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關於「紅色三部曲」

最近,作家葉永烈就他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和《毛澤東與蔣介石》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為什麼叫《紅色的起點》?

答:因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紅色之路的起點。

中國共產黨是在上海誕生的。我作為上海的專業作家,寫作《紅色的起點》,可以說佔了「地利」的優勢。

《紅色的起點》採用「T」字型結構,即既以寫橫剖面為主——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斷代史,也寫及縱剖面——中共「一大」代表們的後來,這樣給人以歷史的縱深感。

問:為什麼說「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答:《歷史選擇了毛澤東》這部長篇是從特殊而新穎的視角——領袖史,來寫中國共產黨,來寫毛澤東的。

領袖是黨的舵手。黨的成敗,領袖起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的條件下甚至起決定性作用。

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誕生之後,沒有成熟的領袖,因此早年「左」右搖擺不定,像走馬燈似的更換領袖:從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到瞿秋白的「左」傾盲動主義到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到王明、博古的「左」傾教條主義,走過了一右三「左」的曲折道路。

毛澤東是中共「一大」代表,是中共創始人之一。不過,在一開始,毛澤東在黨內的地位並不顯山露水。在1927年的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排名第十一位(當然,當時排名順序並不很嚴格)[1]。然而,他堅持了一條正確的路線,即堅持武裝鬥爭,創立紅色根據地和紅色政權,運用游擊戰術和運動戰術,粉碎了蔣介石的多次「圍剿」。雖然他多次受到「左」傾中央的批判、打擊,以至被剝奪軍權,但實踐證明了他是正確的。特別是1934年冬,長征途中,在「左」傾軍事路線指揮下,紅軍大敗於湘江,博古和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威信掃地,黨內、軍內要求毛澤東主持中央工作的呼聲日高。這樣,在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上,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乃是歷史選擇的結果。

事實表明了歷史對毛澤東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35年遵義會議,這十四年間經歷了一右三「左」的挫折;從1935年遵義會議,到1949年新中國誕生,也是十四年,在毛澤東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打敗了蔣介石,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十四年和後十四年的鮮明對比,表明了毛澤東的正確,表明了領袖的重要作用。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正是基於以上的思索寫成的。

問:《毛澤東與蔣介石》寫些什麼呢?

答:蔣介石和毛澤東是國共兩黨的旗手,從20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蔣介石與毛澤東的合作和鬥爭,就是半個世紀的中國歷史風雲,就是國共兩黨的關係史。

誠如美國總統尼克松所言:「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個人的歷史:一個人是毛澤東,一個人是周恩來,還有一個是蔣介石。」

我正是選擇了這麼一個特殊的視角,透過國共兩黨的領袖,即毛澤東和周恩來與蔣介石的談談打打、打打談談、邊談邊打、邊打邊談,把半個世紀的中國歷史風雲濃縮於本書之中。

我運用「比較政治學」的手法,不斷將毛澤東和蔣介石進行比較,比較他們的思想,比較他們的功過。從他們在20世紀20年代初識,比較到20世紀70年代他們相繼去世。

《世界日報》多次以三分之一的篇幅,刊登《毛澤東與蔣介石》台灣版廣告:

「毛澤東和蔣介石的個人傳記多如牛毛,但將這兩位影響中國半個世紀歷史風雲的國共兩黨領袖,以比較政治學的手法合在一起來寫,本書應是第一本。正因為作者選擇了特殊的視角和人所未用的手法,使本書令讀者耳目一新。」

問:這三本書為什麼叫「紅色三部曲」呢?

答:「紅色三部曲」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第一部《紅色的起點》寫的是「中國有了共產黨」;

第二部《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寫的是「中國共產黨有了領袖毛澤東」;

第三部《毛澤東與蔣介石》寫的是「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打敗了蔣介石」。

我正是用這三句話,概括了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這三句話,也是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歷史的概括,所以叫「紅色三部曲」。

問:「紅色三部曲」是紀實小說嗎?

答:不,不是紀實小說。「紅色三部曲」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是用文學筆調寫黨史,屬於新品種——「黨史文學」。它是文學與史學的結合,講究史實的準確性。正因為這樣,我作了大量的採訪,也查閱了大量的檔案、史著。我注重「兩確」,即立論正確、史實準確。由於進行了多方採訪,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因此這本書的內容比較新鮮。

我沿著從中國共產黨誕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紅色之路,進行採訪:上海中共一大會址是採訪的起點,然後來到嘉興南湖的紅船,上井岡山,入瑞金,進遵義,深入延安,又前往西安、重慶、南京等與西安事件、重慶談判、南京政府相關的歷史現場,當然最多的採訪集中在北京,在那裡訪問了眾多的歷史事件當事人。

[1]在中共中央文件《「八七」中央緊急會議》上,按照選票多寡排列改組後的新政治局委員名單,依次為:蘇兆征、向忠發、瞿秋白、羅亦農、顧順章、王荷波、李維漢、彭湃、任弼時(以上正式委員):鄧中夏、周恩來、毛澤東、彭公達、張太雷、張國燾、李立三(以上候補委員)。毛澤東的票數與周恩來相同,並列第十一位。
《紅色三步曲:紅色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