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閱讀理解與筆記摘要法

你是否有這樣的慘痛經驗?花了很多時間閱讀書籍、聽演講,但是沒過多久就全部忘光光!實踐大學李慶芳教授建議學生每次閱讀一篇文章之後以「三個關鍵詞」和「一句話」來總結全文的概念。李教授指出,時常練習關鍵詞法能夠培養敏銳度,使關鍵詞的掌握更精準;用一句話來總結文章將令你產生新的體會與反省,開拓看事物的視野;最後再將這些關鍵詞鋪陳在一張思維導圖上。如此一來,內容不僅變成一種「影像」深植在腦袋中,也可以迅速以五分鐘方式看圖說故事,協助記憶與複習。此外,當我們檢視思維導圖與關鍵詞時,還可以推敲其中的邏輯關係是否正確。

富商李嘉誠先生曾說:「有效的學習,先記錄,再記憶。」全日本最受歡迎的小學老師親野智可等強調,「做筆記」是一切學習的基礎,筆記可以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愛上學習。台大呂宗昕教授也指出,讀書的時候應做個人筆記,隨時記錄自己閱讀過的重點,留下自己的讀後心得,這是累積個人知識、整理思考脈絡的最佳方法。

筆記的內容有兩種,一種是在上課或閱讀的時候直接抄錄老師講述或文章中的重點,另一種是課後或閱讀後,將重點理解、消化吸收而重新整理的筆記;筆記有記錄、思考與練習三項功能。電磁學之父法拉第習慣將讀過的書經大腦消化吸收後,再以自己的表達方式記錄在筆記中。這種筆記方法可以讓我們充分融會貫通書本的內容,也能迅速掌握書中的重點。

因此,筆記不是「工整」就好,還要「有系統地書寫」。基本上「筆記書寫」就是一種腦力活動的結果,但若只是單純「抄」筆記,很難刺激大腦思考與學習。所以必須一面思考一面書寫,才能夠鍛煉思考力;筆記有了系統性,「複習」也更加容易。一旦用對了方法,不管是紙本手寫還是計算機輸入,做筆記不僅能刺激大腦,還能讓大腦保持靈活年輕,讓創意源源不絕,導致人際關係良好,工作效率提升。

為了整理出有幫助的學習筆記,培養閱讀能力是一項先決條件。對文章結構的認知,又影響我們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好的人,會利用文章結構理解,找出文章中的主要論點,並能夠從巨觀結構中歸納整理文章裡的細節,摘錄重要的關鍵詞;透過表示文章類型基模的「上層結構」來幫助記憶與回憶文章內容。

本書已詳述思維導圖法的CHM分類與階層法,能透過邏輯、系統化的分層結構來幫助學生摘要、擷取知識,增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以提升分析、批判、統整的能力,進而記憶內容重點。然而許多初中思維導圖法的學生,往往不知如何決定第一階主幹上的大分類以及主幹之後支幹的次分類,尤其面對語文中不同的文體時,如果都採用同一種分類方式,恐怕會失去意義。因此將在本書第13章第2節中進一步闡述語文寫作的方法。本章先說明運用思維導圖法整理筆記時,閱讀理解與知識萃取的原則以及筆記技巧。

第1節 閱讀與萃取知識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格拉澤(Robert Glaser)指出,閱讀歷程有三個階段,分別是「解碼」、「理解」與「控制」;蓋聶等人在《學校學習的認知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從訊息處理的觀點可將閱讀理解的歷程分為「解碼」、「文義理解」、「推論理解」及「理解監控」四部分。為了增進閱讀理解的能力,增加字彙知識以及提升語句的整合能力是關鍵要素,而閱讀理解的歷程則包括了提取訊息、推論分析、比較評估、詮釋整合。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德裡斯科爾(Marcy P.Driscoll)在Psychology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一書中指出,訊息的處理並不是單一方向、線性的,而是有以下兩種模式:

1.閱讀時透過先備知識,或皮亞傑所稱之「基模」為基礎,來建構意義的「由上而下」模式。

2.以數據本身為基礎,從判斷語詞的意義,用文法概念來瞭解句子,最後從句子之間的關係來達到閱讀理解的「由下而上」的模式。

若從閱讀的模式來解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心理學教授柯印茲(Walter Kintsch)提出由下而上為基礎的建構整合模式:主要是透過文章的文字、內容與架構來理解;基模理論則是強調由上而下模式,依據讀者自己的既有認知架構來理解文章的意義;切斯特與卡本特(Just&Carpenter)的閱讀模式是以雙向互動模式為基礎:閱讀時從看到文字到完成句子的過程中,會激發各種與文字相關的表徵,並從長期記憶中搜尋相關的造字規則、聲韻、文章結構、知識領域系統,是一種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不停交互運作的過程。

