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冬天冷,屋裡不生炭盆不行,呵氣成雲吶。七爺不單留下喝瞭茶,順便還吃瞭頓飯。
三個人圍桌坐下瞭,吃鍋子。銅制的火鍋爐子,中間一個小煙囪,邊上一圈清湯咕咚咕咚的,大夥兒往裡涮羊肉。定宜繞桌添酒,十二爺從她手裡結過瞭酒壺,“坐下吧,別忙活瞭。”
七爺的羊肉蘸瞭麻醬填進嘴裡,口齒不清道:“說的是,咱們自己有手,想喝自己來。你呀,往後得學著點兒瞭,別那麼勤快,樣樣親力親為,那還得瞭?想什麼要什麼,底下人閑著呢,吩咐他們。咱樹兒的手生得好,也得好好保養。你瞧那些王府福晉們,臉長得不怎麼樣,一雙手水蔥似的,那都是作養出來的,你得學學。”
他說就說,爪子不老實,老想伸過來,老十二筷子一挑,又把他給撣開瞭。他委屈地看她,“樹兒,你瞧……”
定宜隻是笑,邊上不是沒有伺候的人,可她做慣瞭,願意自己親自動手。都是親近的人,就像自己傢裡人一樣。往後她就在這個圈兒裡生活瞭,畢竟苦出身,太過嬌貴瞭惹人笑話。
弘策仔細給她蘸好瞭料擱在她碗裡,讓她吃。他如今是沒什麼可擔憂的瞭,人在身邊,看得見摸得著,任憑老七抓心撓肺,他都報以勝利者的微笑,隻是閑閑問他,“七哥今兒過定瞭?日子選在什麼時候,我得準備一份兒大禮。”
七爺眨瞭眨眼,一頭霧水。他對這種繁文縟節不上心,前頭幾位福晉都是偏房,用不著他登門上戶,有專門的人給他辦妥,他隻要大婚當天迎一迎就完瞭。這回是大事兒,他自己出馬,反而辦得十分糊塗。
“禮是過瞭,沒定日子,大概得等宮裡發話。”他隨口應道,“管他呢,橫豎這麼回事兒,我也不著急大婚,松快一天是一天。”
弘策含蓄一笑,“怎麼?新嫂子不得人意兒?”
七爺別別扭扭說:“相貌不錯,就是脾氣不好。我去那會兒,沒進門呢,就聽見人傢爺倆在院裡對罵,大致就是這位格格對婚事不滿。我就奇怪瞭,她不樂意,我逼她是怎麼著?有本事進宮跪天街求撤旨去,擺什麼譜呀!惹爺不高興瞭,過瞭門子狠狠收拾她!”
他這話也就在這兒泄泄憤罷瞭,就怕見瞭人傢跟老鼠見著貓似的。蒙古人可不是吃素的,惹急瞭眼,提刀和你拼命,那不得把手無縛雞之力的七爺活活嚇死嗎!
那兩位但笑不語,七爺看瞭很心煩,不願意提自己的事兒瞭,問弘策和小樹的婚事怎麼辦。弘策擱下筷子掖瞭掖嘴,“我明兒要審個案子,後天遞牌子帶她進宮面聖。”
七爺慢慢點頭,琢磨瞭下道:“別的都好,就怕她出身這塊過不去。問哪兒人吶,爹媽傢境吶,她說不上來,恐怕事兒不好辦。”
這的確是個難題,定宜看弘策一眼,他倒沒什麼擔心的,輕描淡寫說:“他們認同,無非是能順順當當入玉牒。一個名頭罷瞭,有那麼要緊麼?能給自然是最好,不能給,把我宗室的頭銜摘瞭,黃帶子繳瞭,我不當什麼王爺瞭,做個普通人總行瞭吧!”
