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真相與大真相

將「大真相」與「小真相」的概念進行對比並不是我的首創。不同的作者對它的形容也不同。但是我特別傾向於羅伯特·麥基在他的《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被很多人視為劇本創作的聖經——一書中的描述:

事實上,不管多麼細緻地觀察,都是一個小的真相。大的真相位於表面現象的後面、遠處,或者表面現象的裡面、深處,把事實聚攏到一起或者把它分開,並不能直接觀察到。

小真相是客觀的,是可證實的事實,也是可爭論的觀點。它依賴於我們頭腦中理性的一面,通常來自於他人,來自於他們想讓我們知道這件事。小真相被明確地表達出來,並且直接用於交流。在故事中,它們是用於描述人物性格和事件的細節。例如,「這個小男孩在和年長自己三旬的人下棋時感到害怕」,或者「這個馬戲團讓每個人年年翹首以待」。這些都是展開故事描寫的事實基礎。

在廣告中,小真相會被明確地表述出來。小真相在類似「美國銷售第一的鏈齒」或「超亮53 讓你的牙齒更白皙」的表述中都可以找到。除了可以證明或可以駁倒的事實,廣告中的小真相也經常表達有爭論的觀點——「在阿珂姆警報裝置的保護之下,你會感到安心」,或者「我們的節日促銷會讓你省下一大筆錢」。

小真相構成了品牌的外層。

另一方面,大真相對我們大腦的要求呈現出非理性的一面,它們通常與大腦中的感情區域相連。與其說它從外部向我們逼近,倒不如說它來自於我們的內心。大真相包含了我們對聽到內容的理解。我們能從中弄明白真相,但是我們知道大真相來自於個人感知與信念。

在廣告製作中明顯存在著大量說教性質的類比。如果在你的品牌廣告裡宣稱你的產品更快、更便宜或者更持久,那麼你就製造了一種可疑的、可駁倒的真相。當你試圖建立第一階段甚至第二階段的聯繫時,這可能是必要的。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小真相有較多的局限。首先,它們都有時效性,因為競爭對手很快就會去仿造。其次,因為它們的營銷動機很明顯,因此會遭遇到一些阻力。

大真相有時很難明確表達,而且通常不得不通過我們的感覺去推測。「我覺得害怕」就是一個潛在的大真相,它由一些恐懼的源頭引起。它會被一些理性或非理性的念頭觸發,例如「飛機是不安全的」或者「股票市場不是個好的投資選擇」。這就是心理學家總讓他們的病人談論自己感受的原因之一。感受的窗口一直朝大真相敞開。

大真相並不總能通過語言描述出來。大多數交流都不需要語言。廣告或商業宣傳中的產品價值、演員的動作、象徵符號和其他無聲元素,傳達出的信息要比語言信息更豐富。事實上,我們早就學會了通過無聲的語言創作出更高效的商業廣告——僅在畫面中展示品牌標誌或主題。這種溝通方式傳達出了對觀眾聰明才智的尊重——這正是今天廣告中所缺乏的東西。

我覺得,在創作廣告的時候,無論你是打算動筆寫還是打算把創意文案敲進電腦,在此之前明確這一個想法,也許是最重要的。廣告人更多談論的是自己而不是觀眾,我們早已司空見慣。也許他們相信品牌使人們愉快或者讓人覺得安全、智慧、時尚,卻一直忽略了人們最渴望得到的感覺:被理解的感覺。最震撼的廣告是這樣的,它可以使人產生「這說的是我或者就是我的問題」的反應。我想這應該是從這本書中學到的最為重要的一課。

《認同感:用故事包裝事實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