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文他娘萬念俱灰地病倒在炕上,迷迷糊糊地念叨:“山塌瞭,傢裡山塌瞭……山東沒法活人瞭……逃活路吧!”傳文端著一碗水,眼裡含著淚:“娘,你醒醒,喝口水。”文他娘勉強地掙紮著要起身,卻起不來,說:“扶俺起來。”傳文小心翼翼地把娘扶起,她喘著粗氣:“傳文,山東的地面養不活人瞭,鬧災荒,鬧響馬,沒完沒瞭,委實養不活人瞭,你是哥哥,帶著兩個弟弟闖關東逃命吧!”

傳文道:“娘,使不得,俺走瞭你怎麼辦?”文他娘說:“娘好說,俺一個人留在這兒,死活不挪窩兒瞭。”傳文哭道:“娘,不能啊,要死咱死在一塊兒,俺不能撇瞭娘呀!再說瞭,哪來的盤纏啊?”文他娘火瞭:“你這個沒血性的東西,是朱開山的後人嗎?啊?大不瞭賣瞭老屋和咱那幾畝山岡薄地!”

傳文道:“娘啊,俺不是沒有血性,俺心裡放不下你呀,爹不在瞭,俺要給你養老送終呀!再說瞭,這年頭兵荒馬亂的,哪有買地買房的主兒?就是賣瞭房賣瞭地,那你吃什麼住哪兒?”文他娘嘆口氣:“唉,你……娘你們就不用管瞭,俺不會拖累你們,你和兩個弟弟商量商量,要走就快做打算,不能死囚在傢裡。”她揮瞭揮手,又昏沉沉地睡瞭。

傳文見娘睡下,耷拉著腦袋回到東屋跟兩個弟弟一說,哥仨兒躺在炕上長籲短嘆。傳文說:“俺看娘是糊塗瞭,關東是那麼好闖的?”傳武說:“俺看娘說得也有道理,在傢死囚也不是事兒,咱不能坐著等死,出去闖蕩闖蕩多好啊!”傳文心裡猶豫,又問傳傑:“三兒,你看呢?”傳傑轉轉眼珠:“二哥說得也有道理,樹挪死人挪活,出去闖闖倒是個道兒。可話又說回來瞭,大哥的擔心也有道理,老話不是說瞭嗎,父母在不遠遊,咱爹沒有瞭,不能撇瞭娘呀。再就是盤纏,指望賣那幾畝薄地破房是不行瞭,沒盤纏寸步難行啊!”傳文白他一眼:“說瞭等於白說,你也沒個準主意。要俺說,這事不能聽娘的,咱們守著娘,死活在一塊兒。吹燈睡覺吧。”

不一會兒,傳文、傳武的呼聲響瞭起來,傳傑睡不著,支棱著耳朵聽著外屋的動靜。

文他娘聽著孩子們的鼾聲,掙紮著下瞭炕,點著瞭油燈,用手擎好瞭,哆哆嗦嗦地進瞭灶屋。她在鍋裡添上水,慢悠悠地拉起風箱。火苗旺起來,在冬夜裡卻暖不瞭人心。四年瞭,他朱開山雖沒個音信,但還是個支撐,日子苦熬也要熬到他回來那天,可沒想到人沒瞭,苦熬也沒個熬頭瞭。她覺得心裡發空。

鍋裡的水開瞭。文他娘打瞭一鍋苞米面糊糊,盛瞭一碗,又把一包土信子放進碗裡,她端起碗來,一閉眼正要仰頭喝下,忽聽身後撲通一聲。她回過身,看見傳傑在門後跪著,他號哭道:“娘,俺一直看著你,你可不能把俺們扔下啊!”文他娘過去緊緊地摟著孩子,大放悲聲:“三兒,娘不想拖累你們瞭,娘去找你爹,你們利利索索地走吧,逃條活命吧!”

傳文、傳武聞聲跑出西屋。傳文問:“娘,你這是怎麼瞭?傳傑,你哭什麼?”傳傑哭著說:“大哥,咱娘要尋短見瞭。”傳文、傳武一齊給娘跪下,哭著:“娘,你糊塗呀!咱還沒到絕路呀,就是要飯俺哥仨兒也能養活你呀!”

傳武娘剛要說話,院外突然傳來急促的敲門聲。傳文一驚:“傳武,誰敲門?看看去,劫糧的再敢來,跟他們拼瞭。”傳武順手抄起一根扁擔去開門。

傳文和傳傑把娘扶進瞭堂屋。剛坐下,就聽到傳武嚷嚷著:“娘,你猜猜誰來瞭,俺春山叔回來瞭!”說著帶著一個扛著大口袋的大漢進瞭屋,來人正是他們本傢的叔叔朱春山。

文他娘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春山,是你?你不是闖關東瞭嗎?咋回來瞭?”朱春山說:“小點聲!裡屋說話。”又回頭交代傳武,“別嚷嚷,關好院門。”

文他娘把朱春山讓到炕頭:“春山,坐。傳傑,趕快拉風箱,把鍋裡的糊糊熱一熱給你春山叔喝。”朱春山說:“嫂子,不敢張羅,俺是偷偷來的。”文他娘一驚:“怎麼?在關外惹事瞭?”朱春山說:“沒有。嫂子,俺是給開山大哥捎信兒的。”文他娘一愣:“你說什麼?大點兒聲!”朱春山抬高瞭聲音:“開山大哥讓我來捎個信兒!”