萃取知識就是要從現有的文章、數據、信息,甚至知識庫中,將語言文字重新整合,萃取出對我們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去學習、思考,進而創造出新知識。知識萃取是「數據採礦」的一環,必須經過縝密的邏輯思考過程,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分類分析、群集分析、關聯分析。

本節將說明思維導圖法在萃取知識時「關鍵詞的詞性、字數與結構的排列組合」以及「決定文章重點的原則」。

關鍵詞的詞性、字數與結構的排列組合

從語意學的探討中我們已經得知,從語意知識的角度來看思維導圖法的關鍵詞(語詞)運用原則是:

一、詞性選擇以「名詞」與「動詞」為主,「形容詞」、「副詞」等為輔。因為名詞、動詞不僅是構成意思表達的基本元素,更是強烈可視化的語詞,能強化我們對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二、每一線條上,語詞的數量盡量以「一個」關鍵詞(語詞)為原則,必要時在同一個線條上才使用兩個以上的關鍵詞。這種「一個線條」寫「一個關鍵詞」的優點,能幫助我們產生更多思考活口,並且更有系統地整理數據。

寫作構思時,下面左邊的思維導圖優於右邊的思維導圖,因為以「一個」關鍵詞為原則時,每一個關鍵詞都會成為一個新的思考起點。例如:從「蛋糕」可以聯想出更多種口味。

採用一個關鍵詞(語詞)的思維導圖 採用一個句子的思維導圖

整理筆記時,有一段內容是「台灣中部的阿里山盛產茶葉,北部的木柵也生產茶葉」。下列左邊的思維導圖也是優於右邊的思維導圖。

採用一個關鍵詞(語詞)的思維導圖 採用一個句子的思維導圖

未來若是文章中還繼續提到中部、北部的哪些地方出產茶葉,或是台灣除了盛產茶葉還有哪些其他農產品,這些數據很容易系統地整理到思維導圖筆記中。

採用一個關鍵詞(語詞)的思維導圖

從語法知識的角度,思維導圖法展開的樹狀結構組織圖必須考慮:

一、從「概括準確性」與「描繪準確性」來建構合乎語法的語詞排列,並注意到不同句法的結構排列是否會造成:

(一)不同的語詞意義。

(二)一詞多義所造成的歧義。

二、句子轉換的派生過程,詞性的變換。

三、內涵與外延時的邏輯順序與分類階層的組織結構。

決定文章重點的原則

學生讀書時最常碰到的一個困擾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劃重點」,也就是萃取出有價值的知識:選擇「關鍵詞」(或稱關鍵詞)。常見的情況不是亂畫,就是乾脆整個句子甚至整段文章都畫,結果是無法真正理解文章的含義,對往後的複習也毫無幫助。

該如何正確選擇並畫出合適的關鍵詞呢?邏輯思考首部曲的5W1H原則很容易上手,本書所提出的KMST知識地圖學習法中曾經提到幾個原則,可以作為「劃重點」的參考依據:

一、作者提示的學習綱要。

二、老師指定的學習主題或方向。

三、考古題、測驗卷的題目內容。

四、自己關心的議題或想學習的內容。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魏靜雯的論文研究指出,學生能否正確掌握重要關鍵詞的評量公式如下,分數越高表示能力越好: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從文章結構中擷取重要的關鍵詞。所謂文章結構是指文章內容中概念之間的邏輯、從屬關係。文章結構對閱讀理解具有重要功能,可以幫助學習者理解。庫克與梅耶(L.K.Cook&R.E.Mayer)的文章結構分類方式被廣泛應用,以下是庫克與梅耶的五種分類,以及各類文章結構中擷取文章重點時,哪些字詞提示了重要訊息所在。

一、描述或列舉:文章內容是在說明、描述與主題相關的訊息與屬性,所以關鍵詞就是與主題相關的屬性信息,例如人、事、時、地、物或5W1H便是內容重點。文章中提示重點訊息的用詞有:「例如」、「意即」、「特色是」、「也就是說」。

二、序列:文章內容是依次序或時間所列出的訊息呈現,關鍵詞是順序性的訊息或與歷史日期相關的訊息。文章中的提示重點訊息的用詞有:「首先」、「經過」、「之後」、「最後」、「之前」。

三、因果:文章內容主要在說明原因或因果,關鍵詞就是描述原因與結果。文章中的提示重點訊息的用詞有:「因此」、「因為」、「之所以」、「為了」、「如果那麼」、「導致」。

