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浴血抗倭譜戰歌(抗日戰爭)

01.你來,我躲,先安內

螞蟻想吞象

不甘處於小國境地的日本,時時都惦記著別家,希望能夠用戰爭手段侵略和吞併中國、朝鮮等周邊國家,從而擴大自己的地盤,加快自己的發展。日本的侵略有它「六步走」策略 :吞併台灣,吞併朝鮮,吞併滿蒙,吞併中國,稱霸亞洲,稱霸世界。日本跟一部設定了程序的機器一樣,一旦啟動程序,就按部就班,完全照預定路線來,矢志不移地執行其計劃。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給日本天皇上奏折(日本人不承認有這份奏折),確立了把滿洲從中國本土分裂出來的侵略方針。當時日本軍人組閣,跟日本的文官是有矛盾的。田中是陸軍大將,日本的文官還算有見識,他們認為按照奏折,日本的國力不濟,會導致日本民族滅亡,明治時期的兩位元老就相當反對。

田中義一在奏折上說:「我帝國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日本別有用心,我們中國有本名它不用,用英譯名,實際上是對我們的貶低。日本英文名字是Japan,中國叫它摘盆國也不合適。

田中要先征服的「滿蒙」,就是東北,張學良隱約聽說日本有一個這樣的奏折,便派出特工,找到一位在日本定居了20多年的台灣華僑,輾轉找到了反對田中的兩位元老之一。元老希望能對軍方有所制約,也樂意讓中國搞到奏折。元老把華僑帶進了日本皇宮,拿透明紙,蒙在奏折上一筆一筆描下來,複製了奏折。甭管這個奏折存不存在,日本從此就按照田中這條路往下走,夢想先征服東北,然後征服中國,最後征服世界。征服東北是第一步。

轉嫁矛盾欲稱霸

日本對東北垂涎已久。東北當時是張作霖的地盤,一向誰的賬都不買。張作霖其人出生於草莽,頗具傳奇色彩。據說張作霖生性豪爽,每年在孔子誕辰,都會脫下軍裝,換上長袍馬褂,到各個學校,向老師們打躬作揖,稱自己是大老粗,什麼都不懂,特來感謝教育下一代的老師。張作霖曾在東北講武堂給畢業生致辭,本來把參謀給他寫的講稿背得滾瓜爛熟,突然看到台下黑壓壓一片、鴉雀無聲地看著他,就緊張得僵持了半晌沒說出話來。最後開口大罵,接著走下台繞著畢業生走了一圈,頻繁地問學生姓名,拍人家肩膀,然後重登講台:「我看到大家很高興,許多要說的話偏偏想不起來了。你們都是好小子,好小子就要好好幹!等你們畢業了,可以當排長,只要好好幹,就可以升連長、營長,一路升上去。只要你們不貪生怕死,肯努力,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要什麼,我都可以給,但只有一樣,我老婆不能給!」

張作霖同日本關係密切,也得到了日本很多的援助,但對答應日本的要求,多半不會履行。對於日本得寸進尺的要求,張作霖採取不合作態度。有一次,日軍殺死一名中國士兵,張作霖親自同日本領事館交涉,提出抗議。日本領事隨手寫了一張5000元的關東券支票,交給張作霖。張作霖回來後,立即下令,全軍放假,遇到日本人就殺。那時正是半夜,士兵殺了兩個日本人。日本領事館凌晨找張作霖,張作霖隨即交還了日本領事給的支票,另外又寫了一張5000元的支票給日本領事,以牙還牙。

張作霖的種種行徑,惹惱了日本人。張作霖未能滿足日本在「滿蒙」築路、開礦、設廠、租地、移民等要求,還時常在日本人面前做些有性格的事兒,為日本內閣所不能容忍。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帶領隨從,在從北京回奉天的火車上,被日本人炸死。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滿懷國仇家恨,摒棄同國民黨之間的恩怨,毅然歸順國民黨,打亂了日本侵略東北的計劃。

其時,日本大舉侵華的決心已定,當時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日本政府企圖借發動侵略戰爭,轉移國內的視線。大量人員失業下崗,老百姓不滿怎麼辦?打一場仗,煽動憤青們的愛國主義情緒,一致對外。你這麼幹的話,成功與失敗的可能是一半對一半,你要成功了,這場危機就化解了。就跟薩達姆為什麼要打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一樣,就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所以當年日本也是要發動一場對外戰爭,轉嫁矛盾。你要成功了行,你要不成功完蛋得更快,還不如這麼湊合著活著,想辦法緩和矛盾,減少人民的痛苦,別動不動就對外打仗。

國民黨就是不圍剿紅軍,日本要侵略中國也有可乘之機。因為中國表面上看是統一的,實際上五派混戰。在這種情況下,1931年,小日本關東軍攻佔瀋陽,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不到半年東三省落入日軍之手。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蔣介石曾經密電張學良:「瀋陽日軍行動,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衝突,以免事態擴大。一切交涉,聽候中央處理。無論日軍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

蔣介石公開提出「攘外必先安內」和對日不抵抗主張,促使了日軍加快全面吞併東北的步伐。張學良先生在他的回憶錄裡說,自己把日本的意圖估計錯了,他沒想到日本關東軍1萬多人就敢動手。東北軍當時是關內11萬,關外20萬,一共31萬人,而且東北軍是中國最強的部隊,比中央軍裝備都強,飛機、坦克全有。

02.艱苦的處境,高昂的鬥志

武裝抗日第一槍

東三省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隨後,日本扶持溥儀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

