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約

郭松齡並不僅僅是像李景林那樣,心裡感到不平衡,需要尥尥蹶子,發洩發洩,他其實有著更大的政治抱負。

郭松齡很早就與馮玉祥暗中取得了聯繫,馮玉祥曾派代表給郭松齡送去銀盾一面,上面有「同心同德,患難與共」八個字。還在1925年11月初,郭松齡就派親信李堅白赴京,秘密與國民軍接洽合作辦法。及至李堅白回來覆命,張學良突然來津。當時張學良任第三軍團長,郭松齡平時指揮的部隊都在該軍團內,在張學良的眼皮子底下,郭松齡要調動軍隊並不是太方便,因此他首先採取了軟磨硬頂的辦法,並有意識地把李景林推到最前面。

繼在會上表明態度後,當天郭松齡、李景林又聯名致電張作霖主和。張作霖見在津將領果然都堅持這一主張,只得同意取消突襲國民軍的計劃,並復電李景林:「君既欲和,當先將『保、大』讓出。」

11月15日,奉馮雙方在北京召開和平會議。在馮方提出「擁段(段祺瑞)、聯張(張作霖)、抗吳(吳佩孚)」政策的前提下,奉方接受了段祺瑞的調停建議,並同意再度劃分防區。之後兩軍便在京津設立聯合辦事處,處理「保、大」防務交接問題。

依靠出讓「保、大」,是否真能拉攏住馮玉祥,張作霖極為擔心,為此特地通過電報質問李景林、郭松齡等在津將領:「爾輩一味主和,如國民軍進而相迫,將如之何?」他嚴令李、郭等人必須積極備戰,以應付突發情況。

一邊是張作霖從奉天發來嚴令,一邊是張學良遲遲未離開天津,郭松齡為了更好地擺脫他們的視線,以便於暗中謀劃,乾脆稱病住進了一家意大利人開的醫院。

11月17日,郭松齡在醫院中召集親信密議對策,經過商討,決定派李堅白和他弟弟郭大鳴去包頭面見馮玉祥。兩天後,李堅白、郭大鳴到達包頭,並帶去了郭松齡的一封親筆信以及建立「反奉三角同盟」的意向。

所謂「反奉三角同盟」的成員,也就是郭松齡、李景林、馮玉祥。按照郭氏的初步意見,議定由郭松齡率部回東北驅逐張作霖下野,馮玉祥進兵熱河以作聲援。作為回報,馮軍將得到天津海口的使用權。

郭、馮對於反奉早有默契,李景林實際是被動的,而且事先對「反奉三角同盟」也毫不知情,為了能夠把他拉進來,郭松齡除準備將「保、大」兩地的財政收入仍交由李景林支配外,直隸、熱河也擬歸李軍駐防。

馮玉祥當然樂見郭松齡反奉,對李景林也能夠參加進來,更是喜出望外,唯草案中直隸、熱河都要歸李景林,這讓他面有難色。李堅白、郭大鳴急忙說:「李參加我們的共同行動,關係很大,事成之後,防地問題還可以從長計議,現在不宜過分計較。」馮玉祥認為言之有理,遂同意就此簽訂密約。

郭松齡已經密謀起事,但被蒙在鼓裡的張學良仍希望他能夠回心轉意。1925年11月20日,張學良到醫院探望郭松齡,勸他到奉天直接陳述自己的意見,以釋誤解。

郭松齡豈肯自投羅網,知道張學良對攻擊楊宇霆以及士官派不反感,他就繼續把話題往這方面引,說:「東北的事都叫老楊(楊宇霆)這幫留學生弄壞了。我們打了勝仗(指第二次直奉戰爭),他們去做督軍,他們幹不好讓人家趕出來,如今又讓我們去打,打好了還不是他們做督軍?我們這次不願意再打了,還是回去好好地整理整理東三省吧。」

說到這裡,郭松齡忽然話鋒一轉:「上將軍(指張作霖)腦筋陳舊,在群小包圍之下,恐已無可挽救。建議『父讓子繼』,由你接任鎮威軍總司令,改造東北政局。我們擁護你來幹!」

張學良一聽此言,連忙說:「那怎麼能行呢?」話雖如此,卻也沒有什麼特殊和堅決的表示,最後還對郭松齡說了一句:「你看著辦吧,我走了。」

《張作霖大傳:一個亂世梟雄的崛起與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