文他娘張大瞭嘴巴,想說什麼卻哽咽著說不出來,渾身都在抖動著,卻哭不出聲來。三個孩子也是面面相覷。這一下把朱春山弄糊塗瞭:“嫂子,這是怎麼瞭?”傳文說:“人傢說俺爹早就死瞭。”朱春山一愣:“你聽誰說的?”傳傑搶話:“譚傢莊的譚永慶的叔叔譚三爺說的,說俺爹鬧義和團,讓官兵抓去殺頭瞭,腦袋都掛在北京前門樓子上瞭。”

朱春山唾罵瞭一句,道:“這都是從哪兒傳出來的瞎話?庚子年開山大哥扯起扶清滅洋的旗號,領著咱們這一帶的義和拳打進北京城殺洋毛子,俺一直跟著他。誰知道朝廷後來翻瞭臉剿殺義和團,不少弟兄把命踢蹬在北京瞭,俺和開山命大,跑出北京一頭紮到關外。”

文他娘忽地轉過身,她早已是滿臉的淚水:“好,咱不說這些瞭!開山讓你捎瞭什麼信?”朱春山一指口袋說:“都在這裡呢。”

文他娘急忙剪開佈袋口,提起袋子往炕上一倒,嘩啦一聲,核桃、松子、榛子鋪瞭一炕,還有一包銀圓,沉甸甸的。哥仨兒看傻瞭眼,隨即瘋搶起來,往自己懷裡扒拉著。

驀地,傳傑看到一封信,急忙抓起來,輕聲喊道:“娘,俺爹來信瞭!”文他娘也激動起來:“三兒,快給娘念念!”傳傑撕開信封,看瞭幾眼,撲哧笑瞭。文他娘催道:“三兒,別光笑,你快念呀!”傳傑故意拿一把,說:“娘,俺的嗓子發幹。”

文他娘叫傳武:“傳武,趕快給三兒盛碗糊糊。”

傳武皺眉道:“三兒,俺不是說你,小小的孩兒毛病不少,一動文墨你就擺譜兒。”文他娘一瞪眼說:“傳武,你少囉唆!要不你念?”傳武不情願地出屋,端瞭碗回來。

朱春山笑道:“嫂子,你這三個兒子,性子各是各路,開山兄弟看見瞭不知該笑成什麼樣呢!”

傳傑喝完糊糊,咳嗽瞭一聲。文他娘道:“小祖宗,譜擺夠瞭吧?念信呀!”

傳傑忙說:“好,俺念。文他娘,見字如面。俺自打起事兵敗,這些年一直遭到官兵追殺,萬不得已闖瞭關東,不敢和傢裡書信來往。現在一切都好,勿念。聽說老傢連年遭災,餓死不少人,十分掛念。眼下俺在關外立住腳瞭,你趕快把傢裡的老房和幾畝薄地賣瞭,到關外找俺。道上怎麼走不便明說,來人會給你交代。知名不具。”

文他娘聽罷哈哈大笑:“好你個朱開山,真神到底露面瞭,俺就知道你死不瞭,也死不起!你有三個兒子,死瞭也閉不上眼!”旋又哭著,“你這個昧良心的,我等瞭你四年,你就吐出這麼幾個字把俺打發瞭!見瞭面我非問問你不可,俺在你眼裡就這麼輕薄?”

朱春山勸道:“嫂子,別哭瞭,俺給你交代交代怎麼去找他,要走就當機立斷,猶猶豫豫地夜長夢多。”文他娘說:“怎麼走,你先給俺說個大荒兒。”朱春山說:“開山在大北邊三江口元寶鎮落瞭腳,怎麼走,住會兒俺叫傳傑拿筆記下來。這麼說吧,打咱這兒走,要說近便走黃河口,坐風船過海到大連,再坐火車。可眼下兵荒馬亂的,小港口不一定有船,要保險還是走龍口,就是圈道。”文他娘道:“還是保險點好,圈道就圈道。”

大悲轉大喜,傳文和弟弟們睡意全無。哥仨兒一邊嗑著松子、榛子,一邊興奮地說著話。傳傑說:“大哥,咱爹長什麼樣?俺都忘瞭,你給說說。”傳文學著戲文上的詞道:“咱爹呀?咱爹長得五大三粗,連腮胡子,豹頭環眼,說起話來甕聲甕氣,走起道來咕咚咕咚的,像碾砣子落地。”傳傑聽得手舞足蹈說:“哥,叫你這麼一說,咱爹和張翼德差不多,怒喝一聲能震斷當陽橋。”傳武問:“三兒,張翼德是誰?”傳傑撇嘴道:“嘁,張翼德都不知道啊?就是張飛!”

“張飛就張飛唄,還張翼德,改名瞭?”

