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群

縱使張作霖曾經那麼信任王永江,王永江又以辭職相規勸,卻仍不能動搖其縱兵入關的決定。自1926年2月下旬起,隨著張作霖一聲令下,東北軍大舉入關,隨後便會同張宗昌、李景林的直魯聯軍向國民軍發起猛攻。國民軍抵擋不住,包括京津熱河等地盤一一喪失,甚至一直被夾在奉馮中間的段祺瑞亦受池魚之殃,被迫通電引退。

馮玉祥焦頭爛額,為了減輕壓力,只好通電下野,前往蘇聯考察,所有國民軍均被改為西北軍,由察哈爾都統張之江統一指揮。張之江坐鎮張家口,將其主力部隊向察綏撤退,藉以保存實力,同時以一部分軍隊留守南口,以阻追兵。

張作霖調兵遣將,對南口形成了三面大包圍之勢,但卻遲遲未下達攻擊令。原因是他在入關後,即與吳佩孚商定,由吳主持南口戰事,進攻南口也以直軍為主。另外,直魯聯軍收復天津後,張作霖任命張宗昌的大將褚玉璞當了直隸督辦。李景林對此心懷不滿,想脫離東北軍,另謀出路,被張作霖及時發現並加以追緝,這就又耽擱了不少工夫。

1926年6月,吳佩孚親自指揮和發起南口之戰,他將攻佔南口的任務交給直軍大將田維勤,並告訴田維勤,如果攻下南口,即以察哈爾都統相酬。無奈田部多由投降過來的西北軍所改編,與西北軍稍一接觸便馬上潰散,很快就由六個旅變成了兩個旅。

就在南口久攻不下之際,吳佩孚的後方又起了火——北伐軍攻入湖南,相關告急電文雪片似的一日數至。萬不得已,吳佩孚只得南返救急,北方軍事轉交張作霖負責。

第二次直奉戰爭後的一段時間內,乃是東北陸軍的全盛期,擁有總數達六個軍團的雄兵,然而張郭戰爭改變了這一切。那場突如其來的戰爭除對東北經濟和民生造成極大打擊外,也嚴重削弱了東北陸軍的實力,其損失甚至超過兩次入關作戰損失的總和。東北陸軍由盛轉衰,在這種情況下,張作霖便將所餘的大部分步兵精銳和全部炮兵都編入第三、第四軍團,以便集中使用,也可以說,這兩個軍團是當時東北軍中力量最強、裝備也最為精良的部隊。

第三軍團長為張學良,第四軍團長為韓麟春,按照第二次直奉戰爭時的模式,兩軍團實行合署辦公,稱之為聯合軍團。東北軍曾有「五虎將」的說法,「五虎」分別為姜登選、韓麟春、郭松齡、李景林、張宗昌。如今姜登選、郭松齡已亡,李景林離奉而去,能被稱為東北軍名將的便只剩下了韓麟春、張宗昌。韓麟春不僅在指揮作戰方面有突長,而且軍事素養也要遠高於張宗昌,張作霖讓他輔佐少主,很明顯地有替代過去「張郭配」(張學良與郭松齡)之意。張、韓在軍團內也分工明確,張學良本身缺乏獨立指揮大戰役的能力,因此掌握的是財政和人事方面的權,軍事指揮主要由韓麟春負責。

這次為了在「常勝將軍」吳佩孚面前爭一回臉,張作霖將聯合軍團和直魯軍全部投入戰役,韓麟春、張宗昌這兩員虎將也都被用到了刀刃之上。

1926年8月1日,東北軍對南口發起進攻。南口系山丘地帶,且所處地理位置優越,可就近從京綏路上征發鐵板、枕木、水泥及鐵絲網等物資。利用張作霖遲遲未下達攻擊令的那段時間,西北軍在山上構築了堅固工事,這也是吳佩孚的直軍難以攻克的原因之一,不過等到東北炮兵開上來,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東北兵工廠可以自己生產大炮,但好馬配好鞍,沒有高素質的炮兵,再多的大炮也只是擺設。說起東北炮兵,就不能不提一下張郭戰爭時的那個炮兵專家鄒作華。鄒作華人稱鄒大虎,先後畢業於保定軍校、日本士官學校,讀的都是炮科。他最早服役於皖系的西北邊防軍,任野炮營營長,在直皖戰爭中,他和他所屬的野炮營被奉軍收編,由此奉軍才開始有了建立炮兵部隊的基礎。

因張學良也是學炮兵出身,對炮兵很重視,所以鄒作華加入奉軍後,即受到張學良的信任和提拔,他的野炮營擴編為炮兵第四團,隸屬於張學良、郭松齡的「二六旅」。作為東北炮兵創始和擴展的關鍵人物,鄒作華對炮兵的技術、射擊兩門教育抓得非常實在,專門主辦了東北炮兵軍官教育班和炮兵研究班。在這兩個班的倡導下,東北炮兵的素質得到極大提高。他們可以單純依靠圖上作業,在無觀測無試射的情況下開始效力射,還掌握了佔領遮蔽陣地的技術,觀測器材則從炮隊鏡發展到精微儀測遠機,這在民初的國內炮兵中都是很先進的。按照張學良的說法,「東北軍最厲害的就是炮兵」。

早在兩次直奉戰爭中,東北炮兵便表現不俗。那個時代國內炮兵包括直軍在內,經過正式訓練的不多,而且多數都是買國外的炮,一門炮頂多帶五百發炮彈,只有東北軍的炮兵不單訓練有素,而且由於後方能大量提供火炮以及炮彈,在戰場上沒有束手束腳的感覺。到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山海關戰役,一陣炮擊過去,直軍很多帶掩蓋的野戰工事就都被摧毀掉了,直軍的炮兵陣地亦受到壓制,只是郭松齡在指揮上存在一些問題,以及步兵未能很好地利用炮擊成果進行突破,才使炮兵的價值打了折扣。

鄒作華雖然在張郭戰爭中當了郭松齡的參謀長,但因為他是張學良提拔上來的,而且在巨流河戰役中又發生了神秘的炮彈不安引信事件,所以事後不僅沒有受到處分,還被繼續委以重用,擔任了炮兵軍(隸屬於聯合軍團)的軍長。在此之前,國內各軍事集團都沒有炮兵成軍的先例,東北軍創造了一個紀錄。

作戰時,鄒作華將參戰炮兵部隊編組成左右中央各炮兵群。每一個炮兵群所使用的火炮都不是單純的山野炮,而是依情況分別配屬榴彈炮,同時部隊也不是一個連一個營地使用,而是集結各類炮兵營,組成一個密集的火力集團。這是當時最先進的炮兵群戰術,國內其他部隊縱有炮兵,可能也從來沒有聽說過。

火炮的大規模有效運用,使得南口戰役的激烈程度為有史以來所鮮見。張學良當時擔任的是後方總司令,但仍清晰地記得:「我們有兩個炮團,七十二門野炮,最少也打了五六萬發炮彈。這個炮彈雖與外國的炮彈不一樣,沒有那麼好,可畢竟也是炮彈啊!」西北軍在南口構築的最堅固陣地稱為「紅工事」,最終也在兇猛的炮擊下遭到毀滅性摧毀。

8月12日拂曉,東北軍又投入新組建的坦克車大隊,以坦克大炮作為掩護,向南口發起總攻。經兩個晝夜激戰,西北軍全線潰退,南口至張家口一帶盡為東北軍所奪。

《張作霖大傳:一個亂世梟雄的崛起與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