四、解決問題:文章內容主要在說明造成問題的原因與解決的方式。關鍵詞包括了問題、原因與解決方式。文章中的提示重點訊息的用詞有:「問題」、「因為」、「由於」、「解決方式」。

五、比較:文章內容主要在描述差異與做出比較,關鍵詞則是比較或相對的相關概念。文章中的提示重點訊息的用詞有:「相對於」、「然而」、「不像」、「相似於」。

根據文章結構中的重點提示訊息能夠幫助學習者找到文章重點,以提升筆記摘要的能力。然而面對排山倒海湧現的爆炸信息,要如何有效地進一步萃取知識?有「職場圖解王」稱號的久恆啟一在《這樣圖解就對了》一書中指出,以圖解方式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組織起來,讓圖解成為萃取知識的現代煉金術。接下來將以思維導圖這項圖解思考工具,說明萃取知識時的筆記方法。

第2節 短文的筆記技巧

不論內容多寡,整理成思維導圖筆記時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如何根據文章結構做有效分類。再次強調,在整理思維導圖筆記之前,必須先熟悉思維導圖法的分類與階層法(CHM)。本節中以常用的邏輯思考首部曲,亦即描述或列舉的「5W1H」、時間序列的「開始(原因)、經過、結果」分類原則,以及根據內容自行分類命名等來說明案例。

以5W1H分類

一、劃重點

首先快速閱讀一下文章。

認識石門水庫

石門水庫興建的地點位於大漢溪中游,地處桃園縣大溪鎮南部,主要建造緣由是因為大漢溪上游陡峻,無法涵蓄水源,延及下游各地區常遭水旱之苦。政府自1956年動工興建石門水庫,並於1964年完工,歷時八載,投入人力超過七千人,建設經費約達新台幣三十二億元。石門水庫的規模總長度為十六點五公里,面積八平方公里,有效蓄水量約兩億七百萬立方米,為一多目標水利工程。完工後的功能包括了灌溉、發電、給水、防洪、觀光等。自營運以來,最主要的貢獻在於改良農業生產與防止水旱災,同時也帶動了工業發展。

接著用5W1H思考,以螢光筆標示出主要分類的關鍵詞。下列案例中以各種不同螢光筆的顏色標示,是為了方便表示劃重點時的邏輯順序,平常劃重點時不需如此,除非你也刻意要使用顏色來表示不同的邏輯階層。

認識石門水庫

石門水庫興建的地點位於大漢溪中游,地處桃園縣大溪鎮南部,主要建造緣由是因為大漢溪上游陡峻,無法涵蓄水源,延及下游各地區常遭水旱之苦;於是政府自1956年動工興建石門水庫,並於1964年完工,歷時八載,投入人力超過七千人,建設經費約達新台幣三十二億元。石門水庫的規模總長度為十六點五公里,面積八平方公里,有效蓄水量約兩億七百萬立方米,為一多目標水利工程。完工後的功能包括了灌溉、發電、給水、防洪、觀光等。自營運以來,最主要的貢獻在於改良農業生產與防止水旱災,同時也帶動了工業發展。

然後逐一在每個主要分類的段落內容中,依照邏輯結構標示出中類、小類的重點關鍵詞。在這個範例中,「興建」的下一階類別有「地點」、「緣由」、「人力」、「經費」,另外還有一類是「日期」,但文章中並無「日期」這個關鍵詞,可是從「1956年」、「1964年」可以得知有「日期」類信息。因此劃重點時暫時劃「1956」、「1964」,但心中要默念「日期」或在文章旁邊寫出「日期」,以便在整理成思維導圖筆記時更符合邏輯結構性。

認識石門水庫

石門水庫興建的地點位於大漢溪中游,地處桃園縣大溪鎮南部,其主要建造緣由是因為大漢溪上游陡峻,無法涵蓄水源,延及下游各地區常遭水旱之苦;於是政府自1956年動工興建石門水庫,並於1964年完工,歷時八載,投入的人力超過七千人,建設經費約達新台幣三十二億元。石門水庫的規模總長度為十六點五公里,面積八平方公里,有效蓄水量約兩億七百萬立方米,為一多目標水利工程。完工後的功能包括了灌溉、發電、給水、防洪、觀光等。自營運以來,最主要的貢獻在於改良農業生產與防止水旱災,同時也帶動了工業發展。