傳傑說:“翼德是張飛的字,你不懂。”

傳武說:“好,你念的書多,算你有學問。哎,你說關東是個什麼樣?”傳傑來瞭精神說:“你沒聽闖關東的人回來說?那可是個寶地,棒打狍子瓢舀魚,是咱大清國的發祥地,老罕王就是從那兒起的傢。”傳文點頭說:“俺聽說瞭,那兒遍地是寶,人參貂皮烏拉草,到處是老林子,土地肥得攥一把都流油。”傳武納悶地問:“這就怪瞭,那咱關內的人早年間怎麼不去發財?才想起闖關東?”傳文說:“你懂什麼?那兒太冷,冬天拉屎都得提著棍子。”傳武問:“提棍子幹什麼?怕狗搶屎吃?”傳文嘿嘿笑道:“不是,屎一拉出來就凍硬瞭,不敲打著不行。”傳武唬得一吐舌頭:“俺的娘哎,可瞭不得瞭,那不凍死人?可不敢去。”傳傑說:“沒你說得那麼邪乎,都是形容。”

傳武不說話瞭,閉上眼睛遐想,他想那片黑土地,更想爹,他的武功還沒跟爹學全哩。傳傑則邊往嘴裡塞松子邊看著癡笑不已的大哥,說:“俺知道大哥想什麼。”

2

打從趕走瞭傳武娘,鮮兒就沒有過好臉色,也不唱小曲瞭,整日裡唉聲嘆氣,任憑爹娘怎麼勸,就是不說話,眼見著瘦瞭一圈。這天倒反常,紅撲撲的小臉上有瞭笑,爹娘看在眼裡,心裡不禁納悶。見她悄沒聲地進瞭自己屋,收拾起東西來。

譚永慶心裡起疑,跟著走進屋問:“鮮兒,你在幹什麼?”鮮兒支吾道:“不幹什麼,就是想收拾收拾。”“收拾收拾?”譚永慶解開鮮兒的包袱,“這是收拾嗎?俺看你是想出遠門!說,你到底想幹什麼?”鮮兒擠出一個笑臉說:“俺想去姥娘傢住幾天。”

譚永慶一拍桌子說:“住姥娘傢?瞪著眼胡說!你姥娘在你大姨傢!鮮兒,俺都看見你和傳文到祠堂去瞭,說實話吧,你到底想幹什麼?”鮮兒一聽,不再遮掩,說:“爹,俺對你實說瞭吧,傳文傢要闖關東,俺要跟他去。”

譚永慶大驚:“跟他傢闖關東?你瘋瞭!他們到關東投靠誰去?俺養不起閨女瞭?”鮮兒說:“爹,傳文他爹沒死,在關外立住腳瞭呢。”“那也不行!關東是那麼好闖的嗎?你打聽打聽,闖關東的幾個有好結果?”“不管好結果賴結果,俺是傳文的人,他走哪兒俺跟到哪兒,哪兒的黃土不埋人?”

譚永慶氣得咆哮:“你就死瞭這條心,有你爹這口氣在,俺是堅決不讓你跟著他們走!”鮮兒鐵瞭心,說:“俺就要走!死活跟他走!”譚永慶一把抓住女兒的手,將女兒提瞭起來:“俺讓你走!看你怎麼走!”說著打開躺箱,把鮮兒抱進去。鮮兒使勁掙紮著,卻無濟於事。譚永慶鎖上躺箱,恨恨地道:“俺叫你跑!”

就這麼鎖瞭大半天,鮮兒娘心疼閨女,對丈夫說:“他爹,你把閨女鎖這麼會子瞭,閨女哭得岔瞭聲,放她出來吧,讓閨女透透氣兒,吃口飯,喝口水。天都大亮瞭,她跑不瞭啦!”譚永慶說:“不行,這閨女性子野,摘瞭籠頭就收不住瞭,怎麼也得關她三天,殺殺她的性。”

鮮兒娘說:“唉,餓三天還行,不給她點水喝?”譚永慶說:“嗯,你去叫貴兒給她點水喝。你不能去,你心腸軟,她哭兩聲你就沒主意瞭,就得讓貴兒去。”鮮兒娘說:“那你把躺箱的鑰匙給貴兒,打開箱子讓她喝口水。”譚文慶搖頭:“不能開箱。”鮮兒娘愣瞭:“那她怎麼喝水?”譚永慶說:“找根麥秸,讓她吸。”

貴兒聽他爹的,一隻手端著碗,一隻手擎著麥秸走進屋,對著躺箱喊:“鮮兒,咱娘讓你喝點水。”鮮兒一聽哥哥的聲音,連聲哀求:“哥,你趕快放俺出去。”貴兒說:“咱爹不讓。”鮮兒問:“那俺怎麼喝水?”

貴兒把麥秸順進躺箱裡頭:“鮮兒,你吸吧。”鮮兒沒說話,把一碗水都吸凈瞭。可不一會,躺箱裡流出水來。貴兒問:“鮮兒,怎麼瞭?哪兒流出來的水呀?”鮮兒小聲說:“哥,不好瞭,俺尿褲子瞭,快放俺出來換條褲子。”貴兒說:“咦?怎麼剛喝下去就尿褲子瞭?俺沒有鑰匙。你等會兒,俺去叫爹來。”鮮兒說:“哥,俺憋屈得難受,控制不瞭。千萬別讓爹娘知道俺尿褲子瞭,傳出去羞死人。”貴兒問:“那咋辦?”鮮兒說:“哥,俺在抽屜裡還有把鑰匙。”

貴兒翻開抽屜找出鑰匙,開瞭箱。鮮兒紅著臉從躺箱裡爬出來,褲子果然濕瞭一片。貴兒劃著自己的臉:“羞,羞,大閨女尿褲子!”鮮兒沖他一努嘴:“哥,你出去會兒,俺換條褲子。”貴兒點頭:“好吧,你可不許跑瞭。”鮮兒說:“俺不跑。”貴兒轉身出瞭屋,鮮兒趁空提起包袱,推開窗子,跳窗而逃。貴兒在屋外頭喊:“鮮兒,好瞭嗎?俺可要進去瞭!”卻無人應答。貴兒覺得不妙,忙往屋子裡跑,一看敞開的窗口,頓時大呼小叫:“爹,娘,不好瞭,鮮兒跑瞭!”

