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雙重性格嗎?

一個最真實的社會心理學現象就是巴納姆[2]效應,它是根據馬戲團主的名字命名的。如果你想使某個人甚至任何一個人都認為你對他們的性格具有驚人的洞察力,你只要告訴他們以下的話就可以了:「雖然,大體上來說你性格很樂觀,但是有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很憂鬱——不清楚是為什麼。多數人認為你相當外向,實際上,你在骨子裡是很羞怯的……」

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很樂觀,但是有時候變得很憂傷;他們看起來很愛社交,但是實際上很羞怯。人們所沒有認識到的是這些自我感覺是多麼普遍,因此,他們會認為心理學家或算卦先生,正如上面這種情況一樣,看透了他們的內心世界,發現了真理。崔英奎認為如果人們認識不到身邊的矛盾被精心地鑲嵌在這些偽裝的性格描寫中,從而使得這些性格看似真實,那麼不管人們怎麼看他的性格,這都很容易。如果是這樣,那麼東亞人應該是更易受到巴納姆效應的影響,更容易接受對他們的性格相反的描述。為了檢驗這一點,崔英奎讓韓國和美國的參與者根據不同的等級評價他們自己的性格。不同的等級描述了大部分人們所說的與其相反的特徵。崔英奎讓參與者評價一下他們自己的粗魯程度,在這個問卷的另一部分,則讓參與者評價他們自己的禮貌程度。說自己比他人更有禮貌的韓國人可能會說他們與他人一樣粗魯。說自己比較禮貌的美國人會說他們自己不太粗魯,或者說,如果他們說他們自己不太禮貌,那麼他們就會說他們比較粗魯。紅色的旗子對於美國人來說顯然是表示可能的對立,但是對於韓國人來說不是這樣。

此外有一項更為驚人的證明表示出不一致,崔英奎向韓國和美國的參與者給出了在文字上彼此對立或幾乎是對立的一些陳述。

‧ 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或者說,一個人的性格並不是他的命運。

‧ 一個人知道得越多,相信得越多;或一個人知道得越多,相信得越少。

崔英奎給一些參與者一組對立的命題,給其他的參與者另外的一組命題。如果同意給出的一組命題的第一個陳述,那麼就會反對這一組的另一個命題。但是韓國人不一定是這樣,他們會贊同他們所看到的一組命題的任何一個陳述。

有一首詩是由威廉姆·B.葉芝寫的,名字叫「天青石雕」。這首詩描寫一塊經過雕琢的寶石,這塊寶石上雕刻著一對中國的老年夫婦,他們坐在半山腰的寶塔簷下。

那裡,他們凝視著群山、

天空,一片悲淒景象。

一個人要聽悲哀的音樂,

嫻熟的手指開始演奏,

他們皺紋密佈的眼睛啊,他們的眼睛,

他們古老的、閃爍的眼睛,充滿了歡樂。

葉芝用中國人來說服別人讚成自己的論點,這或許是正確的,因為很顯然同時體驗相互衝突的情感對於東方人比對於西方人更普遍。彭凱平及其同事讓日本和美國的參與者看著彼此的臉,並指出他們表達出了什麼樣的情感。在美國人看來,臉上表情可能是高興或悲傷,憤怒或害怕。他們匯報看到的積極情感越多,則他們看到的消極情感越少。西方的常識以及心理學家多年來收集的資料顯示事情很少會有另外的結果。但是,對於日本人的確是另一個樣子。他們匯報說在同一張臉上既看到了積極的情感也看到了消極的情感。

東亞人似乎對於他們自己情感中存在明顯的矛盾這一點很容易接受。組織心理學家理查德·巴戈茲、南希·王和Youjae讓中國、韓國和日本的參與者認定在某個時刻他們自己的情感狀態以及平常的情感狀態。美國的參與者們匯報的要麼一律是積極的情感,要麼一律是消極的情感。但是中國人和韓國人,他們所匯報的積極情感的強度和消極情感的強度並不相關。他們在有強烈的積極情感的同時,也有強烈的消極情感。古人說「樂極生悲」的時候,很顯然是在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

我有時候也被指控為自相矛盾。為什麼不擅長邏輯推理的亞洲人在數學和科學方面比美國人強得多?如果亞洲人在邏輯方面遇到了麻煩會怎麼樣呢?對這個問題有幾個答案。

首先,應當指出,我們實際上並沒有發現亞洲人在形式邏輯方面遇到了麻煩,我們只是發現亞洲人在日常狀態下,在經驗或願望與邏輯發生衝突時,他們不太喜歡使用邏輯。其次,東方人對矛盾不太在意,而是強調中庸之道,這無疑會導致邏輯錯誤,但是西方人對矛盾的恐懼也同樣可以導致邏輯錯誤。

東方人在數學能力方面的聲譽實際上是新近的事。中國和日本的傳統文化強調文學、藝術和音樂,以此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人的真正追求。在對中國和美國的年輕人和老年人進行的一項研究中,我們發現只有中國的年輕人在數學方面超過了美國的年輕人,另外一些人也有同樣的發現。相比較來說,受過教育的年歲較長的中國人和美國人在數學方面都差不多。

亞洲的數學教育比較好,亞洲的學生學習比較刻苦。在東方,教師的培訓在其整個教師生涯中都持續著,教師們在教學方面比美國的教師花費的時間少得多,普遍採用的教學法比美國的優越(亞洲的數學教育在這些方面並沒有特別明顯地超過歐洲)。在美國和亞洲,具有東亞背景的孩子在數學方面比歐裔美國學生學習刻苦。孩子們在數學方面學習刻苦程度的差異至少部分是因為西方人認為行為是固定性格的產物這種較嚴重的傾向。美國人傾向於認為能力是你的確具備或確實不具備的特質,因此,要想把朽木雕製成材沒有多大意義。亞洲人傾向於認為每一個人,在適當的環境中做出足夠的努力,都能學會數學。

總之,亞洲人在數學上的優勢讓人捉摸不透,但是並不矛盾!

東方人和西方人在對世界本質的基本假設、關注焦點、感知各種關係的必要能力以及在複雜的背景中認識物體、歸因的特點、從範疇還是從關係的角度來組織世界的傾向以及運用規則的傾向性(包括形式邏輯)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對此我舉出了大量證據。根據這些論點,出現了兩個重要問題。這些差異有何重要性?是否會繼續發展?第8章專門討論前一個問題,結束語則討論後一個問題。

[2]巴納姆(1810~1891),美國馬戲團節目演出經理人。——譯者注

《思維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