1924年,馮玉祥將末代皇帝溥儀驅逐出皇宮。當年,民國政府優待清室,清室住在紫禁城內都寫進了憲法,溥儀一看,民國說話根本不算數,卻無可奈何地忍下這口氣,1928年,對溥儀致命的打擊到來了。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一軍軍長、土匪出身的孫殿英盜掘東陵。把慈禧從棺材裡拉出來,慈禧當時栩栩如生,剛埋了20年,屍身未腐,拖出來之後,扔在外面,大夏天長了一身毛。這下刨了溥儀家的祖墳,事發後,全國震驚。馮玉祥派人找來孫殿英,對他說:「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們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對清朝這一點上我幹的是活的,把稱孤道寡的溥儀從故宮裡趕走;你幹的是死的,掘開了慈禧墓,盜走了金銀財寶。你革命比我徹底,我不過是把皇帝逐出宮去,你卻把宣統的祖宗扔出墳外。」對於孫殿英挖墳盜墓的行徑,民國政府一直沒個說法,溥儀心一橫,跟著日本特務去了東北,做了偽滿洲國 的皇帝。

不願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自發組成抗日義勇軍。義勇軍沒有統一的領導,很快被日軍各個擊破。義勇軍裡最大的一股是原東北軍黑河警備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長馬占山的部隊,馬占山出身綠林,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讓其出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1931年10月16日,偽軍張海鵬部向嫩江橋發起進攻,馬占山率部將其擊潰。他明確表示「吾奉命為一省主席,守土有責」,「一息尚存,決不敢使尺寸土地淪於異族」。奮起抗日,血戰嫩江橋,打響了武裝抗日的第一槍,成為蜚聲中外的抗日名將。

為加強對東北抗日武裝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派出大量優秀幹部,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 。楊靖宇、周保中、李兆麟、趙尚志是主要的領導人,東北抗聯是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在中國14年的抗日戰爭歷程當中,最艱苦的就是東北抗聯。

飢餓嚴寒擊不垮意志

東北是塊寶地,日本人稱「寧可放棄本土絕不放棄滿洲」。長春偽滿洲國八大部,到今天還是政府機關、醫院、學校的辦公場所,雄偉壯麗,堅固異常。日本人想著有朝一日把天皇遷到長春去,按照建設自己國家的熱情建設偽滿洲國。東北什麼都好,自然資源豐富,有森林,有河流,有平原、有礦產,就是氣候酷寒。東北的冬天樹葉都掉光了,樹皮凍得刀都刻不動,草根都讓雪覆蓋著,熊也冬眠了,抗聯在東北堅持到1940年著實不易。日本關東軍號稱皇軍之花,是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75萬。抗聯人數最多的時候4.5萬,裝備更是沒法比。

東北抗日聯軍成立之後,強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動搖了侵略者的大後方,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調集大批部隊一次又一次進行瘋狂的圍剿,實施「三年治安肅正計劃」,加之抗日聯軍與上級黨組織失去了聯繫,地方黨組織遭到毀滅性破壞。糧食、藥品、鹽等給養完全斷絕,許多優秀的指戰員壯烈犧牲,部隊損失慘重。從1939年到1940年,東北抗日聯軍的游擊戰爭轉入極端艱苦的鬥爭階段。1940年,周保中、李兆麟將軍率部退往蘇聯,1945年跟著蘇聯紅軍打回來的蘇聯遠東方面軍步兵第八十八旅,實際上都是原來的抗聯老戰士。

楊靖宇將軍不願意去蘇聯,想率部入山海關跟八路軍會師,結果300多人被日偽軍包圍,全軍覆沒。被敵軍包圍前,楊靖宇獨身躲進原始森林,隱藏了20多天,草根都沒有,只能吃自己身上的棉襖,渴了抓一把雪,20多天後實在忍不下去,出山去尋找食物,被日偽軍包圍。日本人對他很是佩服,高官厚祿勸降,餓了20多天的楊靖宇用盡最後氣力喊道:「量你倭寇區區彈丸四島,斷無亡我中華之力!」

討伐隊對楊靖宇實行的是逐步包圍的方式,步步逼近,最終完全包圍了他。日本人一直爭取勸降楊靖宇,可是,他依然不停地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交戰20分鐘,有一彈命中其左腕,啪嗒一聲,他的手槍掉落地上。他繼續用右手的手槍應戰。就因為這樣,討伐隊慢慢悟出,生擒楊靖宇也不容易,於是加強了火力,楊靖宇將軍壯烈殉國。楊靖宇陣亡後,日軍指揮官對這個在寒冷的環境中,幾十天沒有糧食供給的中國將軍為何能夠存活下來,很是好奇。下令將其遺體解剖,試圖發現在飢餓嚴寒條件下野外生存並戰鬥的秘訣,結果在楊靖宇的腸胃中發現的只有樹皮、草根和棉花。侵略者大受震撼,當年殺害將軍的岸谷隆一郎特意為楊靖宇舉行了慰靈祭,這個人後來在日本投降前夕自殺。

1945年8月,蘇軍解放長春,在偽滿軍政部發現了一個泡在防腐液中的人頭,準備丟棄。當時有原抗日聯軍的人員在旁,覺得像是楊靖宇將軍的遺首,及時制止並向上級報告。周保中得知,馬上驅車趕往辨認,面對戰友遺首,周保中熱淚盈眶,隨即派人將楊靖宇的首級好好保存,1948年末,送往哈爾濱的東北烈士紀念館。

03.大家聯合來抗日

秘密黨員吉鴻昌

1933年,國民黨愛國將軍蔡廷鍇、李濟深,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社會各階層的民眾都開始抗日。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加劇,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民族統一戰線囊括了中國的各個階層。宋慶齡抗日,蔡元培抗日,國民黨將領馮玉祥跟共產黨員吉鴻昌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中國各個階層都自發抗日。