這魄力……七爺顫巍巍豎起拇指來,“甘拜下風。那什麼……你忙不打緊的,我帶樹兒進宮也行啊。”
他笑呵呵的,當別人不知道他打什麼主意呢!弘策漠然道:“多謝七哥瞭,不勞你費心,我自己的事兒還是得自己辦,換瞭別人,我不放心。”
七爺訕訕的,扁著嘴不再說話瞭。羊肉吃過一輪,後頭該涮大白菜粉條瞭,他拿筷子撈,滿滿給小樹堆瞭一碗。
定宜道瞭謝,問七爺知不知道倉索傢,打聽下來那戶是七爺的包衣,萬一有需要,旗主子說話一句頂別人十句。
七爺剔著牙花兒說:“看金庫的索傢呀,知道。原先住秦老胡同,後來搬瞭,搬到燈市口東路那片去瞭。濟仁堂邊上蓋一樓,一塊套一塊弄成個四不像的院子,挺大的,那就是索傢。你問這個幹什麼?索傢是你親戚?那正好,遠兜遠轉,還是一傢子。”
弘策擰著眉頭說:“七哥,你能不能別這樣,老往上瞎湊合什麼呀。她跟瞭我就是您弟媳婦兒,有這麼和弟媳婦兒說話的嗎?您不看別的看著我吧,我還健在呢!”
這下子七爺沒話說瞭,人傢有道理,他也沒法反駁。小樹和老十二的事兒,其實在綏芬河他就知道,他們有瞭那層,早就容不下別人瞭。他就是不太甘心,過過嘴癮心頭也舒坦。
定宜怕他們抬杠,忙叉開話題,規規矩矩斂著裙轉向七爺這邊,輕聲細語說:“也不是什麼親,就是舊相識,我們父輩裡有交情,這回要登門拜訪。您知道他們傢閨女嗎?都給人沒有?”
七爺想瞭一陣才道:“我記得好幾年前瞭,那時候我剛開衙建府,雞爪子年三十兒上我府裡磕頭賀新禧——雞爪子就是索傢傢主,叫索濤。這主兒瘦,給他取個綽號叫雞爪子。他進門強顏歡笑,磕完頭就哭瞭,說他們傢大閨女沒瞭,不知道得瞭什麼病,頭天好好的,第二天叫半天不開門,進去一看人都涼瞭,反正是死瞭一個。還有個小的,給沒給人傢我沒印象瞭,照理包衣傢辦喜事兒,都得上旗主子那兒通稟一聲,給主子回個話兒,請主子喝喜酒。我沒記得索傢有這宗……也可能說瞭我沒去,奴才多瞭,沒那腦子記。”
定宜回頭看弘策,“燈市口離同福夾道不遠,正好回去看看我師父。”
弘策說:“該當的,我讓人備上禮,你給師父送過去,是你的孝心。我手上事兒放不下,一會兒就得上刑部,讓關兆京伺候你回去。索傢那兒,不管人還在不在,別露口風,免得橫生枝節,記著瞭?”
她嗯瞭聲,“你別操心我,自己肩上擔子重呢,先顧你那頭。我這裡都是小事,自己能辦妥的。當初沒遇見你,水裡泥裡摸爬滾打的,不也一直好好的嘛。”
他笑瞭笑,替她勾開頰邊的一縷發,低聲道:“那不一樣,以前是沒指望,萬事靠自己。這會兒不同瞭,再讓你一個人闖,不是我的失職麼!”
他兩個眉來眼去,七爺在一邊酸倒瞭牙。他心裡還是很難過,覺得留下吃這頓飯是個錯誤,看著他們這股恩愛勁兒,真就沒他什麼事兒瞭。他的心該收回來瞭,老十二說得沒錯,這是弟媳婦兒,他再混蛋也不能肖想,還是琢磨琢磨怎麼哄他那蒙古福晉去吧!
一時吃罷瞭飯,各忙各的去瞭。定宜這兒籌備好瞭大小八件,看天光到瞭師父下職的時候,這就上轎奔同福夾道。下車有關兆京相扶,說:“福晉您少待,奴才進去給清清場子。大雜院兒人忒多瞭,什麼泥豬癩狗的都上來搭訕,沒的驚瞭您。”
定宜瞧他這樣真不習慣,當初進王府求見王爺,看見這位總管,真大氣兒不敢喘。現如今倒好,一口一個奴才,她有點生受不起,便笑著推諉:“諳達別這麼叫我,八字還沒一撇呢,讓人聽瞭笑話。我自己進去,沒事兒的。我在這院子住瞭五六年呢,裡頭街坊都相熟,不能因為攀瞭高枝兒就眼裡沒人瞭,要不讓人背後怎麼議我?”
