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才的自我修煉

知識,是一個我們生活和學習中常常提到的概念,但是很難有人能夠說清楚到底什麼是知識,學者至今也都沒有一個準確和統一的定義。哲學史上第一個關於知識的定義來自於柏拉圖,他曾在《泰阿泰德篇》中這樣解釋知識:「知識是經過證實了的真的信念。」雖然這被認為是經典定義,然而它同樣存在著問題。

首先,柏拉圖把知識定義為信念。然而信念是主觀的,因為相信而存在,知識則不同,它不以相信為前提,比如說,很多人不相信宇宙大爆炸理論,但他們無法否認它是現代物理知識的一部分。其次,柏拉圖認為知識必須是真的,經過證實的。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去判斷的話,很多知識將被排除在外,因為很多現代知識目前還只是一種理論或者假說,無法被證明是真的。

相比柏拉圖的經典定義,我更喜歡陳定學給知識提出的新定義——知識是大腦通過認識所產生的一種觀念,這種觀念能夠對認識對像做出比較合理、可靠的解釋,簡單來說,知識就是能夠對認識對像做出合理、可靠解釋的觀念。他用「觀念」代替了「信念」,用「合理」「可靠」代替了「證實的」和「真的」。

陳定學認為知識是一種特殊的觀念,它的特殊性體現在:首先它能對認知對像做出解釋,比如說,宇宙大爆炸就是關於宇宙起源的一種解釋;其次,這種觀念或許還沒有得到證實,但它必須是合理並可靠的,也就是說它需要符合邏輯,有依據,而且不與事實相違背,例如,儘管占星學能夠提供關於性格、運勢之類的解釋,然而這些解釋既不合理也不可靠,因此無法進入知識的行列。

那麼,知識的作用又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在專業學習之外還需要擁有全面的知識結構呢?

陳定學關於知識的新定義已經指出了知識的重要作用,即解釋,例如宇宙是怎麼出現的,人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自由落體,意識是什麼,情緒是什麼,等等。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一套關於世界的解釋,這些解釋有的來自學校學的知識;例如那些生物、化學、物理、天文等基礎知識;有的來自宗教,例如輪迴、靈魂等;有的來自我們自己的想像和猜測;還有的則來自毫無依據卻符合我們直覺的偽科學學說。我們平日所謂的成長和學習就是一個用知識代替想像、猜測、直覺和偽科學來解釋這個世界的過程。

這套關於世界的解釋體系對我們十分重要,因為它構成了我們的世界觀。

世界觀指的是一個人對於世界的本質和各種關係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根本觀點和看法,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又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因此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是說,我們的世界觀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我們的人生態度,以及我們對身邊事物價值大小的評判。如果我們關於世界的認知大多基於知識,而非宗教、直覺、想像、猜測或者那些偽科學的學說,那麼我們的世界觀就更接近世界真實的面貌,而我們也能從理性、客觀的角度來理解和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身邊的人、事、物。不管我們是否能夠意識到,我們的三觀直接影響著我們大部分的行為和決策,而這些行為和決策最終構成了我們的人生。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將過什麼樣的生活。

事實上,美國的頂級名校,例如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等,都推崇本科階段的通才教育。通才教育的理念來自於Liberal Education(通常譯為「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持有這一理念的教育學家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發展心智和拓寬視野,而非滿足直接的職業教育。因此學生應該學習完整的知識,而通才教育則需要體現知識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並為一切高級學習提供一套共同的知識基礎,這套知識基礎就是一個現代知識分子應有的知識結構。

關於通才教育的基礎知識結構,幾所大學的標準各不相同,不同學者也有不同的主張。但就我而言,我更傾向於張建林博士的分類法,這種分類與斯坦福大學的通才教育課程結構有些類似,只不過他以功能和目的為標準,將知識結構分為4大類。

第一類知識:理解宇宙以及人類生存的環境所需要的知識,這類知識基本都屬於自然科學,包括物理學、生物學、地理學、氣候學、宇宙學、數學、概率統計等。學習這類知識的目的是幫助我們瞭解宇宙的基本規律。知識的價值無非就是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瞭解到其中的規律,而自然科學研究的則是那些宇宙中客觀存在的規律。

第二類知識:理解社會形成和制約個體的社會環境、商業經濟環境所需要的知識,這需要涉獵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法律學等。它們的目的是幫助我們理解人類社會的本質,例如社會的形成,文化、社會交換與分工等。瞭解社會發展的動力和運行體制,這就需要我們思考並理解經濟的本質、金錢的本質、科技創新、產業與分工,以及政治、法律和道德之間的關係,等等。只有理解了社會的本質與機制,我們才能更好地掌握規律和把握機會,確定自己的價值和位置,並通過有效的方式實現個人目標。

第三類知識:理解自己心理及情感世界所需要的知識,這些知識包括心理學、哲學、美學、宗教、文學等基礎知識。這類知識與我們內心的幸福息息相關,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從本質上瞭解心智、情緒和情感背後的規律,從而獲得更好的自我掌控能力;哲學、美學、文學則能夠幫助我們構建豐富的精神和情感世界,給我們內心帶來力量;通過對不同宗教的瞭解,完成自己對生命的終極關懷。