村頭上,文他娘帶著三個兒子向遠處張望著,卻遲遲不見鮮兒的影。文他娘問:“傳文,鮮兒和你說好瞭?不能變卦?”傳文說:“不能。再等一會兒。”傳傑插嘴說:“娘,俺問你件事,有件東西你沒忘瞭帶著?”文他娘問:“什麼東西?你說。”傳傑說:“咱傢的老宗譜。”

文他娘一聽,急得跺腳:“可壞瞭!忙活忘瞭。傳武,你腿快,回去拿。”傳傑從包裹裡抽出折疊好瞭的宗譜,嘿嘿笑著說:“不用瞭,俺拿著呢。”文他娘高興瞭:“還是俺三兒,慮事兒就是周到。”說瞭一大會子話,緊等慢等就是不見人來。文他娘說:“傳文,不等瞭,時候不早瞭,興許是他爹娘不讓,咱趕緊奔龍口上船吧。”傳文無限惆悵道:“唉,看樣鮮兒變卦瞭。走吧。”

文他娘望著村子裡生起的炊煙,落瞭淚說:“孩子,咱這也是背井離鄉,都跪下吧,給老傢磕個頭吧,這是生咱養咱的地方呀,這一輩子也忘不瞭。”三個孩子隨著母親依次跪下,向著傢鄉三叩首。淒冷的風吹到瞭臉上,竟給人別樣溫暖的氣息。這揚起黃塵的風來自他們要去的關東,卻在故鄉的土地上纏繞,百折千回,這一去不知何時能和這風一樣重回故土呢!

全傢人上路瞭。傳文一步三回頭,雙眼溢滿瞭淚水。走出去大約七八裡路,不料想譚永慶率瞭一班子人氣喘籲籲地追瞭上來,把朱傢四口人當頭攔住。譚永慶劈頭蓋臉地問:“文他娘,俺鮮兒呢?”

文他娘被問愣瞭:“你的閨女問不著俺。”譚永慶又問:“她沒跟你們來?”傳文急瞭說:“沒有呀!俺還能把她藏下?”譚永慶大哭:“壞瞭,俺閨女跑瞭!”傳文更急,道:“跑瞭?鮮兒跑瞭?俺媳婦跑瞭?你是怎麼看的!”譚永慶一屁股坐到地上,哭道:“鮮兒,你是中瞭邪瞭,你跑哪兒去瞭!不要爹娘瞭?白養活你這麼大!你這個沒良心的閨女啊!”

3

那龍口港地處山東半島北萊州灣畔,波連遼津,地扼直魯。港灣北有屺姆島連陸沙壩為屏障,南有金沙灘環抱,水深腹闊,不淤不凍,是個天然良港。

時值初冬天氣,港口內的碼頭邊停靠著約三十條大小不一的漁船。港口岸上,闖關東的人群拖兒帶女,擁擠不堪。一夥乞丐敲著牛腿骨向人們乞討。數十名清兵守護在碼頭附近,陣勢森嚴。

隆福祥的掌櫃周大善人周豐年領著他的跟班背著手在人流裡慢慢地溜達著,滿臉的憂慮之色。不遠處,有一排當街搭的長約一裡的粥棚,為闖關東的鄉親們施粥,難民們在粥棚前排起瞭長龍,大鍋裡的粥眼瞅著要見底。周豐年吩咐跟班的:“小山子,我看粥不夠啊,你告訴二掌櫃的,再到義和盛糧棧扛幾包熬幾鍋粥。”

跟班小山子道:“掌櫃的,義和盛說瞭,不給現大洋人傢不賒賬瞭。再說瞭,您已經施瞭一個多月粥瞭,咱的傢底已經空瞭,大奶奶陪嫁的首飾都變賣瞭,見好就收吧。”周豐年怒喝:“混賬!什麼叫見好就收?我施粥是沽名釣譽嗎?這都是大清的子民,咱齊魯大地的鄉親,他們有難瞭,背井離鄉謀生路,不易呀,我周豐年不能救民於水火,為鄉親們施粥不應該嗎?就是傾傢蕩產也沒的說。”小山子低頭答應:“是,掌櫃的。”轉身慢騰騰地去瞭。周豐年在後頭催他道:“緊走兩步,踩螞蟻蛋啊!”