吉鴻昌將軍本是馮玉祥的部下,西北軍的軍長,奉命剿共,聽人說紅軍是仁義之師,蘇區是堯天舜日。於是他化裝成商人進入蘇區,一進去就被人認出來了。將軍身高1.96米,南方這種身材很少,身高說明一切,吉鴻昌自投羅網。紅軍很開明,讓他隨便參觀,吉鴻昌看完之後就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欣然接受。吉鴻昌成為秘密黨員,負責兵變。蔣介石發現吉鴻昌有謀反之意,便解除了他的軍職,逼迫他出國「考察」。

1931年9月21日,堅定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也是,仨日本人放在一塊兒有將軍高嗎?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失敗後,吉鴻昌被國民黨逮捕。在法庭上,吉鴻昌大義凜然,歷數蔣介石不抗日的種種罪行,最後吉鴻昌在北平監獄被秘密殺害。將軍臨刑前留下一首絕命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死刑犯應該是蒙上眼睛背對行刑隊,跪下挨槍。將軍要求坐在椅子上看射殺自己。特務不敢開槍,槍斃犯人,也是對心理素質的極大考驗,劊子手端著槍直哆嗦,吉鴻昌將軍高呼口號,壯烈犧牲。

勇猛大刀隊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了華北事變,威逼平津。當年偽滿洲國國境線劃到長城,與北平近在咫尺。日本得寸進尺,妄圖吞掉華北,把華北變成第二個偽滿洲國。國民政府同日本達成了《何梅協定》,中央軍撤出河北,取締一切抗日活動。當時駐守平津的國民黨二十九軍,屬於馮玉祥的西北軍系統,日本盤算著馮玉祥的部隊可能倒戈,便允許二十九軍留了下來。

二十九軍裝備落後,全軍一共22000人左右。部隊的槍械有三分之一是西北軍在反蔣戰敗時遺留下來的漢陽造、三八式;還有三分之一是原甘肅調出來的老毛瑟槍,當時為倒蔣發給地方武裝部隊用的。這種老舊步槍由於當時各兵工廠早就停止製造子彈,彈藥補給相當困難;另外三分之一是二十九軍槍械所自己製造的,再加上一些從孫殿英部買來的土槍。全軍山炮和野炮一共才16門,重機槍97挺。因為部隊槍支彈藥不足,就為部隊士兵配發了大刀。可憐的二十九軍士兵裝備跟義和團差不多,每個人一把大刀,兩顆手榴彈,在戰場上跟日本人較量。長城喜峰口戰役,二十九軍將士夜襲敵營,1000名勇士出發,歸隊26人,974名勇士戰死沙場,殲滅日寇一個重炮聯隊。800多個日本鬼子全被砍死,日本的報紙驚呼,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未遇如此慘敗,而且敗在冷兵器之下。堂堂一個重炮聯隊,被大刀片給切了。小日本在這場戰役前,軍官佩帶的都是華而不實的西式指揮刀,從這場戰役以後才恢復日本的古刀。

日本人特別有意思,勇於自殺,羞於被殺。中國人認為自殺可恥,在戰場上被敵人殺掉是勇敢的。小日本跟咱的觀念正好相反,他們以被敵人殺死為恥,自殺無上光榮。飛行員拿著指揮刀上飛機,刀是鐵鍛造的,帶上飛機,羅盤失靈,飛機胡亂地飛。日本兵跟義和團的迷信水平差不多,認為在戰爭中被敵人砍掉腦袋,靈魂出竅,來世沒有辦法投胎,所以咱們的二十九軍大刀專門向鬼子頭上砍去。但是大刀畢竟不是飛機、大炮、坦克車的對手,這個很危險。

日本在華北經濟勢力的擴張損害了英美利益,他們支持國民黨的親英美派抵制日本。東北原來就是日本的勢力範圍,日本建立偽滿洲國對英美勢力沒有什麼損害。華北就不同。

對蔣介石來說也是如此。東北原來是張學良的勢力範圍,蔣介石收不了稅,任免不了官員,華北是700年故都所在,如果被佔領,對全天下人沒有辦法交代。蔣介石也看出日本沒完,永遠無法滿足。你要給它華北,它就要華中、華東、華南,所以必須反抗。

1935年,中共在陝北瓦窯堡開會,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毛澤東發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策略》的報告,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基礎。在中共這個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各階層起來抗日。12月9日北平學生遊行,主張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反對華北自治。

平津學生隨後組織南下宣傳團宣傳抗日救國,抗日救亡運動掀起了新的高潮。

西安,時局的扭轉點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張學良、楊虎城多次勸諫蔣介石聯共抗日,均遭到拒絕。西安事變之前,張學良奉命剿共,一打仗就從紅軍的陣地上飄來了「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的歌聲。被東北軍佔領的城鎮,紅軍在城門樓上拿白漆刷上三個大字——山海關。東北軍成天在「山海關」來來回回,軍心自然動搖。張學良一看仗沒有辦法打,就跟紅軍握手言歡。1936年12月,蔣介石到西安威逼張學良、楊虎城剿共,張、楊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

統帥被扣,國民黨內部親日派主張轟炸西安,繼而對蔣介石取而代之,親英美派主張和平解決。中共高瞻遠矚,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引起的問題,反對新的內戰,並以此為契機,聯合南京的「左」派,爭取中派,反對親日派,以推動南京政府走向抗日。中共派周恩來赴西安談判,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張學良在西安事變之後負荊請罪送蔣介石回南京,一到南京,軍事法庭判處張學良10年有期徒刑。1947年張學良掐指一算,到了出獄時間,托人送給蔣介石、蔣夫人一對名表:到點了,該放我了。蔣介石更幽默,給了張學良一本1936年的日曆,給張夫人一雙拖鞋,意思是1936年的事忘不了,永遠拖下去。不但不放,還把他押到了台灣,一直關到1991年。1991年,李登輝解除了對張學良的管束,張學良飛赴美國夏威夷。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蔣介石停止剿共,聯共抗日。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開赴敵後戰場,開到了華北、華中、華南。抗戰八年一結束,人民解放軍由3萬人發展到130萬人,從陝北一個根據地發展到19塊根據地,100萬平方公里,人口一個億,4年後江山易主,改天換地。所以,西安事變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04.守衛家園,端起手中的槍