關兆京沒法子,弓著腰把人送進瞭門。
雪天兒,天暗得早,這時候已經蒙蒙的瞭,各傢飯菜都上桌瞭,擎等著開飯瞭。大院兒也是四合的,東南西北都有住傢兒,門上垂厚簾子,外頭來人看不真周。定宜原想著不聲不響進屋的,走瞭半截道兒,對門三青子媳婦兒打簾出來,抬眼一看,一位富貴打扮的姑娘,穿鵝黃裙子,披狐皮鬥篷。邊上一個太監呵腰撐著傘,看樣子是大人物。
他們這院兒,就上回奚大奶奶出喪來過幾位大員,平常都是底層的百姓,傢傢連個有錢親戚都沒有,這會兒來位漂亮姐兒,瞧這通身的氣派,上好的緞子和頭面首飾,該不是找門兒走錯地方瞭吧!
三青子媳婦兒努力瞇上眼,側著身子往前兩步,問:“這位小姐,東屋裡住的是一對師徒,您找烏長庚烏大爺?”
她沒認出她來,也是的,平常當值有號服,下瞭職一件一裹圓的袍子滿世界溜達,從來不講究穿戴。現在呢,做瞭姑娘,身上沒差事,閑暇時候多瞭,難免精雕細琢,這一打扮就叫人分辨不出瞭。
她挺尷尬的,沒打算弄得人盡皆知,想蒙事兒,結果三青子媳婦兒越走越近,兩眼盯著她直發呆。半晌倒過氣來,嗬地一聲拔起瞭嗓門兒:“這不是小樹嗎?是不是小樹?”邊說邊圍著她轉圈兒,“這怎麼……一下變成女的瞭?欸,不對勁兒呀!”
聽見她吆喝,門裡的烏長庚打簾出來,一看見定宜高興壞瞭,顫聲說:“咱們姑奶奶回來瞭!快,快進屋。”又忙著對關兆京打千兒行禮,“大總管來瞭,有失遠迎吶,您裡頭請。”
關兆京卻推辭,笑道:“您爺倆有體己話說,我一個外人在場不方便,就不在這兒礙眼瞭。我在外頭簷下等著,回頭我們福晉出來,請烏師傅支應一聲兒,這兒先謝謝您瞭。”
畢竟今時不同往日,頗有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思。以前不拿正眼看人的王府總管,現在話裡話外都透著軟和,烏長庚看他佝僂著背退到大門外頭,這才醒過神兒來。就燈打量定宜,看她身條兒拔高瞭,氣色也好,心裡很覺安慰。
相互攙扶著進瞭屋,定宜叫聲師父,眼圈兒繡紅,哽咽著說:“我一走一年多,到今天才回北京來。我在外頭太惦記師父瞭,您身子骨看著挺好,我也放心瞭。我給您磕頭,補補我這一年來沒盡的孝道。”說著跪下磕瞭三個頭。
烏長庚忙拉她,“我挺好,意思到瞭就成,別行這麼大的禮。”
這時候夏至從裡間出來,看見她就嚎開瞭,說:“小樹啊,你光惦記師父瞭,就沒惦記師哥?我上門頭溝瞧我爹媽,回來你就不見瞭。咱們好歹是同門吶,你不告而別是什麼意思?瞧瞧現在,大變活人,我的師弟變成女的瞭,我心裡……太難受瞭。”
他難受一方面是在哀悼丟失的哥們兒,另一方面覺得自己和青梅竹馬失之交臂,命數對他來說簡直到瞭慘絕人寰的地步。定宜看慣瞭他咋咋呼呼的樣子,笑著安撫他幾句,夏至不是鉆牛角尖的人,略寬懷就樂顛顛張羅碗筷去瞭。
他們師徒三個忙敘舊,院子裡可熱鬧開瞭。三青子媳婦兒好【hào】宣揚,壓著喉嚨卻以人人聽得見的嗓門兒在那兒指手畫腳,“你們不知道,小樹啊,原來是個姑娘,現如今衣錦還鄉啦!剛才進來個太監,看著像哪個王府的大總管吶,狗搖尾巴管她叫福晉。喲,可瞭不得,這是升發啦,當上福晉瞭!想當初自己撈袖子炒菜呢,這會兒做福晉瞭……”說到後面說出一股酸溜溜的味道來,又說,“不知道是哪位王爺瞧上她瞭,不過她打扮起來真好看。我那時候就說這孩子男生女相,沒想到她就是個女的。”