見小山子跑快瞭,周豐年也緊走兩步,上瞭一個高臺,對擠成一團的難民喊道:“鄉親們,不要擁擠,粥還有,我周某粥還是供得起的。”

人群中一個六十多歲的老漢贊嘆:“唉,真是大善人呀,施瞭一個多月粥瞭,他就是有萬貫傢財也會吃空的呀!”旁邊的一中年漢子附和道:“誰說不是?菩薩保佑他多福多壽吧。”周豐年從高臺上下來問那老漢:“老鄉臺,也去闖關東?”老漢道:“唉,在傢裡就得等死,闖闖看吧。”周豐年又問:“哪裡人呀?”老漢道:“濰坊的。”周大善人又問旁邊的漢子:“這位老鄉呢?”那漢子道:“俺是淄博的,也去闖關東。”周大善人仰天長嘆道:“老天爺呀,偌大的山東活不下人瞭!”

一個十歲大小的孩子蜷縮在墻根,像一條無聲無息的小狗,臉上的淚痕沾滿瞭泥漬,耳後貼著一塊膏藥。他彎著泥污的腿,一隻小手端著碗,張大嘴喝米湯,另一隻手牢牢抓住半個窩窩頭,不時地向嘴裡塞著。周豐年看見瞭走過來,蹲下身子,輕聲道:“娃子,慢慢吃,別噎著。”孩子抬起頭來,茫然地看著他,把窩窩頭藏到背後。周豐年苦笑說:“娃子,別怕,沒人搶你。”又拍著他的腦瓜問,“你爹你娘呢?”那孩子轉著小眼珠,向四周環視瞭一下,哇地哭起來:“俺娘呢?俺娘沒有瞭!俺要娘!”

朱傢三個兒子緊緊地拉著手,護著母親在人流裡走著。這一路東行,四口人已是身疲力竭,好歹到瞭龍口港,滿以為可以馬上就上船北行,卻趕上天時不好,無風無浪,無法起錨。他們好不容易找瞭個背靜的地方坐下瞭。傳傑問:“娘,什麼時候吃飯呀?餓死俺瞭!”文他娘說:“這就吃。”她望著傳文說,“傳文,盛幹糧的包袱呢?”

傳文答應瞭一聲,卻馬上驚驚乍乍地喊:“娘呀,不好瞭,丟瞭!”文他娘變瞭臉:“傳文,你都是要說媳婦的人瞭,怎麼做事這麼沒根?”

傳武說:“俺哥吧,這一道上光顧著念叨鮮兒姐瞭,丟瞭魂兒似的,真沒出息!”傳傑也埋怨說:“什麼也別說瞭,大哥是媳婦迷,幸虧還沒說上媳婦,要是有媳婦瞭還顧得瞭誰?”

文他娘斥責道:“傳文,你爹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都跟著鏢局走江湖瞭,你看你,連個包袱都看不住,幹糧丟瞭咱這一道吃什麼?現在就是有錢也沒處買呀!荒料,以後什麼也不敢指望你瞭!”她越說越氣,扇瞭傳文一個耳光。

傳文笑瞭,脫瞭衣裳說:“娘,你別生氣,看,這是什麼?”原來煎餅捆在他的身上!文他娘不好意思瞭,說道:“傳文,娘錯怪你瞭,還是你慮事兒周到。”傳文憨憨地笑著:“娘打兩下那是疼俺,有人想討娘打還討不著呢。”傳文把煎餅分給娘和兩個弟弟,分完又把自己那份捆到腰上。文他娘問:“傳文,你怎麼不吃?”傳文一笑:“娘,俺不餓。”文他娘嘆口氣:“唉,老大到底是老大。俺也不吃瞭。”傳文說:“娘,你吃你的,俺真的不餓。”

傳傑吃著煎餅插話說:“娘,依著俺說,應該把煎餅一人一份分開拿著,要不走散瞭俺就得餓死。”傳文說:“那可不行,煎餅到你們手裡,不到天黑就都吃光瞭,俺不放心。”

傳武說:“你不放心俺?俺還不放心你呢!你要是偷著吃瞭怎麼辦?”傳傑幫腔說:“是呀,你要是偷著吃瞭,俺還能扒開肚子掏出來?應當分開拿著。”傳文說:“說什麼也沒用,這是娘給俺的權,你們信不過沒有用,娘信得過俺。”傳武把最後一口煎餅咽下,一抹嘴:“你少拿娘壓人,把煎餅拿出來!三兒,他不應承咱倆就動手搶!”哥兒倆摩拳擦掌地要動手。

傳文嘿嘿樂道:“不行就是不行,剛出門你們倆就想反瞭是不是?你倆動手試試!”傳武氣咻咻地說:“早就受夠你瞭,叫你成天在傢裡裝大,三兒,動手!”說著他和傳傑摟腰抱腿,和傳文舞弄起來。

文他娘看著弟兄三個,笑著說:“你哥們的事兒俺可不管,有你們三個在娘跟前耍笑鬧騰,娘這一輩子也不會老!”想瞭想又說,“別鬧瞭,你爹不在跟前,長子如父,聽你大哥的!”

