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代表團在北平受到冷遇

1949年4月1日下午2時,一架來自南京的專機飛抵北平。機上載著國民黨和談代表團的六名代表,即張治中、邵力子、黃紹竑、劉斐、李蒸、章士釗,以及代表團顧問屈武和二十多位工作人員。

中共中央於五天前由西柏坡遷至北平。3月25日下午,北平西苑機場人山人海,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這「五大書記」全都來到那裡,舉行隆重的閱兵式,三萬多部隊受閱。

然而眼下,機場上卻冷冷清清!

按照國共過去多次談判的慣例,國民黨代表團以為,在到達時,必定會受到中共代表團的迎接。前幾日中共已經公佈了代表團名單,也是六人,即周恩來、林伯渠、林彪、葉劍英、李維漢、聶榮臻。

令國民黨代表團吃驚的是,機場上空蕩蕩的,不僅沒有周恩來的身影,連其餘五位中共代表也沒有露面。

前來迎接的人,寥寥無幾,而且全是陌生面孔,經介紹,才知是中共代表團秘書長齊燕銘、北平市副市長徐冰、北平市政府秘書長薛子正、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

國民黨代表團一下飛機,就馬上意識到受到冷遇。他們原本以為,這一回是敗軍之將,前來乞和,中共當然給以冷冰冰的面孔。

在極其沉悶的氣氛中,驅車前往北平東交民巷六國飯店。東交民巷原本是北洋軍閥時期外國駐華使館群集之處,六國飯店乃是外國貴賓下榻之處。國民黨代表團步入六國飯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標語,寫著:「歡迎真和平,反對假和平。」

國民黨代表團下榻之後,從窗口望出去,街上鑼鼓喧天,男女老少在扭秧歌、打腰鼓,令他們感到甚為新鮮。

直到傍晚6時,周恩來等六位中共代表前來六國飯店看望國民黨代表,並設晚宴為之接風洗塵,那冰冷的氣氛,總算略為回升。不過,平素總是臉帶微笑的周恩來,見到老朋友張治中卻板著面孔,益發使張治中納悶。

直到晚宴後,周恩來約張治中、邵力子談話,張治中這才解開心中之謎。周恩來的第一句話,便責問張治中:「你為什麼在離開南京前要到溪口去見蔣介石?」

原來,中共對張治中此舉,極為不快,所以也就給國民黨代表團以冷遇……

這一代表團是李宗仁派出的。其中,委派張治中為首席代表,委派邵力子為代表,當然是考慮到他倆是「老經驗」,跟中共有著多年的談判經驗。張治中曾三到延安,與毛澤東、周恩來的交情都不錯;邵力子更是中共元老,中共開始創立時他便參加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黃紹竑、劉斐是桂系人物,李蒸不屬什麼派系,章士釗乃社會賢達。

張治中受命為首席代表,深知和談方案未得蔣介石點頭是萬萬不行的。這樣,他先是在3月3日去溪口,和蔣介石談了五天。蔣介石、張治中的談話,是由張治中的機要秘書余湛邦記錄的。據余湛邦回憶,對毛澤東提出的八條,蔣介石的意見如下:

一、關於懲辦戰犯問題,蔣介石認為無法接受毛澤東的條件,不加談論;

二、關於改編軍隊問題,蔣介石還念念不忘他所謂「軍隊國家化」,主張雙方軍隊保持一定的比例;

三、關於政治體制問題,蔣介石根本迴避了毛澤東提出的「廢除偽憲法」、「廢除偽法統」,只表示同意實現民主化和多黨的民主政治;

四、關於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問題,蔣介石迴避了毛澤東提出的「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以及「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利」,只表示同意三三制或六六制,使國共雙方在政府中保持同等的發言權。

張治中顯得很謹慎,在飛往北平前夕,又於3月29日由南京飛往溪口,向蔣介石作了請示。臨走時,蔣介石對張治中說:「你這次擔負的是一件最艱苦的任務,一切要當心!我願意和平,願意終老是鄉!」

中共的情報非常靈敏。毛澤東、周恩來迅速得知,張治中在來北平前竟兩赴溪口。

這樣,當國民黨代表一到北平,便受到了冷遇。

在雙方會談時,中共首席代表周恩來直言不諱地提及張治中兩赴溪口,質問道:「你們代表團究竟是代表南京,還是代表溪口?」

這一回的國共談判,與往日那麼多回的國共談判截然不同。如今,中共是佔了絕對優勢,以居高臨下之態跟國民黨代表談判。用周恩來的話來說,三大戰役結束之後,蔣軍主力殲滅殆盡,眼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剩的任務只是打掃戰場而已!

往日的國共談判,以「馬拉松」著稱。這一回,「速戰速決」,中共代表團經過十來天的商討,於4月13日早上,向國民黨代表團正式提交了《國內和平協定草案》。這一草案是根據毛澤東意見,由周恩來起草的。

國民黨代表團一看,大吃一驚。因為國民黨方面希望通過談判,達到「劃江而治」、「南北對立」的目的,而《草案》簡直是對國民黨政府的審判書,是要求國民黨政府舉起雙手的「投降書」。

國民黨代表們面面相覷。好在那文件上標著「草案」二字,表明尚有商榷的餘地。

於是,國民黨代表花了一天多時間進行修改,這修改無非是把過分刺眼的字句加以改動而已。

4月15日晚7時,周恩來把標明《國內和平協定》字樣的文件,送交張治中。張治中一看,已無「草案」二字,而內容與《草案》相差無幾。全文共八條二十四款。

周恩來一眼就看出張治中心中的困惑,特地強調了一句:「這是最後的文本。」

張治中當即反問:「也就是『最後通牒』,對嗎?是不是只許我們說一個對,或者不對?」

周恩來點了點頭。

張治中無可奈何道:「也好,乾脆!」

確實幹脆,當夜9時,國共雙方代表團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全體會議。他們在一張長條方桌兩側坐了下來,而長桌兩端則坐著雙方的首席代表。頗為有趣,國民黨方面的代表坐在一起,竟大都是光頭的,跟他們的委員長保持一致。

會議的主角是周恩來,他對《國內和平協定》作了詳細說明。最後,周恩來語出驚人:「這個協定是定稿,不能再作任何修改。南京政府同意就簽字。但是,如果南京政府不簽字,到本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就要橫渡長江!」

周恩來的話,不折不扣,是最後通牒。毛澤東下的這一步棋,完全打破了國民黨政府「劃江而治」、「南北對立」的美夢。

當夜,國民黨代表團決定,派黃紹竑、屈武於翌日立即飛往南京,把《國內和平協定》送交李宗仁,並急送溪口蔣介石。

李宗仁看罷,猶豫不決。蔣介石看罷,怒道:「文白無能,喪權辱國!」文白,即張治中。

蔣介石一錘定音,拒絕了《周內和平協定》。

國共談判,也就告吹。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