認識石門水庫

石門水庫興建的地點位於大漢溪中游,地處桃園縣大溪鎮南部,其主要建造緣由是因為大漢溪上游陡峻,無法涵蓄水源,延及下游各地區常遭水旱之苦;於是政府自1956年動工興建石門水庫,並於1964年完工,歷時八載,投入的人力超過七千人,建設經費約達新台幣三十二億元。石門水庫的規模總長度為十六點五公里,面積八平方公里,有效蓄水量約兩億七百萬立方米,為一多目標水利工程。完工後的功能包括了灌溉、發電、給水、防洪、觀光等。自營運以來,最主要的貢獻在於改良農業生產與防止水旱災,同時也帶動了工業發展。

二、繪製思維導圖筆記

不論是計算機軟件製作或手繪,首先都是選擇一個代表文章題目,且能留下強烈印象的「中心主題」彩色圖。手繪的話可以參考課文插圖,或上網找尋主題相關的圖片,模仿它畫在A4白紙的中央。這篇文章的標題是「石門水庫」,於是我們選擇下列這個圖像為中心主題。

文章筆記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

在發展樹狀結構的過程中,只要同一階是「類別」的概念就要先全部列出。因此我們先畫出所有的主幹,每個線條顏色必須對你而言能代表該類別的含義。手繪時,線條要與中心圖像連接在一起,並且由粗而細,從中心往外畫出去,顏色盡量避免太淡的色調,然後在線條上以相同顏色寫出第一階的主題或類別名稱。使用計算機軟件製作時,為了投影簡報的效果起見,要避免使用彩色文字以防不容易閱讀,因此文字一律用黑色,僅以線條色彩來代表信息的意義或個人感受。

然後逐步陸續完成各個主幹之後的支幹,這時支幹的線條只要畫成一般粗細即可,往上的方向畫凸形,往下則凹形,文字一律寫在線條上。如果不同信息之間有相關的話,要加上單箭頭或雙箭頭的關聯線條。

加入文章中類別項目的思維導圖

加入文章當中大類之後的中類名稱

加入更多文章當中的重點內容

加入第二大類之後的中類

加入第二類別各個中類之後的敘述

加入第三大類之後的描述

加入第四大類之後的描述

以連接線指出不同信息之間的關係

最後,在特別重要的地方加上能對內容產生聯想的彩色插圖,以增強視覺上的注意力與內容的記憶效果。

在重要的地方加入插圖,在視覺上指出、提醒重點所在,在意義上強化對內容的聯想、記憶

以「開始(原因)、經過、結果」分類

以思維導圖來整理文章的重點時,第一階分類可以是「5W1H」,然後第二階是「開始、經過、結果」;也可以是第一階分類是「開始、經過、結果」,第二階可以是「5W1H」。該如何選擇呢?

閱讀書籍除了獲取知識之外,還包括了內心感受與人生啟發等。如果重視知識分類,以「5W1H」為第一階可以清楚掌握邏輯關係;若強調時間的流動,則以「開始、經過、結果」來做第一階的分類,可以清楚看到脈絡發展。例如記敘文主要以敘述為表達方式,包括了四大要素: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時間、地點,透過生動活潑、描述形象的語言傳達給讀者。為了體會作者要傳達的感受,以動態歷程為主要分類的方式較佳,用牡丹社事件的筆記為例。

牡丹社事件

1871年(清同治十年),清延藩屬琉球的漁民遇海難,漂流到台灣南部,遭原住民殺害。日本藉機擴大事端,聲稱琉球人為日本人民,與清廷進行交涉,清廷卻稱生番是「化外之民」,未予以重視。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派兵犯台,與牡丹社原住民發生衝突。

由於日軍水土不服,病死者眾多,士氣低落,英、美等國又擔心日本侵台之舉會影響其商業利益,因此向日本政府施壓,日本乃決定撤兵,並與清廷議和。

清廷被迫支付撫恤金給受難漁民家屬,收購日本在台所興建的道路、房舍等,並承認其侵台行動為「保民義舉」,間接承認了琉球是日本屬地。

以「開始(原因)、經過、結果」來做文章分類的思維導圖筆記

根據文章內容以及自己的需求分類

2012年3月,我發現自己的皮膚經常出現蕁麻疹,因此前往就醫,醫生建議從減少腸胃道壞菌著手,以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門診的時候醫生給我一張飲食注意事項,並講了一大堆不能吃什麼、可以吃什麼,聽完之後腦袋一片空白,看了他給的書面數據也是懵懵懂懂,各位讀者可自行閱讀看看,你能理解多少。

