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

第四十六節驚悸

【脈】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趺陽脈微而浮,浮為胃氣虛,微則不能食,此恐懼之脈,憂迫所作也。寸口脈緊,趺陽脈浮,胃氣則虛,是以悸。肝脈暴,有所驚駭。

【證】悸有三,驚、悸、忪悸。痰飲閉於中脘,其證短氣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悸,心築然而動。

【治】因血虛。肝主血,無血養則木盛,故易驚。心神忤亂,氣與涎結,遂使驚悸。血虛,治宜硃砂安神丸。氣涎相結,宜溫膽湯,在心膽經。小兒驚搐,涎潮如死,乃母胎時受怖。為腹中積熱,可墜其涎,鎮火清心等是也。

悸因失志氣鬱,涎聚在心脾經,治宜定志丸。失志者,或事不如意,久思所愛。

少陰心悸,乃邪入於腎,水乘心,唯腎欺心,火懼水也。治在於水,以茯苓導其濕,四逆散調之。枳實、柴胡、芍葯、甘草是也。與驚悸不同,名亦謂之悸,故書以別之。

發搐痰飲為證,脈必弦澀,皆用下之。

外有肝痺、心肺瘧,言虛寒,皆驚。

硃砂安神丸治血虛驚悸。

硃砂(一兩,另研)黃連(一錢二分)當歸(五分)甘草(五分)生地(三錢)炊餅丸。

溫膽湯治心膽性易驚。

半夏竹茹枳實(二兩)茯苓(一兩五錢)陳皮(三兩)甘草(一兩)寒水石散治因驚心氣不行,郁而生痰,結為飲。

寒水石()滑石(水飛,各一兩)甘草(一兩)龍腦(少許)熱則水下,寒姜下。

《脈因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