眾裡尋他千百度

國共對峙的十年,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共的內外政策有一個轉變過程。從1927年到1931年,中國社會以階級矛盾為主,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就是進行土地革命,反蔣。1931年到1935年,從九一八事變到華北事變,民族矛盾上升,中國共產黨既反蔣又要抗日。從1935年華北事變以後,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內外政策從逼蔣抗日到聯蔣抗日。1935年到1936年也就是華北事變到西安事變,這個時候是逼蔣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這一戰線包括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也包括以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親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地方實力派、各中間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民族工商界人士、宗教界領袖也包含其中。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國共兩黨攜手並肩共同開始中國的衛國戰爭,即抗日戰爭。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了七七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共14年,前6年局部抗戰,盧溝橋事變後開始了中國的全面抗戰,歷時8年。當時的北平,三面被日本包圍,北面偽滿洲國的國界一直劃到離天安門80公里處。東面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了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冀東22縣脫離中國。北平西面,內蒙古的王公德穆楚克棟魯普,主張蒙古獨立,成立偽政府,組織偽軍。北平三面受敵,古都已然處於戰火的前沿。北平跟內地唯一的聯繫就是京廣鐵路,當時叫平漢鐵路。盧溝橋是平漢鐵路的必經之地,日軍一旦佔領盧溝橋,就切斷了平漢鐵路,北平也就成了一座孤城。

日本在盧溝橋附近有一支駐軍,7月7日晚,日軍在盧溝橋畔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演習的時候,一名士兵鬧肚子,沒跟長官匯報,就竄地裡去了。日軍就借口這名士兵失蹤,要求搜查宛平城,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日軍炮轟宛平城,盧溝橋事變爆發。實際上,在日本人提出搜城無理要求的時候,鬧肚子的兵已經歸隊。盧溝橋事變爆發的第二天,中共就發表了通電,號召全民族一起抗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確定抗戰方針。

抗戰,已無退避

對於廬山談話,過去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當時蔣介石講:「盧溝橋事件能否不擴大為中日戰爭,全繫於日本政府的態度,和平希望絕續之關鍵,全繫於日本軍隊之行動,在和平根本絕望之前一秒鐘,我們還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盧事的解決。」

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弱國,不是一個強國,弱國的態度應該是應戰而不是求戰,犧牲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沒到絕望的時刻不要放棄和平。在戰、和之間,如果有選擇的話,負責任的統治者肯定應該選擇和,而不應該選擇戰。中國近代動不動就拼了,拼又拼不過,一拼就敗,一敗就是割地賠款。當時蔣介石認為能不打盡量不打,但他也知道,日本是讓了東北要華北,讓了華北,就要華東。

我們東四省失陷,已有了6年之久,續之以塘沽協定,現在衝突地點已到了北平門口的盧溝橋。如果盧溝橋可以被強佔,那麼我們百年古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與軍事重鎮北平,就要變成瀋陽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變成昔日的瀋陽,今日的冀察,亦將成為昔日的東四省。北平若可變成瀋陽,南京又何嘗不會變成北平!所以蔣介石也說:「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廬山談話標誌著國民政府已抱定抗戰之心。

盧溝橋事變

05.一寸河山一寸血

百萬人大掐架

出於國內狀況和戰爭消耗考慮,日本希望能夠短時間內吞下中國。打完華北,日本揮師南下攻打上海,再取南京,給國民黨一個下馬威。上海毗鄰南京,是蔣介石的發家處,正是他的「龍興」之地。日軍選擇如此路線,國民政府無路可退。當即蔣介石發表自衛宣言,表示抵抗暴力,保衛國土。國民黨開赴前線,進行了著名的淞滬會戰。

國民政府淞滬會戰時可謂動了老本。中國累計參戰兵力70多個師,70多萬人,日軍累計參戰兵力12個師團,20多萬人。當時中日兩國的國力對比非常懸殊,日本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是60億美元,中國是10億多美元,如此一個大國,基本上還停留在農業社會。國民生產總值只相當於日本的六分之一,軍事力量更是相距甚遠。日本的海軍世界第三,軍艦總排水量達到170萬噸,僅次於美英,航空母艦10艘,戰列艦11艘。中國只有6萬多噸軍艦,好多都是甲午海戰打剩下的祖父級軍艦,比水兵的爺爺都老,那種船能開出海就不錯了。日軍約有2600多架飛機,中國只有305架,而且是雙翅膀的木頭機,敞開式座艙,飛不高,飛高了飛行員會憋死,也飛不快,翅膀外邊蒙著一層帆布,或者包著一層鋁皮。對付中國的木頭機,日本的機槍子彈全是燃燒彈,只要打到木頭飛機,飛機准著火。日本現役軍人是50萬,還有300萬在鄉軍人,都是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預備役軍人,戰鬥力很強。中國軍隊加上共產黨的軍隊當時是200萬,中央軍大概佔四分之一,剩下的部隊尤其是軍閥部隊,基本上都沒有戰鬥力,當兵為吃糧,擾民有術,禦敵無方。