傳文蹲在地上望著遠處粥棚前湧動的人群,不禁想起瞭鮮兒,眼圈兒又紅瞭。文他娘看著他,長長地嘆瞭口氣。傳武說:“哥,那邊開粥棚瞭,俺去討粥。”傳文搖搖頭:“不行,這麼亂這麼擠,走散瞭怎麼辦?”傳武說:“你這個人,樹葉掉瞭怕砸著頭,俺一個大活人怎麼會丟瞭?你們在這兒等著,俺去去就來。”說完便拎著小鐵桶一路小跑擠進討粥的人群中,隻見他左閃右躲,在討粥人的襠下鉆來鉆去,一會兒工夫便拎著一桶粥跑回來。

港口碼頭的一個小茶館裡,穿著長衫的夏元璋和商人老湯看著大海說話。夏元璋是關東人,傢在旅順,常年跑關內。他本準備按計劃回傢,不料因為無風無船,也隻得在岸上等。老湯問他:“夏掌櫃,你這一趟生意怎麼樣?抓撓瞭點?”夏元璋嘆瞭口氣,說道:“唉,別提瞭,跑瞭半年,什麼生意也沒做成。這年頭山東地面還有什麼生意可做?連年災荒,兵匪橫行,大夥都忙著逃命去瞭。”

老湯說:“唉,海南鬧饑荒,海北就打仗,這才叫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你說一個俄羅斯,一個小日本,幹嗎跑咱們大清國打仗?”

夏元璋又嘆道:“唉,自打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太後老佛爺叫洋毛子嚇破瞭膽,今天簽訂條約,明天割地賠款,引來一批又一批瘋狗,分贓不均就打起來。就說旅順吧,甲午海戰後,老毛子借口保護大清國不受外國侵略,硬是把咱的港口占瞭,把小日本擠出去瞭。小日本豈能甘心?這不,又卷土重來。這是一對瘋狗,在中國的地盤上咬起來瞭,咬紅瞭眼!”

老湯問:“唉,也不知道海北那邊怎麼樣瞭?”

夏元璋一指海面說:“你看,這幾十條帆船待風而發,可是三天瞭沒有一絲風刮過,怎麼過海?你看這個港,現在壓瞭多少難民?要不是隆福祥的周大善人開設粥棚,還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呢!”

“這個周大善人是個什麼來歷?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實力?”

夏元璋說:“我常跑龍口,對他還是略知一二。此人大名周豐年,字惠圃,年輕的時候中過舉,以後就開始經商,也是經營有道,生意越做越大,現在是膠東這一帶的巨賈名商。”老湯驚嘆道:“哦?中過舉又經商,這麼說是儒商瞭?”

夏元璋道:“說起這位周大善人話就長瞭,此人平生有三大愛好。第一個愛好是好穿戴。出門從來都是一身長衫,料子好不說,做工極其講究,黑禮服呢子的,佈鞋非北京步連升的不穿,從來都是纖塵不染;每次出門,他都讓下人把長衫熨得平平整整,沒有一點皺褶。人傢送瞭他個外號叫周大美。第二個愛好是好美食。傢裡養著一個大廚,每餐都不肯馬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但好美食,而且好出瞭文化,對一些名吃不但諳熟烹法,還能講出有關的掌故,什麼東坡肉、叫化雞、佛跳墻、過橋米線,一邊吃著,他能一邊講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

老湯不禁點頭說:“有意思。”

夏元璋繼續娓娓道來:“第三個愛好是看戲。不但迷戲,還玩票。他玩票不是玩玩而已,下瞭工夫,拜過名師,專攻紅凈,可是從不下海。那年他傢的老太太過七十大壽唱堂會,請的是北京名角兒袁少樓唱壓軸大戲《華容道》。袁少樓的紅凈在京城那是一絕,無人匹敵。袁少樓嫌招待不周,墊場戲差不多快完瞭,遲遲不肯遞臉兒。臺上急急風一陣緊似一陣,周傢人毛瞭神兒,不知如何是好瞭,怎麼請袁少樓就是不抬腚。這時周老爺微微一笑,站起來說:‘救臺如救火,我來吧。’後臺急忙給周老爺著瞭裝,請他遞臉兒。周老爺說:‘免瞭吧。’有人說:‘這怎麼行呢!關雲長是紅臉兒,你素面登臺,這不是鬧笑話嗎?’周老爺說:‘你放心。’就這麼素臉兒登臺瞭。臺下炸瞭鍋,一片倒好:好啊,今天開瞭眼啦,關雲長變白臉啦,看看他的臉怎麼紅起來啊!”

老湯追問:“是呀,他怎麼把臉變紅呢?”夏元璋道:“周老爺不慌不忙,四句定場詩念過,抖袖,捋髯,起霸,一個鷂子翻身,亮相,再看,素面霎時憋得通紅,活脫脫一個紅臉關公!臺下的看客驚呆瞭,叫好聲不斷。那袁少樓被周公的絕技鎮住瞭,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道:‘周公神技,少樓知罪!’卷起鋪蓋卷就跑瞭。”

4

龍口港上,一座高高的祭臺面對東北方向搭起。遠處的海面上,帆船林立,百納帆紋絲不動。北鬥天罡旗高挑在祭臺之上,但是因為沒有風,那旗幟就軟塌塌地貼著木樁,沒有招展的氣派。香案上倒是煙霧繚繞,瓜果供品一應俱全。周大善人道冠鶴氅,羽扇在手,活脫脫一個諸葛孔明再世,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登上祭臺。小山子一身道童打扮,捧著劍跟隨其後。臺下一時人頭攢動。

登到臺上,周大善人上香,跪拜,躬行祭天的大禮。他散開發辮,高舉青鋒劍,用蒼涼的聲音喊道:“老天爺,自打盤古開天地,齊魯大地多難,百姓生靈塗炭,蒼天不公啊!天神水神風神,顯靈吧,刮一場東北風,送送眾鄉親平安到海北吧!起風吧,起,起,起!”喊罷,舞劍如風,又大聲疾呼,“風來吧,蒼天保佑黎民百姓吧,起風吧!”