邊上有人敲缸沿,嘀咕著:“是女的還上順天府當值?萬一上頭問罪,這個罪名可大瞭。”
三青子媳婦兒就笑,“傻吧你,都做福晉瞭,除瞭皇帝老爺子,誰敢問她的罪?得瞭別瞎操心瞭,都散瞭吧!我們傢小順還沒找幹媽呢,正好這兒一現成的。”說著溜回屋抱孩子,十個月大的小順趴在他娘肩上給扛進瞭東屋。
福晉做幹媽,王爺可不就是幹爹!三青子媳婦兒算盤打得好,撩門簾進屋就把孩子往定宜手上湊,“你走瞭這麼長時候,沒看見咱們小順出世。來瞧瞧,大胖小子。”
定宜挺意外,她和師父傢常也拉不成瞭,孩子遞過來,不得不接著。因為以前沒抱過孩子,兩隻手不知道怎麼放,平攤著摟在懷裡,這孩子眨巴著一雙黑豆樣的眼睛看著她,她替他掖瞭掖圍嘴,笑道:“長得真好,透著一股機靈勁兒。”
三青子媳婦兒趁機道:“小順快滿周歲瞭,還沒認幹親呢。聽人說孩子得舍出去,舍出去能消災解厄。你瞧小順合你眼緣吶,你收他做幹兒子得瞭。我也不上外頭托人瞭,咱們知根知底的,孩子舍你我放心。”
定宜是頭回遇見這樣的事兒,自己也才十八,哪有十八做幹媽的呀。她有點為難,“我還沒成傢呢……再說認幹親得看屬相,我和小順屬相合不合呀?”
這會兒是一門心思瞭,不合也得合呀。三青子媳婦兒一疊聲說:“我算過瞭,合著呢。你自己沒成傢不要緊的,不就是眼巴前的事兒嗎,認個幹兒子還怕王爺怪罪不成?”邊說邊覷臉色,“還是……咱們門楣低,您瞧不上吶?”
話都到這個份上,還怎麼推脫?定宜笑得有點尷尬,“哪兒能呢,街裡街坊的。”看師父一眼,師父臉上透著喜興,可能覺得自己的徒弟有出息瞭,有種揚眉吐氣的得意勁兒。這麼著她也就安心瞭,笑著褪下一隻累絲點翠鐲,掖在小順的襁褓裡,說:“我也沒什麼準備,不知道該給孩子什麼。這個你先替他收著,明兒我準備金銀碗筷和長命鎖差人送來,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三青子媳婦兒喲瞭聲,抱著孩子蹲瞭個安,學著孩子聲口膩歪:“謝謝幹媽,幹媽心疼小順,將來小順長大瞭好好孝順幹媽。”
定宜隻管笑吧,除瞭笑也沒別的瞭。原本要找師父說事兒的,結果中途認瞭門幹親,沒那麼些工夫耽擱瞭,順道還得上燈市口東路探探去,便敷衍兩句辭瞭出來。
師父送她上轎,打著轎簾低聲囑咐:“那兒不像自己傢,人多心眼兒雜,你自己萬事多留神。要是有什麼不順心的,十二爺對你不客氣瞭,說話帶刺兒瞭,都別受著。這還沒成親呢,心裡膈應瞭沒法過一輩子。咱們是高攀,越高攀越不能斷瞭脊梁骨,要不讓人瞧不起。”
定宜噯瞭聲,“我記住瞭。”說不出的一種溫暖和酸楚。外人看著花團錦簇,哪怕是受點委屈也必定勸她忍氣吞聲,隻有自己傢裡人才是以她為重,師父和汝儉的心是一樣的。她勉強笑瞭笑,“您回去吧,外頭冷,沒的凍著。我今兒先走瞭,回頭再來瞧您。我眼下住酒醋局胡同,要是有事兒,您打發我師哥找我來。”
烏長庚點點頭,放下瞭簾子沖關兆京拱手,轎子上瞭肩,兩盞氣死風開道,搖搖晃晃消失在瞭街口。
走的走,進屋的進屋,蕭索的夾道裡一陣風吹過,卷起瞭道旁的浮雪。桑果樹所在的夾角裡走出來個人,狠狠啐瞭嘴裡的花生衣,咬著槽牙歪嘴一笑,調頭往胡同那頭去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