日本兵基本上都是小學以上文化程度,甚至初中畢業,都會鼓搗照相機,能夠操作迫擊炮、望遠鏡,能看得懂地圖。中國兵基本上都是文盲,在1949年中國人的識字率是20%,1937年認識大字的更是可想而知。所以淞滬會戰中國軍隊以27萬人傷亡的代價打死打傷日軍4萬多人,6.5:1的比例,在當時已經相當不錯。

中國軍隊的現狀跟鴉片戰爭時候差不多,人數雖然多,但分佈在全國,在交通狀況極其落後的情況下,要把軍隊調到淞滬戰場是需要時間的。當時國軍最精銳的部隊是3個德械裝備師,三十六師、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八十七師、八十八師鎮守南京是衛戍部隊,現在從南京去上海坐動車1個小時,那會兒要20多個小時才能到,天上還有日軍飛機轟炸。三十六師從西安調往淞滬戰場,蔣介石給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下令,限該師×月×日之前到達上海,否則師長以下軍前正法。宋師長急了,把全師組織起來直奔火車站,到了火車站,人家說對不起,運力不夠,一個師我拉不了。沒那麼多車皮怎麼辦?一個師有兩個旅,先去一個旅吧,怎麼著得趕到戰場,於是一個旅上了火車。

火車開到寶雞,下來吧,鐵路就修到這兒。於是全旅下車,找汽車,對不起,沒這麼多車,拉不了一個旅,那就先去一個團,一旅兩個團。汽車跑到半道,下來吧,沒汽油了,怎麼辦?先去一個營吧,把那兩個營車裡的油抽出來放在這個營的車裡,先跑,跑到一點油都沒有的時候怎麼辦?全營找身體最棒的湊成一個連舉著三十六師的軍旗,跑步進入淞滬戰場。所以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三十六師軍旗到了上海,實際上到的兵力屈指可數。

拚死禦敵

淞滬會戰國軍一個師填進去,日本人海陸空炮火上來,一個禮拜就打光了。一個連100多人,上戰場一天基本上就全完了。蔣介石中央軍的士兵進入上海之後,拿燈泡點煙抽,他們肯定沒有見過電燈,覺得這是蠟,能把煙點著了,這還是蔣介石中央軍的士兵。所以可以想見中國當時完全是中古社會,士兵連電燈都沒有見過,素質可想而知。小日本陣地上有電網,中國兵哪懂這個,舉大刀就砍,一砍,人就掛在那兒了,戰友去救他,一下一個連全都掛在那兒,他就不知道那是電網,你不能去拉他。不懂啊,沒見過電網。淞滬會戰血拼了三個多月,本來小日本想三個月滅亡中國,結果光打一個上海就花三個多月。這仗打得雖然是驚天地兮泣鬼神,但是能看出來兩國國力的巨大差距。

日軍佔據高樓,以戰車戰機掩護,交叉火網射擊,國軍以戰友屍體掩護,向前猛撲,損失慘重,進展很有難度。隨後日軍不斷派遣援軍強行登陸,從1937年8月中旬到11月中國軍隊退出上海,日軍投入兵力20多萬人,說中國軍隊是在浴血奮戰,毫不誇張。

屠夫凶相畢露

日軍佔領上海後,直逼南京,侵華戰爭進一步升級。蔣介石曾經三次召集高級將領討論守衛南京的問題。國民政府首都被攻陷,多少有些丟人。不過縱使大家有保衛南京之心,卻沒有這個實力,南京城被日軍重重包圍,守城各軍戰鬥多日,傷亡重大。最終,日軍入城,12月13日南京陷落,國民政府被迫遷往武漢。

日軍從上海向南京進攻,沿途就開始大肆屠殺中國人民,其殘忍程度令人髮指。大屠殺是有組織的,完全沒有道理可講,全無人性。不接受投降,俘虜全部處死,機槍掃射,汽油焚燒,拋屍河湖,短短幾天,屠殺30萬南京人民,南京城到處血流成河。

國民黨為什麼總打敗仗?國力孱弱,武器簡陋當然是主要原因。但國軍將士戰鬥不可謂不英勇,這個時候,大都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當時國民革命軍的一首軍歌這麼唱道:「中華男兒血,應當灑在邊疆上。飛機我不睬,重炮我不慌,我抱正義來抵抗。槍口對好,子彈上膛,衝!衝出山海關,雪我國恥在瀋陽。中華男兒漢,義勇本無雙,為國流血國不亡!凱旋作國士,戰死為國殤。精忠長耀史冊上,萬丈光芒!」

國軍士兵,尤其中央軍,是很勇敢的,不怕死,但為什麼就是打不過小日本呢?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國民黨執行片面抗日路線,不發動人民群眾,只依靠政府和軍隊。國民黨為什麼不發動群眾?就是因為國民黨的階級屬性跟群眾對立,不敢武裝群眾。什麼樣的政府可以把群眾武裝起來?前提一定是這個政府是人民選舉出來的,才敢武裝群眾,因為它知道我武裝起群眾來,群眾不會拿槍把我推翻。不是民選的政府,絕對不敢把群眾發動起來。再者國軍打的仗是正規戰,兩軍對壘,槍對槍,桿對桿,兵對兵,將對將,發動群眾有什麼用?日本坦克上來了,讓群眾上去?撞,沒關係,機動車負全責。不能這麼幹!而且打仗如果要老百姓上,軍人幹嗎使的?如果用老百姓打仗,就難免會出現誤傷。以色列打哈馬斯就看得很明顯,哈馬斯軍民不分,二樓是住人的,一樓發射火箭。那炸這棟樓的時候,一炮下去,玉石俱焚。

國民黨軍隊儘管驍勇善戰,但戰爭的結果是,上海沒守住,太原沒守住,最後就連南京都沒守住,日軍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功虧一簣

