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出任「小組」的書記

茅盾當年在上海所參加的「小組」,用他的話來說:「小組在當時有個名稱,我忘記了,但不叫共產黨,也不叫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這個「小組」是在1920年8月成立的。如果說,1920年5月在上海成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是邁出了建立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步,那麼這個「小組」的成立則是邁出了第二步。

這個「小組」是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基礎上成立的。不過,由於有人退出,有人加入,「小組」的成員跟「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成員不盡相同。

這個「小組」的成員,據中國共產黨黨史專家們的反覆考證,有以下十七人:陳獨秀、李漢俊、李達、楊明齋、陳望道、茅盾、俞秀松、沈玄廬、邵力子、施存統、周佛海、沈澤民(茅盾之弟)、李啟漢、林伯渠、袁振英、李中(原名李聲蟹)、李季。這十七人中,年齡最大的是陳獨秀,四十一歲,最小的沈澤民,二十歲。

這個「小組」究竟叫什麼名字?

施存統在1956年回憶說:「一開始就叫『共產黨』。」[1]

李達在1954年回憶說:「1920年夏季,C.C.P(不是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發起。」[2]

邵力子在1961年這麼說:「研究會成立半年多,逐漸轉變成共產主義小組的性質。」[3]

林伯渠在1956年則說:「我在上海一共參加共產主義小組座談會四五次。」[4]

袁振英在1964年回憶:「共產黨小組或共產主義小組都是一樣的,是內部的名稱。」[5]

周佛海在1942年稱之為「籌備性質的組織」。[6]

陳望道在1956年則說,還是叫「馬克思主義研究會」。[7]

現今可查到的這個「小組」的七位成員,七種說法。

查閱當年的報刊,則又有第八種說法,即這個「小組」名叫「社會黨」。

1920年10月16日《申報》上,曾披露這麼一條消息:

社會黨陳獨秀來滬勾結俄黨和劉鶴林在租界組織機器工會,並刊發雜誌,鼓吹社會主義,已飭軍警嚴禁。

《申報》稱陳獨秀為「社會黨」,倒是有根有據的,因為陳獨秀在這個「小組」成立不久,便在《新青年》雜誌上公開宣稱「吾黨」即「社會黨」。

那是1920年9月1日出版的8卷第1號《新青年》,刊出陳獨秀的《對於時局的我見》一文。

此文是由於「昨天有兩個相信社會主義的青年,問我對於時局的意見」,於是「我以社會主義者的見地,略述如左」。

陳獨秀的「略述」,令人詫異地提及了「吾黨」:

吾黨對於法律底(的)態度,既不像法律家那樣迷信他,也不像無政府黨根本排斥他,我們希望法律隨著階級黨派的新陳代謝,漸次進步,終久有社會黨的立法,勞動者的國家出現的一日。

此處清楚表明,「吾黨」即「社會黨」。

下文,又一處如此行文:

在社會黨的立法和勞動者的國家未成立以前,資產階級內民主派的立法和政治,在社會進化上決不是毫無意義;所以吾黨遇著資產階級內民主派和君主派戰爭的時候,應該幫助前者攻擊後者……

這位五四運動的領袖人物的文章,本來就引人注意。他口口聲聲說起了「吾黨」,警方馬上意識到他組織了「社會黨」。正因為如此,《申報》的消息用警方的口吻,稱之「社會黨陳獨秀」。

也有人稱這個「小組」為「中國共產黨發起組」。不過,這是後人取的名稱,並非當時的名稱,沒有被採用。

現在對於這個「小組」的正式的、統一的稱呼,叫「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中國共產黨黨史研究室2002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歷史》把各地成立的小組均稱為「早期組織」)。

對於這個「小組」,中國共產黨黨史專家們如此論述:

「實質上,共產主義小組就是黨的組織。」

「共產主義小組是以列寧建立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為榜樣建立起來的。」

「共產主義小組的性質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組織,它的工作方向,即奮鬥目標是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參加共產主義小組的人,絕大部分是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知識分子,他們承認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並且努力和工人群眾相結合,在實際鬥爭中逐漸鍛煉成為無產階級的先進分子。」[8]

這個「小組」推選負責人,眾望所歸,當然公推陳獨秀。在維經斯基看來,「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必須找有學問的人才能號召」,而陳獨秀正符合這個條件。這樣,不論是「小組」的成員們,不論是蘇俄的代表,都一致以為非陳莫屬。

「小組」的負責人叫什麼好呢?叫「小組長」?叫「主任」?

維經斯基沿用俄共(布)的習慣,說應當叫「書記」。

「書記」一詞,在中國倒是古已有之。如《新唐書·高適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表為左驍衛兵曹參軍,掌書記。」不過,古時的「書記」,是指主管文書的人。後來,中國的「書記」是指抄寫員。

當楊明齋把維經斯基的意見譯成中文,「小組」的組員們都感到新鮮。

就這樣,陳獨秀擔任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首任「書記」。

從此以後「書記」一詞在中國共產黨廣泛應用,黨的各級組織負責人被稱為「總書記」、「黨委書記」、「總支書記」、「支部書記」,以至到了後來設立了「書記處」,設立了「書記處書記」。

有了「小組」,有了這個「小組」的書記,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在上海誕生了。

就在上海小組誕生的那些日子裡,列寧在蘇俄首都莫斯科主持召開了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列寧關切著世界的東方,關切著中國的革命。正因為這樣,列寧在大會上所作的發言,便是《民族和殖民地問題》。

派出維經斯基前往中國,雖然是得到了共產國際的同意,但畢竟不是共產國際直接委派的。

列寧跟出席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的中國代表——俄國共產黨華員局的劉紹周和安恩學晤面,在考慮著再直接派出共產國際的代表前往中國,幫助建立中國共產黨……

[1]施存統:《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期的幾個問題》,載《共產主義小組》(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版。[2]李達:《關於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幾個問題》,引自《「一大」前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後資料選編》31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3]邵力子:《黨成立前後的一些情況》,引自《「一大」前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後資料選編》62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4]林伯渠:《黨成立時期的一些情況》,引自《「一大」前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後資料選編》31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5]袁振英:《袁振英的回憶》,引自《「一大」前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後資料選編》472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6]周佛海:《往矣集》,上海出版社1942年版。[7]陳望道:《回憶黨成立時期的一些情況》,引自《「一大」前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後資料選編》20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8]《共產主義小組概述》,見《共產主義小組》,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版。
《紅色三步曲:紅色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