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牌子的思考

以前聽學生說到對本校名氣不大的自卑,也聽到有人說某師大很自戀,某名校很自戀,自己的學校很自戀等後,我都會想起錢鍾書的那句話——外國科學家進步,中國科學家晉爵。大學亦然,官僚氣太重,重大樓而不重大師。現在中國有個別大學很自戀,但是缺乏自省,也沒看到其做出了多少具有世界影響的極具創造性的成果。當然有的學科不好翻譯,傳播不算廣,不能說缺乏創造性。

從客觀而言,一所大學的牌子可能最初會給個人一點安慰,但到後來個人發展還是要憑能力。從我的身邊講起,我們有的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不是和北大、暨大、中大等名校的學生一起獲得南都新聞獎學金嗎?畢業後不是也找到南方報業集團嗎?從學術界談起,福建師大、山東師大的博導與某些名列前茅的名校的博導相比,似無不及,如孫紹振、南帆、朱德發等。這兩所大學畢業的博士同樣在一些名校當博導。而從整個大社會談起,如商界人士,杭州師範學院出身的馬雲就不比北大出身的俞敏洪差,李嘉誠更是沒有讀大學。

名牌大學一半靠學生支撐,一半靠老師支撐。注重文科的學校和注重理工科的學校不同,理工科容易崛起,文科需要近百年積澱,個人則需要十年八年坐冷板凳鑽研。香港科大很快超越香港中文大學,哈佛排名比麻省理工學院高,但誰都不能說後者或者後者的學生、老師一定比前者差。諸多歷史原因造成了中國大學的差異,如浙大連續幾年綜合排名第一,但是人們心裡還是清華、北大在前面;如暨南大學是20世紀20年代的第一批國立大學,在民國排名前幾位的南開大學,現在綜合排名都有所下降。

所以更客觀來說,大學牌子與我們沒什麼太大關係,就如各以家鄉出了什麼名人自傲一樣,那都是虛的。最健康的心態就要如比爾·蓋茨不以哈佛為傲,哈佛也不以比爾·蓋茨為榮,甚至拒絕他的捐款,因為他不是哈佛的畢業生一樣。我們各自做好自己為上。

《青春,就是用來追問的:一位大學老師的答問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