1938年日軍兵分兩路,從華北和華東夾攻徐州。中國軍隊在徐州留有重兵,正面戰場爆發了徐州會戰。在國軍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的指揮下,取得了台兒莊大捷,這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李宗仁將軍指揮的台兒莊戰役,歷經月餘,我軍斃傷日軍11984人,俘虜719人,繳獲大炮31門,裝甲汽車11輛,大小戰車8輛,輕重機槍1000餘挺,步槍10000餘支。基本上日軍第10師團就被打殘了,師團長磯谷廉介被撤職回國轉入預備役。日軍的師團編號在20以內的,包括近衛師團、第1師團、第2師團、第3師團、第4師團、第5師團、第6師團、第7師團、第8師團、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第16師團、第19師團、第20師團屬於甲種師團 ,建軍比較早,尤其是1到7這7個師團,甲午戰爭時就有了,戰鬥力很強。編號20到50的是乙種師團,50到100的是丁種師團,100以後的是丙種師團。一看日本的師團編號,你就知道它是什麼水平的部隊。

第10師團,又稱姬路師團,是日本陸軍的一個甲種師團,是日軍在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裝備精良,被日軍作為現代化師團的樣板。後來抗日戰爭一進入相持階段,咱們的對手基本上就是丙級丁級師團了,因為甲級師團都調到太平洋戰場跟美國人打仗去了。台兒莊大捷是戰鬥勝利,戰役卻失敗了,徐州失守。守軍突圍,保衛大武漢,爆發了武漢會戰。武漢會戰中國累計參戰兵力110萬,日軍累計參戰兵力35萬,最後,武漢還是失守。

武漢會戰中,中國軍隊取得萬家嶺大捷,幾個軍把106師團圍得像鐵桶一樣。眼瞅著要創造一次殲滅日軍一個師團的輝煌戰績,報紙上空出頭版頭條準備登載消息,日軍打仗都是軍官揮著軍刀衝在最前面,所以日軍軍官傷亡最多。當時,106師團軍官幾乎傷亡殆盡,彈盡糧絕,這個時候日本飛機來了,空降指揮官,扔彈藥扔補給,組織部隊突圍,轟炸機炸出一條血路。中國兵看傻了,本覺得日軍插翅難飛,結果日軍硬生生從天上打開一條生路,這就是現代化戰爭,立體戰爭,我們沒見過,所以最後整個會戰失敗,日軍佔領了廣州和武漢。

激戰台兒莊

廣州、武漢的淪陷標誌著抗日戰爭的防禦階段結束,進入到戰爭相持階段。

06.戰爭背後的殘酷時光

在戰火中改編

淞滬會戰時,西北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一個月後改為十八集團軍,但習慣上一直叫八路軍。南方八省游擊隊,就是長征沒走掩護主力的那些人,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八路軍經過一年的擴充,這時候人數已經發展到4萬多人,下轄三個師,一一五師、一二師、一二九師,分別是原來紅軍的一、二、四方面軍,人數倒是挺多,裝備低劣,全軍大概只有十幾門山炮,多一半還打不響,因為長征途中零件丟了。小日本一個師團2萬多人,比我們的師要大,比我們的軍要小,108門火炮,24輛戰車,咱們中國全國也找不著幾輛戰車。

新四軍就更別提了,全軍10500人,相當於國民黨一個正規師,6200支槍,這6200支槍相當多的都是村裡做的土槍,不是兵工廠生產的。土槍土到什麼程度呢?戰士們「親切」地稱它為腳蹬式步槍,什麼意思?打一槍之後槍栓就拉不開了,得擱地下拿腳踩,手沒勁,擱地下一踩,彈殼出去,第二發子彈入膛。你說要用這樣的武器跟日本打仗,你趴地下開一槍,然後再站起來一踩,那你就犧牲了,就光榮了。所以我們就用這麼低劣的武器跟飛機、大炮、坦克、毒氣武裝到牙齒的日軍作戰。多麼偉大啊!紅軍改編一完成,這就標誌著中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了。

除了八路軍與新四軍外,在中共的根據地,存在著另外兩種類型的武裝力量:地方軍和民兵。大多數地方軍也負有專職的軍事責任,但與八路軍和新四軍不同,他們長期留在自己的管轄地區以內。民兵理論上包括16至45歲之間全部身體健全的人,但不同於野戰軍或地方軍,他們不「脫離生產」,而是在需要時執行零星任務。與此同時,他們繼續從事自己的正常業務。當然,在人們說到這種軍事組織時,都感到訓練和裝備的不足日益明顯。大多數民兵是用大刀與農具武裝起來的,他們的老式鳥銃和土槍已被野戰軍或地方軍徵用了。

當時中國土地分為穩定區、游擊區和日本控制區。穩定區是中共已經創立了相當鞏固的行政機構的地區,可以公開行使職權並實行改革;游擊區,這裡可能有多種力量:共產黨人、國民黨部隊、地方民團、土匪、偽軍。在這些游擊區,中共根據眼前的共同利益尋求盟友。他們只做初步的組織工作,而且只試圖進行有節制的改革。日本控制地區,是在不同程度上受日本控制的地區。與中共核心地區相對應的,是日本人所佔領的城市、大集鎮和主要的交通線,邊上有一些拉鋸的邊緣地帶,在這些地帶日軍和偽軍佔上風。

策略大轉變

中共的軍隊多配合國民黨的正面戰場打一些敵後戰爭。在淞滬會戰的同時,華北日軍佔領平津後進攻山西,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組織太原會戰,八路軍配合友軍開赴前線取得了平型關大捷,這是全面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平型關兩山夾一谷,八路軍佔領兩邊山頭,日軍在谷底,正好是用兵的絕地。八路軍居高臨下,伏擊了日寇最精銳的部隊、號稱鋼軍的第5師團21旅團。第5師團也是日軍在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是日軍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在平型關戰鬥中,林彪指揮八路軍一一五師以600人的傷亡代價,殲滅了第5師團21旅團輜重隊的千餘名官兵。