第四類知識:專業知識,這是我們參與社會分工,並立足於社會所需要的知識。

看到上述的這些知識結構分類,估計大部分人完全不知道要如何開始,但其實這些知識之間的聯繫比我們想像的要緊密很多,因為宇宙原本就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而人類所有的知識都是關於宇宙萬事萬物中的某一個方面,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有效的方式把所有知識都串聯起來,最好的方式便是「大歷史」(Big History)。

「大歷史」這個概念是由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的歷史學教授大衛·克裡斯坦(David Kristen)通過創建一個以「大歷史」命名的大學課程最先提出,這個概念和課程隨後便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全球許多教育學家、科學家、歷史學者、教授和老師、藝術家甚至因此自發共同成立了一個名為Big History Project(大歷史項目)的組織,目的是為促進和幫助更多高中老師開設「大歷史」課程,讓學生從中學起就能夠以不一樣的角度來接觸和理解各門學科。比爾·蓋茨目前是這個項目的唯一資助者。

「大歷史」與傳統的歷史學習完全不同,傳統的歷史學習都是以人類文明的開端為起點,以人物和事件為主要內容;然而「大歷史」則是從137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開始講述,從宇宙歷史,講到地球歷史,再到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歷史,最後才是人類的歷史。

「大歷史」的奇妙之處在於,它通過歷史的方式將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全部囊括其中。宇宙最初的歷史是物理的歷史,那個時候只存在基本粒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物理規則;等到宇宙中出現了元素之後,化學的歷史便開始了;幾代恆星之後,太陽系開始出現,這時候地球才登上了歷史的舞台;當地球上的無機物演化成有機物,第一個複製因子出現的時候,生命便由此誕生了;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之後,才最終有了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部落、城市、國家、現代文明也相繼出現,直到如今的全球化。這樣的視角才是完整和全面的,只有當我們把人為分割的碎片化知識以時間的方式還原成一個有機整體的時候,我們才能跳出自己「狹隘」的視角,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待和理解宇宙、社會以及人類的發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新時代的知識分子。

這裡,我要推薦一本世界的自然科學啟蒙暢銷讀物,美國作家比爾·布萊森寫的《萬物簡史》。這本書也許可以成為你打造自然科學相關知識結構的起點。

除了大歷史之外,我還需要強烈推薦一門必須掌握的學科——心理學。把它單獨列出來是因為心理學關乎的是人的心理機制和行為模式,它不僅能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和掌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還能更好地瞭解周圍群體和社會大眾的心理與行為。這些知識不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也是所有商業的基礎,因為商業的核心是人,無論是公司組織方式、公司文化、團隊管理,還是產品設計、市場營銷、銷售推廣和用戶運營,都是圍繞人而展開。

儘管商業規則、市場策略和營銷手段一直在變,但我們要知道人的規則是不變的,只要能夠充分理解和掌握人的行為模式和心理規律,那麼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門學科,大多數人對它卻一無所知,有人對心理學的印象甚至還停留在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上。事實上,現代的心理學與弗洛伊德的那個時代相比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研究方法也更接近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講究實證而非想像和推理。儘管心理學是一門有著無數分支的龐大的學科,但我認為最實用和最需要掌握的心理學知識,包括認知心理學、進化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是最新的心理學分支之一,到20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它研究人的認知過程,包括記憶、語言、思維、推理、運算和決策,等等。認知心理學的作用在於它能幫助我們理解大腦的認知規律,這不僅能讓我們以符合認知規律的方式更高效地訓練思維和理性、學習知識和技能,還能更有效地將信息、想法或知識輸入到他人頭腦之中。認知心理學對於教育、課程設計、產品的功能、交互以及視覺設計都是極為重要的。可以說,不懂認知心理學,你根本無法成為一個好的教育者、產品經理或者設計師。

進化心理學也是一門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的新學科,它試圖用進化的觀點對人的心理起源和本質以及一些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的探討。

人類心智是漫長進化過程中的疊加產物,它不是為了人類的現代生活而設計的,而是我們的心智進化因為僅僅進化到了石器時代便給我們留下了不少思維「陷阱」,比如從眾心理、盲目相信權威、把相關當成因果,等等。而很多時候我們的糾結和苦惱其實來自於我們將人類的行為過於理想化和美化,例如對愛情不切實際的期望、把道德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標準,等等。進化心理學給了我們一把理解心理機制產生過程的鑰匙,當我們理解了帶有「陷阱」的心智模式的根源之後,就很難再被它們束縛。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任何一個獨立的個體,處在群體之中的時候,他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會不自覺地因為受到群體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一書可謂是社會心理學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他在書中深刻地思考群體行為,將群體的特點剖析得淋漓盡致。社會心理學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理解大眾心理,而大眾心理又是一切市場營銷的理論根基,因此優秀的市場營銷者一定是大眾心理學的「專家」。

想要成為新時代的知識分子,我們就應該把上述的知識結構作為自我教育和成長的目標,如此我們才能深入理解事物的規律以及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模式,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游刃有餘。

《斜槓青年:如何開啟你的多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