減少腸胃道壞菌的飲食

原則為避免含糖(包括天然糖)與合麥類的食物!包括飲料、甜點、果汁、水果(不甜的水果如西紅柿除外)、糖漬零嘴、蜂蜜、巧克力、麵粉製品(麵包、吐司、漢堡、蛋糕、蛋餅、鬆餅、糕餅、饅頭、包子、餅乾、PIZZA、面皮、麵條等)、勾芡、太白粉炸物、麥片(五穀米也合麥片)、燕麥片、糯米製品等皆應避免;精製澱粉包括白米飯、米粉、冬粉、粿仔,及高澱粉的玉米、綠豆、紅豆皆應少吃;黃豆製品如豆漿、豆腐應避免,但黃豆發酵的醬油、納豆、味噌則可;牛奶可(但必須非常新鮮),量不要多(若是症狀嚴重的患者,喝牛奶可能會加重脹氣或腹瀉,應暫時避免);避免安素、補體素,或其他含高量碳水化合物的人造補品。

可食用的食物包括大量非澱粉類的蔬菜、新鮮蔬菜汁、海帶、魚(避免含汞量高的大型海魚,如鮪魚、鯊魚、大青魚、旗魚等)、肉(雞、鴨、豬、牛、羊等,肥肉可)、海鮮(避免含汞量高的龍蝦、魚翅)、蛋、堅果、新鮮全脂牛奶、吉士、健康油脂,等等。非精製的澱粉如糙米,及根莖類的蔬菜(如馬鈴薯、蕃薯、南瓜、山藥等)可少量吃,但不可多吃。咖啡或茶可以喝,但不可加糖,若加入熱牛奶(拿鐵)要很快喝完,否則會出現脹氣,甚至會有急性腹瀉(在飲食控制初期症狀嚴重者不建議加牛奶)。

若非吃飯不可,每天不可超過糙米1/3碗,切記澱粉或糖比例越高,餐後越快出現強烈飢餓感,這是因為身體對澱粉或糖的成癮戒斷導致,睡前絕不可吃澱粉類食物,否則有可能半夜餓醒。餓的時候千萬不可再吃澱粉或含糖食物。

這樣的飲食必須維持至少一個月,才能開始嘗試少量增加食物內容,但含精製糖或精製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仍應繼續完全避免。

根據文章內容以及自己的要求來做分類的思維導圖

為了遵照醫生的建議控制飲食,於是我把內容重點整理成思維導圖,以方便三餐參考之用。

首先根據「危險」跟「安全」分成兩大類,並以「╳」與「√」兩個符號代表,這樣就很清楚思維導圖右邊的都不能吃,並以紅色線條類似交通號志的紅綠燈代表「危險」;左邊的都可以吃,且以綠色線條代表「安全」。接著是第二階,在「危險」這個大類別下分成「避免」以及「少吃」兩個中類;「安全」則分成「正常」與「少量」。然後把文章五個段落中,分別屬於「危險—避免」、「危險—少吃」、「安全—正常」與「安全—少量」的重要內容,以關鍵詞根據其邏輯結構整理成樹狀結構的思維導圖。最後,在特別在意或重要信息的地方加上與內容相關的插圖,例如:「水果」、「麵粉製品」、「米飯」、「蔬菜」、「番茄」與「蕃薯」。在這張樹狀結構的思維導圖上,另外有三個重要的技巧。

一、以線條樣式來表示多個關鍵詞的整體性:思維導圖是以一個語詞寫在一個線條上為原則,例如:「人造」、「補品」,但這兩個語詞必須同時一起閱讀。因此在線條樣式上以圓角方形來突顯其整體性,其他如「黃豆」、「製品」;「海鮮」、「含汞」;「精緻」、「澱粉」;「高」、「澱粉」等都是一樣的做法。

二、增加分類的階層讓信息更有結構:以文章第一段為例,「避免含糖(包括天然糖)與含麥類的食物。包括飲料、甜點、果汁、燕麥片、糯米製品等皆應避免」。文章列出了十幾項避免食用的食物,為了更容易辨別,我將這些食物分成「天然」與「加工」兩類,雖然文章中沒有出現這兩個關鍵詞,但多了這一階層能讓信息更有分類階層化的概念,更有助於理解內容。

三、關聯線條指出不同類別之間的相關信息:文章提到可以吃魚,但要避免含汞量高的魚。因此在思維導圖中「安全—正常—動物—魚」的地方,從「魚」拉一條關聯線到「危險—避免—海鮮」之後「含汞」的地方,並在線條上註明「避免」。

第3節 長篇文章或一本書的筆記技巧

整理長篇文章或一整本書的思維導圖筆記,務必要運用到KMST知識地圖學習法的原則與步驟,以及透過速讀快速瀏覽掌握整本書的概貌,並訂定出學習目的,確認所需的內容多寡與重點所在。接下來整理成思維導圖筆記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從書本的整體結構大方向著手,也就是先有個大架構的「心智總圖」,然後逐漸衍生出各個章、節,有層次細分下去的「迷你思維導圖」,我們稱之為「由上而下」模式;第二種是根據自己學習上的需要,先在書中各章節的字裡行間以一個小主題、小概念整理成一張迷你思維導圖,然後再依照迷你思維導圖的主題內容逐漸歸納成統整式的心智總圖。下圖是為《創意是這樣畫出來的》這本書的封面所繪製的內容架構思維導圖。