平型關大捷前後,中國共產黨召開了洛川會議,確定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抗戰,我們要堅持游擊戰,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

日軍佔領了一批大城市和中國北部大部分領土後,國內對抗日戰爭的不同看法就出現了。這些論調大致有兩類:一類是「亡國論」,這種論調認為,中國武器不如人,繼續和日本人打仗,必然失敗。還有一類是「速勝論」,持這種論調者幻想依靠國際援助來打敗日本。他們認為,國際形勢一定會發生變化,外國會援助中國的,中國可以在三個月內打敗日本人。共產黨內也有人認為,日本人不值得一打,我們很快就會打敗日本人。上述兩種論調,在國內流傳很廣,影響著抗日大局和人們的情緒。為了駁斥「亡國論」和「速勝論」,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指出中國抗日戰爭的正確方向,既不能亡國,也不能速勝,而是跟它耗,耗死它!

中國是一個大弱國,日本是一個小強國,大弱國對付小強國,就得拖下去,以空間換時間。想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日本很是鬱悶,從開戰到1938年10月,16個月過去了,中國沒有滅亡,日軍傷亡超過40萬,走了這麼老遠,這地咋還叫中國?擱自己國家都來回三四趟了,所以日本被迫改變了侵華方針。

日軍停止了對正面戰場的大規模進攻,轉而去進攻共產黨的敵後戰場。對國民黨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日本這一方針的變化,國民黨內部頓起波瀾。親日派汪精衛集團叛國投敵。一直是以革命家、政治家面貌出現的汪精衛,一念之差晚節不保,叛國投敵,永遠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叛國的汪精衛集團,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了偽國民政府,國旗仍然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旗桿頂上加了一條類似豬尾巴的黃布,上寫「和平反共建國」六個字,與重慶國民政府以示區別。外國人看中國人,覺得特別的聰明,弄出兩個政府,重慶一個,南京一個,重慶政府加入同盟國,南京政府加入軸心國,誰贏了中國都是戰勝國。

日本對淪陷區的壓搾和奴役駭人聽聞。日本侵略中國的目的就是為了掠奪,以戰養戰,把中國變成太平洋戰爭的後方。中國華北地區喪失了600萬精壯勞動力,其中20多萬被弄到了日本本土去做苦力。日本的右翼勢力現在這麼強大,他們背後有大財團給他們撐腰。大財團在日本侵華戰爭中獲利,中國勞工在日本企業,受盡虐待與凌辱,最後可能只有幾千人生還。日本若是承認了戰爭罪行,大財團都得賠錢,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家的企業,就是用戰俘勞動,右翼勢力否定侵略戰爭就是在撇清責任。另外,日本在淪陷區推行奴化教育,泯滅你的國家、民族意識。

在日本轉變侵華方針的同時,正面戰場的戰爭仍在繼續,在棗宜會戰中國軍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這是抗戰期間在戰場上陣亡級別最高的中國將領。張自忠將軍出身於二十九軍,「盧溝橋事變」時是天津市市長、三十八師師長。平津保衛戰,二十九軍的副軍長佟麟閣中將,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中將殉國,此時,出身於二十九軍的原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將軍又殉國。所以北京、天津都有以這三位將軍的名字命名的馬路,北京還有張自忠小學。

日本急了要玩兒命

什麼事兒耗得時間長了,就會疲憊。1939年蔣介石的抗日態度就轉入消極,抗日戰爭打了一年,國軍損失超過200萬,特別是海空軍技術兵器消耗殆盡,而八路軍抗戰爆發挺進敵後,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一年就從4.2萬人發展到15.6萬人。蔣介石開始不爽了,自己的家底都快賠盡了,要保存實力,就在正面戰場同日軍相持,你不打我,我就不打你。因為「中國共產黨和它的主要部隊——八路軍和新四軍——都在中日戰爭期間異乎尋常地擴大了。戰爭的頭3年,在1940年以前,發展是非常快的。軍隊擴大了5倍,黨員人數增長了20倍」 。

1940年正是納粹德國在歐洲最猖狂之時,英國奄奄一息,蘇聯隔岸觀火,其他的歐洲國家基本上全部淪陷,萬字旗飄遍歐洲。日本耗不起了,急於從中國戰場抽身,投入太平洋戰爭,作出了要跟國民黨決一死戰的架勢,沿長江而下攻打重慶,華北的日軍要過黃河進攻陝西,從陝西南下入川,走當年忽必烈滅南宋的路線,兩路夾擊,一路自東向西,一路自北向南,佔領四川,完成對國民政府的致命一擊。

國民政府當時真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中國政府主要收入依靠海關稅收,但是沿海全都被日軍佔領了,中國財政損失了90%,支出增加了好幾倍。中國所有的汽油全靠進口,沿海淪陷,喪失了進口渠道。蔣介石看到小日本玩兒命,假意派人到香港跟日本談判。

為了扭轉抗日戰場頹敗不振的局面,八路軍來了個刺激的,100多個團40萬人在華北發動「百團大戰」,到處出擊。當時日軍駐太原的第一軍司令筱塚義男中將和他的上司華北方面軍司令多田峻中將都被這種打法折騰病了,退役回國。百團大戰一下弄倒兩日軍中將,跟諸葛亮罵王朗有一拼了。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攻克據點2900餘個,殲滅日偽軍45000餘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鬥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三光政策」忒歹毒