在臺下的文他娘和三個兒子默默地看著周大善人,又不時張望海岸邊停靠的帆船。文他娘搖搖頭說:“沒有用啊,老天爺不賞臉。”

拜祭瞭半個時辰,天色雖然陰沉,但就是不見起風。聲嘶力竭的周大善人臉也陰得厲害。圍觀的百姓漸漸沒瞭興致,看夠瞭熱鬧,便各自散去。小山子心疼掌櫃的,小聲道:“掌櫃的,您盡心盡力瞭,咱們是凡夫俗子,無力回天,別難受瞭。”周大善人吼著:“這老天爺,要殺人呀!不行,我明天還要祭天,不,這回我要問天!問問老天爺,是哪方妖魔鬼怪危害黎民,我要斬妖驅魔!”

小山子大惑說:“掌櫃的,你要斬妖驅魔?這是真的?”周大善人道:“我要唱一臺大戲,使出我的看傢本事。”小山子大驚道:“掌櫃的莫不是要唱一出紅凈戲?《斬華雄》還是《華容道》?”周大善人道:“到時候你就知道瞭。找出我的行頭。這些年城裡的商號大戶早就嚷著要看我的素臉紅凈戲,我一直沒應承,你打發人給他們下帖子,就說我要唱紅凈大戲,想聽戲都得答應一個條件,捐款賑災。”

兩天後,祭臺上又擂起鼓來,而且撼天動地,那陣勢更勝過祭天。臺下分外擁擠,除瞭成群結隊的難民百姓,連龍口當地的百姓也聞訊而來,再加上前排就座的那些商賈巨富和他們的傢眷,足有幾千號人。周傢的幾個夥計抱著功德箱在商賈大戶間穿插遊走,遊說募捐。

周大善人扮成關雲長,小山子扮作馬童,隨著鼓樂聲上瞭祭臺。關雲長捋髯,抖袖,猛然亮相,一張臉頓時憋成棗紅!臺下一片驚呼!

周大善人邊舞邊唱,唱得淚流滿面:“嘆蒼天,爾不公,自古齊魯不太平。十年足有九年旱,一年黃河波瀾驚。黎民流離背鄉井,賣兒鬻女闖關東。為天不能救苦難,竟何面目對蒼生?青龍刀,手中橫,赤兔馬,嘯長空,問天為何天不應?蒼天若不起風雷,揮刀斬妖鬧天庭……”

周大善人舞刀如風,如癡如醉。而霎時間,烏雲聚集,天空突然響瞭一個炸雷。起風瞭!人群頓時大亂,哭爹喊娘,呼兄喚弟:

“關老爺顯靈瞭,起風瞭!”

“快上船呀,開船瞭!”

人們朝海邊的帆船擁去。祭臺上鼓點更加急切。

一張船帆升起來,又一張船帆升起來,船帆接連升起。逃難的人群擁擠著爬上停靠在碼頭的各種船隻。船上的風標帶著尖厲的哨音飛轉。舵工們齊聲喊著號子升帆起錨:“哎嗨呦,哎嗨呦,使把勁呀,把篷撐呀,備好櫓呀,快拔錨呀,乘長風呀,順正浪呀,海娘娘呀,來幫忙呀,闖關東呀,離傢鄉呀,辭爹娘呀,莫悲傷呀,到關外呀,把福享呀!哎嗨呦,哎嗨呦……”

傳文三兄弟緊緊護著娘,連滾帶爬地擠上瞭一條大船。而此時港口上已是混亂不堪,傢人失散,哭爹喊娘聲響成一片。兩個船工撤去瞭橋板,船向深海緩緩駛去。沒趕上船的人急得直跺腳,還有幾個幹脆號啕大哭起來。傳文說:“娘,你看多虧我們兄弟,要是依你聽夠瞭戲,咱想走也走不成瞭。”文他娘說:“別說,人傢唱得真好呢,那臉說紅就紅。”傳傑打趣道:“好啥,再好也好不過鮮兒姐唱的啊,對不,老大?”傳文白他一眼,沒說話。正沉思的時候,忽然聽到岸上有人高喊:“傳文哥,等等俺。”竟是鮮兒的聲音!

傳傑眼尖,一指岸邊,大呼:“咦,說曹操曹操就到,真是鮮兒姐,她還真跟來啦!”順著他指的方向,傳文也看見瞭混在岸上人流裡的鮮兒,她被人流擠得東倒西歪。傳文心急火燎地把捆在身上的煎餅給瞭傳武。文他娘問:“老大,你想去接她?船已經開瞭啊。”傳文一聽猶豫瞭,說:“怕是不行瞭。”他向鮮兒高喊,“鮮兒,往這邊跑,這邊水淺!”