整本書藉架構思維導圖

由上而下模式

由上而下的Top Down模式是先整理大類,然後中類,接著小類到細節的筆記方法。如果用思維導圖軟件來整理,可以讓我們不假思索地依照書本內容的結構快速展開,思維導圖中內容的邏輯順序若有需要調整,也非常容易方便。現在就以葉至誠老師所著《教育社會學》這本書的思維導圖範例做說明。

中心主題就是書名《教育社會學》加上作者的姓名,以區辨相同書名可能會有不同的作者;先從整本書的大方向開始,包括「作者」簡歷、從序文當中掌握的兩大重點「社會學的定義」、閱讀這本書的「重要性」,以及各個章節的「探討內容」。由於第四類各章節的「探討內容」重點數據較多,因此以另外一張思維導圖來呈現,並從「教育社會學探討內容」這個主幹超鏈接下一階層「以書中十四章章名為主幹」的思維導圖,這也是用軟件整理思維導圖學習筆記的優點。

整本書的大方向

接下來這一張思維導圖是從上一張衍生下來,主要是以書中十四個章節名稱為主幹,除了在每一個主幹上標示出該章節位於書中第幾頁之外,同樣再超鏈接到每一章詳細重點,或符合自己需求的思維導圖筆記。

以書中章節名稱為主幹

下列兩張思維導圖就是分別從第1章與第2章衍生下來,往後如果發現有不太清楚的地方,需要方便翻開書本查詢,所以在思維導圖的主幹上標示頁碼。

以第1章為主題的思維導圖

以第2章為主題的思維導圖

由下而上模式

先在書中各章節的字裡行間,以一個小主題、小概念整理成一張迷你思維導圖,然後依照迷你思維導圖的主題內容,逐漸歸納成統整式的心智總圖。這種模式特別適合下列場合應用:

1.文章段落架構的邏輯分類很清楚、很完整,不需要特別傷腦筋去思考思維導圖筆記的主幹,只要整理自己需要的重點即可,每一個小重點可自成一個迷你思維導圖。

2.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發現有自己需要的重點時。

3.學校上課時,邊聽課邊整理課本中的重點。

迷你思維導圖可以採用手繪方式,也可以用計算機軟件,完全依照實際情況而定。例如學校上課、喝咖啡看雜誌時,可以在書中文章段落上直接以四色筆或鉛筆(以便畫錯可以擦掉重寫)整理一張迷你思維導圖。

但是接下來要把迷你思維導圖匯整成統整式的心智總圖,還是運用計算機軟件會比較有效率。

在書中隨手整理的思維導圖筆記

接下來就以《世界的水陸分佈》一文來解說由下而上模式。不論哪一種方式,我們都必須很快地把文章看過一次。

世界的水陸分佈

世界指地球表面的所有地方,又分為海洋與陸地兩大部分,其中海洋的分佈面積比例佔百分之七十一,陸地僅佔百分之二十九。

世界水陸分佈不平均,海洋大部分在南半球,陸地大多分佈在北半球。若將世界分為陸地較多的陸半球和海洋較多的水半球,以法國為中心的陸半球陸地佔全球地面積的七分之六;以新西蘭為中心的水半球,陸地只佔七分之一。

大洋是世界上遼闊的水域,世界的大洋計有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各大洋間水面互連。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洋,約占世界面積的三分之一。

大陸是世界上面積廣大的陸地,大陸及其附屬島嶼,總稱為洲。世界可劃分為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七大洲。亞洲是世界最大洲,與歐洲合稱歐亞大陸。北美洲與南美洲,合稱美洲。

兩極地方大致指南、北極圈以內之地。南極地方以大陸為主,稱南極洲;北極地方以海洋為主,稱為北極海。

根據文章內容,每一個小小的概念都可以整理成一個迷你思維導圖。

然後根據若干個迷你思維導圖,匯整成一個結構較完整的思維導圖。這時你會發現,原本迷你思維導圖的結構順序需要調整。

以此類推,最後逐漸歸納整理出統整的心智總圖。

接下來就請各位試著從下列這篇文章,先從由上而下模式決定幾個大類段落標題(主幹)與中類次主題(支幹),再以由下而上模式把文章中圈選出來的重點匯整成結構清晰的思維導圖筆記。請先嘗試自己動手練習,再參考161頁的範例。

