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腦決勝未來

為「最後的國家銀行」提供創意的經歷點燃了我的好奇心。憑直覺,我知道我的提議行得通,但是我需要更清楚、更明確地知道其中的原因。於是,我開始深入研究故事的主題,想知道它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以及怎樣充分利用故事強大的力量。

自從語言形成之初,故事便伴隨著人類。史前石器時代的穴居人曾經運用故事來解釋巨大的猛犸像是如何逃跑的。每一天每一秒,在世界上的某個地方,一定有某個人正在講述著故事。那麼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又開始重視故事了呢?這就好像把注意力重新放在走路、說話,以及其他我們早已習慣的行為上。

作家丹尼爾·皮克創作了一系列關於如何改變世界的書籍,其中包括《全新思維:右腦決勝未來》,書中針對這種現象給出了一種可能的解釋。他斷言「『左腦』的統治以及它所孕育出的信息時代終將讓位給一個嶄新的未來。到那時,『右腦』的特質——創新、共情、意義——將主宰全世界。」皮克指出,如今我們可以通過機器來完成左腦發出的指令。由於這個原因,在工作中,右腦的技能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其中有一項技能便是講故事。皮克進一步提出,講故事將會成為21世紀最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

30年前,約翰·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中預測了類似的現象。寫這本書時,奈斯比特就預見到人類將會愈發地依賴科技。正因如此,他預測「高科技」需要「高感受力」來與之平衡。如今,每天有無數個的事例證實奈斯比特的預言是多麼正確。事實上,「人性化」這個詞語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用詞,而且通常與科技相關。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高科技正在盡力實現這種平衡。互聯網正在為我們搭建一系列可以用於講述富有高感受力故事的平台。事實上,像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都為我們打開了講述故事的大門。「你在想什麼?」,「有什麼新鮮事?」這類問題都是在邀請用戶來講述他們生活中的故事。通過這些媒介,我們可以和全世界分享我們的故事。Flickr和Picasa還允許我們通過圖片來講述故事。此外,短信以及電子郵件也都為分享彼此的故事創造機會。科技無疑將會繼續為我們提供越來越多的工具,讓我們能以故事的形式進行交流。

《認同感:用故事包裝事實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