岸上人聲鼎沸的,鮮兒一時沒有聽明白傳文的話,不知如何是好。傳武見大哥猶豫的熊樣,來瞭氣,恨恨地道:“就會吆喝,去接她呀!”說著一腳把傳文踹下船。傳文沒有準備,咕咚栽到海裡,灌瞭兩口水才抬起頭來,張口就要罵,想起岸上的鮮兒,也顧不得瞭,一陣狗刨,朝岸上遊去。

傳武、傳傑在船上大喊道:“哥,使勁刨,別回頭!”岸上,鮮兒流著淚迎著傳文跑過來,邊跑邊喊:“傳文哥,往這邊來!”遊到一半,傳文忽然回頭向船上喊道:“娘,我和鮮兒咋辦啊?”文他娘大聲道:“你們倆等下趟船過去!”傳傑也大聲交代說:“哥,別忘瞭三江口的元寶鎮!”

文他娘默默地看著大兒,一拍大腿道:“別喊瞭!咱到那邊等他們吧,他倆在一塊也好,有個伴兒。”眼見著傳文的身影越來越小,岸邊的人也影影綽綽地看不清面目,文他娘不覺兩行清淚掠過面龐。大帆船已經駛向瞭大海的深處。

折騰瞭半天上瞭船,傳武和傳傑早就餓得肚子咕咕叫,拿出傳文留下的煎餅吃瞭起來。傳傑說:“二哥,大哥說瞭,吃的東西不能一下子都到肚子裡,一旦遇到個事就麻煩瞭。”傳武吃得腮幫子鼓鼓的,說道:“沒事兒,這不是上船瞭嗎?到瞭海北什麼都有瞭。”

在一邊的夏元璋看著這小哥倆有趣,過來搭訕,他問傳傑:“小兄弟,叫什麼名字?”傳傑道:“俺的大號朱傳傑,這是俺二哥,大號朱傳武。先生臺甫?”

夏元璋一愣,沒想到這個破衣爛衫的少年張嘴說話還這麼文縐縐的,不禁贊道:“小兄弟,好見識!我叫夏元璋。看出來瞭,你們是一傢,闖關外呀?”傳傑道:“嗯,到關外找俺爹。”

夏元璋掏出一個小西洋鏡遞給傳傑,說:“小兄弟,送你個小玩意兒。”傳傑忍住不要:“俺娘說瞭,不能隨便要人傢的東西。”傳武卻一把拿過來說:“他不要給俺,夏先生還有什麼?”

正在此時,後面一條船攆瞭上來。兩條船上彼此相熟的人互相喊瞭起來。立在船頭的船老大一聲低吼:“都別喊瞭,別驚瞭海神娘娘,到海北見吧!”人們這才靜默瞭。隻聽船老大用低沉的聲音唱起瞭漁歌:“一曲漁歌飛上天,唱著漁歌淚漣漣,海南海北跑不停,漁歌撒在海天間。人人誇俺漁歌多,還有漁歌沒唱完,唱得風平浪又靜,唱出太平盛世年……”

岸上,傳文脫下衣褂擰幹,身子凍得哆哆嗦嗦,臉上卻笑得開瞭花,也不顧人,隻是緊抓著鮮兒的手不放下。鮮兒羞得面如桃花,說:“傳文哥,你嚇死俺瞭,這麼深的海你也敢跳?不要命瞭!”傳文憨笑:“怎麼不要?你就是俺的命!你別急,俺娘讓咱等下一班船。”

恰巧一個船夫經過,聽見瞭冷笑道:“沒有下一趟瞭,剛才是最後一撥船瞭,俄羅斯和小日本在旅順口的仗越打越大,日本人要封鎖渤海灣瞭,碼頭封船瞭。”

眾人一聽都傻瞭眼,議論紛紛:

“哎呀媽呀,這不是闖不瞭關外瞭嗎?”

“怎麼辦呀?俺可是把傢裡的一切都賣瞭,回不去瞭!”

“嗚……俺爹上瞭船,把俺撇下瞭,可怎麼辦呀!”

一個略略駝背的老漢道:“沒法子瞭,改走旱路吧,順著渤海灣走,一直走到山海關,闖過山海關就是關東瞭。想到關外就這條道瞭。”傳文問:“那要走多少日子?”老漢道:“不一定,快則半年,慢則一年。一路上山高水險,走走停停,還得天天要飯,想快也快不瞭。也有病瞭的過不瞭山海關,上瞭路你們就知道瞭。對你們說吧,通往山海關的大道,道兩旁到處都是山東人的墳堆兒。想走的跟著俺吧。”

傳文聽瞭,愣瞭半晌方對鮮兒道:“鮮兒,俺把你送回老傢吧。”鮮兒問:“你呢?”傳文說:“俺把你送回去再走旱路。”鮮兒搖搖頭說:“不,俺不回去,俺要跟你走!”傳文急瞭,說:“你發瘋呀!多難走的道呀!你一個女孩子能吃得瞭苦?不行,送你回去,對你爹娘也是個交代。”鮮兒的拗勁上來瞭說:“要回你回,俺是不回瞭。”她也不理傳文,緊跟著方才說話的那老漢走去。傳文無奈,忙追上她說:“你等等,可別後悔!”

傳文身後,又一群人跟瞭上來。

《闖關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