文章筆記範例:嬰兒的大腦

認識嬰兒的大腦

近年來由於科技進步,對大腦的瞭解也越來越多。大腦究竟是如何從胚胎開始發育的?什麼方式對大腦發育更有幫助?相信這些都是新手父母關心的話題,本文將為大家揭開謎底。

一、大腦的發育

跟其他器官比較起來,大腦的發育不但時間較長,過程也不相同。從細胞分裂的情況來看,腦細胞在出生前基本上已經分裂完成,其他器官則仍在持續分裂,因此嬰兒出生的時候,從正常人的比例看來,頭大於身體。

基本上大腦發育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時間開始於母親懷孕的第八周,這時候腦細胞開始成形,並彼此產生聯繫。第二階段則是從出生前十周到出生後兩年之間,這時候腦細胞的活動非常活躍,不斷地融合、聯繫、協調與擴散。

二、大腦與五官的發育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由於胎兒在子宮能聽見母親心跳的聲音,因此嬰兒對人們發出的聲音特別有感覺,特別是自己的母親發出的聲音。在視覺方面,嬰兒一出生就具有三度空間感。藉著眼珠轉動看見不同的影像,並期望出現在眼前的物體是真實的,嬰兒會想伸出手去感覺觸碰到這個物體。在各種圖像中,人類的臉孔最能吸引嬰兒的注意。據研究顯示,人類出生時,大腦裡就存有面貌的「模板」,讓嬰兒能夠辨識出給予食物、溫暖的人。在嗅覺方面,嬰兒會把頭偏向喜歡味道的方向。嬰兒學習語言的能力很強,因此跟嬰兒講話的時候,不要用嬰兒呢喃的口吻,而是直接跟他講我們日常使用的真正話語。

三、心智發展

不論胎兒或新生兒的發育過程如何,關於嬰兒心智能力的知識不斷地在進步。不管父母用何種方式幫助子女發展心智,要特別注意下列兩點:1.持續觀察他們日常的行為表現。2.尊重孩子的願望和興趣,不管他想朝哪方面發展。身為21世紀的父母,今天我們不要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也不要想去控制孩子的未來發展。只要子女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有很好的成就,為人父母都應該感到欣慰。

第4節 主題式數據搜集的筆記技巧

若以主題式數據搜集整理思維導圖筆記,可能由於數據龐大,結構隨時會隨著搜集到的資料變更,因此最好以繪製思維導圖的計算機軟件(例如:Xmind,MindManager等)來整理比較有效率。

在尚未開始搜集數據之前,根據主題以及先欲探討的問題、類別、方向,以思維導圖展開成若干個主幹或必要的支幹。

接著,凡是閱讀到有用的數據時,以整理短篇文章的方式,將重點內容接在相關主幹、支幹之後,並在線條的「備註」欄裡註明文章的出處,或將文章的完整內容貼在備註中,以供日後查詢參考。

如果不同文章的內容彼此相關聯,可以採用超鏈接的方式,連結到相關的思維導圖檔案或思維導圖中的某一主題,或者是超鏈接到PDF、Word或PowerPoint檔案,或以「關聯線」指出彼此的關係,以方便做好知識管理。

加入超鏈接接到另外一張思維導圖,方便知識管理

加入關聯線指出彼此的關係

第5節 聽演講的筆記整理技巧

聽演講時做筆記,難度比閱讀文章時做筆記高了一些,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一般演講者每分鐘講話的速度約在120字左右,若有使用投影片,畫面停留的時間也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此時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抓到重點。其次是演講時比較容易出現跳躍式的內容,不似書面文章那麼有邏輯結構。因此,我們不可能鉅細靡遺地記錄所有內容,只要掌握有意義或重要的關鍵詞(一般而言是名詞與動詞)即可。這時候思維導圖的筆記方式就可以派上用場,尤其是目前已經有許多思維導圖的免費軟件可使用,對學習者而言是非常好的輔助工具。

聽演講的筆記技巧

不論採用手繪或計算機軟件,思維導圖在上課、聽演講的筆記技巧如下:

一、提早抵達會場或教室,先根據會議、演講的議題及大綱、課程名稱把中心主題畫好,並且從議題、大綱中把必要的主幹、支幹整理出來。

二、聽演講時,根據內容重點盡可能使用簡短的關鍵詞(語詞),避免寫下整個句子,將關鍵詞整理到適當的主幹或支幹之後,並注意關鍵詞的邏輯分類與順序。

三、如果你覺得當場整理的思維導圖筆記有點亂,可以在事後重新編排內容結構,使之更組織化、更整潔。

四、也可以將重要的論點、相關主題的關鍵詞從原來的思維導圖筆記中挑選出來,單獨成為另一個主題的思維導圖。這有助於複習內容,並且能掌握信息之間的從屬關係。

應用計算機軟件

運用思維導圖計算機軟件時,應善用軟件可隨時調整內容結構的優勢,在聽演講整理思維導圖筆記時除了依照上述原則之外,再加入兩個操作技巧:

一、暫時不要管關鍵詞的邏輯結構,聽到或看到內容重點,以一個關鍵詞(語詞)的原則迅速輸入。等演講節奏稍微輕鬆時,再來調整結構順序並補充內容。

二、以一個小議題、小概念整理成一個迷你思維導圖,趁下課後時間較充裕,再依照課程大綱、特定主題或自己的需求重整成一張或若干張整合式的心智總圖,並在不同張思維導圖之間內容關聯處做超鏈接,以便更系統地統整知識。

給初中者的建議

初中者若覺得無法立即上手,以下是幾種練習方法:

一、如果現場允許錄音,當出現「好累」、「聽不懂」、「太多重點同時出現」的情況時,注意一下錄音的定時器,寫下當時的時間,事後可以根據上述時間編號重複聆聽,並在思維導圖中加入必要的信息。

二、從挑戰性較低,並且事前可以取得內容數據的演講開始,教學節目、新聞報道是不錯的選擇。先從書本或網絡上閱讀一下待會兒要看的節目內容,有個初步概念之後,再來練習比較不會手忙腳亂。

三、從網絡上選擇適當的教學影片,每當出現值得記錄的關鍵詞時就按暫停鍵,憑著印象將關鍵詞整理到思維導圖中。等技巧越來越純熟後,再慢慢等多幾個關鍵詞出現時才按暫停鍵。影片進行一小段落之後,重新看一次這段的內容,但這次不要按暫停鍵,讓影片一氣呵成播放完畢,而且盡量不要看畫面,憑聽覺來整理成思維導圖筆記(168頁圖)。

至於聽講時,哪些內容是需要記錄的重點?一般而言,除了人、事、時、地、物(5W1H),與時間順序有關的信息,因果關係的原因與結果、問題的成因、影響、解決方法等原則之外,不可忽略與議題相關的名詞、動詞,同時要特別注意演講者重複的地方、聲調較激昂的時候、放慢速度略微停頓時、重複的敘述、轉折語(例如:但是、無論如何)之後的內容,都是會有重點出現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聆聽,並找出關鍵詞記下來。

第6節 總複習的筆記整理技巧

考試試卷的題目只有幾題,但為了這幾題所閱讀的書籍多達數十頁、數百頁,甚至好幾千頁。要如何從茫茫書海中整理出考前總複習的筆記呢?台大教授呂宗昕指出,總複習時需要一本個人的考前筆記本,去蕪存菁只記錄自己所有不太熟悉及容易忘記的內容。這本筆記本將會是你考前的救命仙丹!

運用思維導圖法整理考前總複習筆記的方法如下:

一、研讀完一個章節後,把該章節的重點與自己覺得不容易記憶的地方,整理成重點學習的思維導圖。

二、寫完模擬考卷或月考、期末考之後,把考題的重點以及答錯的題目分不同科目,分類整理成考古題思維導圖。

三、後續複習時除了閱讀先前整理的思維導圖外,還要將資料再度濃縮,以另外一張思維導圖將原本多張思維導圖的內容更精簡扼要地記錄下來,匯整成為關鍵報告思維導圖,並利用第14章介紹的記憶技巧,把「關鍵報告思維導圖」牢牢記住,直到能清晰浮現腦海為止。

四、考試之前,針對過去整理的思維導圖筆記中依照學科擷取自己最容易搞混以及一直記不住的部分最後一次複習,把每個科目都整理成一張考前衝刺的大補帖思維導圖。在考前一兩天以及進入試場前30分鐘,迅速複習一下這張大補帖,就能信心滿滿地迎接挑戰。

我自幼成績就不是很理想,高中時期還因成績太差而輟學,但是後來學習了思維導圖法,運用思維導圖筆記技巧不僅順利通過了國家考試,還考上實踐大學碩士班、台灣師範大學碩士班與博士班。一個放牛班的孩子都能考上「國立」大學博士班,成功的關鍵在於讀書方法。相信這個方法不僅對我個人有用,許多接受思維導圖法訓練的學生也因此通過研究所及各種國家考試,對各位讀者也一定有所幫助。

從教學節目影片練習口語筆記的思維導圖。題目:建立共好團隊

《思維導圖應用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