日本在淪陷區大肆掠奪,東北的物資配給完全為日本擴大侵華戰爭服務。日本努力把東北變成為戰爭服務的重工業基地。對於關內淪陷區的煉煤、煉焦、電力等工業企業,完全控制,大量發行沒有準備金的偽鈔,用通貨膨脹的辦法搜刮淪陷區民眾。同時推行奴化教育,企圖泯滅中國民眾的民族意識,培養他們成為順民,淪陷區人民痛不欲生。

1941年,日軍對敵後根據地進行掃蕩,實行「三光政策」,對敵後燒光、殺光、搶光。日本人為了搞「三光」,連部隊的編制都發生了相應變化。日本一個中隊下轄三個小隊,分別是放火小隊、投毒小隊、搶劫小隊,然後去掃蕩。冀中平原「無村不戴孝,處處有哭聲」,中國軍民死亡人數超過80萬。而這時候的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 ,伏擊了新四軍軍部和三個直屬團,新四軍造成了很大的犧牲。

中國戰爭題材的電影,很少揭示戰爭的殘酷性。小時候看過電影《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讓人覺得打仗是很好玩兒的事兒。日本鬼子特別蠢,隨便埋個炸彈,小日本一踩就炸上天去了,日本人特好對付。實際上日本史料裡說,中國的地雷炸不死日本人,炸藥得是兵工廠生產的,民兵做的裡頭是火藥,日本人踩上地雷後,最典型的反應是,首先肯定嚇一跳,然後成大黑臉,真正炸死的不多。

困難困不住智者

在這種情況下的反掃蕩鬥爭是困難的,敵後傷員動手術沒有麻藥,甚至沒有手術鋸,個個都是關雲長,刮骨療毒。沒有繃帶,沒有被子蓋,活活凍死。政府機關辦公沒有紙,條件異常艱苦。為了克服抗日根據地的困難,1942年,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了一系列建設。

首先,實行三三制原則,在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政權裡,共產黨員、「左」派人士、中間派,各佔三分之一。團結社會各階層,形成了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當時很多人投奔延安。

其次,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在這一時期,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來進行抗戰。由此提出了「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地主雖然收入減少,但土地所有性質沒有改變,有助於穩定地主階級,使其支持抗戰。農民交租交息,雖然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但已經減少了農民的負擔,可以有效地發展生產。

再次,後方開展大生產運動。八路軍所在的後方被敵人全線封鎖,毛澤東號召革命戰士一手拿鋤頭一手拿槍,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發展經濟,保證供給。這樣一來,後方留守的部隊開荒、種地。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代參謀長周恩來模範地實踐了毛澤東的號召,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置一紡車,工作之餘勞動,天天紡線。大生產運動為抗戰奠定了物質基礎。

最後,整風運動。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全黨,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反對黨八股。抗日戰爭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能夠堅持下來,關鍵就是要有堅定的信念。通過整風,全黨達到了高度的團結和統一,統一在毛澤東的旗幟下。

當年,王明從蘇聯回到延安,與毛澤東分歧很大。延安著名的抗日軍政大學,吸引北平、上海、天津等地嚮往革命的熱血青年投奔而來。平整出一塊平地,大家每人拿一個板凳,隊列前面放一塊黑板就是教室。老師都是共產黨的領導人,到那兒輪番去講課。王明的課很受歡迎,大家忘了他的性別,稱他為「王明媽媽」。王明跟大家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學理論,學好理論,才能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粹,才能為革命作貢獻,大家要到蘇聯留學,去學理論,學生們聽了悠然神往。下一節課毛澤東來了,一張嘴就是我們要到農村去,跟農民結合開闢敵後根據地。學生們很驚訝,黨的兩個領袖發出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個讓我們去蘇聯,一個讓我們上農村,聽誰的?

延安整風運動,全黨高度地團結統一,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抗日戰爭爆發時,毛澤東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地位在同輩中居於首位。但至少有兩個對手直接向他挑戰,他們是張國燾和王明。共產黨內部理清思想,毛澤東擁有對黨和軍隊的絕對領導權,這可是經歷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才得以實現的。

07.揚眉吐氣在今日

強弩之末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參加到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與蘇美英結成四大盟國。日本同美國國力懸殊,日本打美國實際上是在賭國運。

日本偷襲珍珠港時,兩國鋼產量是1:9,石油產量是1:25,美國在二戰時生產軍用飛機297000架,航空母艦101艘,強大的工業實力日本難以望其項背。美國採取先歐後亞的戰略,主要力量投入歐洲攻打德國。美軍沿著日本周邊海域撒了一圈水雷,困死小日本,船一出海就觸雷。如果僥倖沒有觸上,大洋當中、台灣海峽遍佈美國潛艇。美國核動力航母服役之前,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艦是日本的信濃號,排水量6萬多噸,下水15個小時被美國潛艇擊沉。日本與南洋諸島的海上聯繫被美國切斷,80萬殘兵敗將在南洋諸島上自生自滅,日本急於打開一條從中國哈爾濱到越南的陸上交通線,援助南洋孤軍。

日本發動豫湘桂會戰,累計參戰兵力51萬,中國軍隊累計參戰兵力200萬。國民黨當時都以為日本必敗,未曾料到日軍臨死前迴光返照的一擊,令中國喪軍失地,一潰千里,丟掉20餘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幾千萬同胞淪為亡國奴。

當時中國的精銳部隊在一個次要戰場——緬甸。美國將軍史迪威要求中國把軍隊派到印度來,加強駐印軍,從印度反攻緬甸,以打破國際交通線斷絕的狀況。蔣經國在後方發出號召,「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十多萬知識分子,投筆從戎,組成了國民黨最精銳的青年軍,大部分都送到印度。國內的部隊是壯丁、草鞋軍,一個排一條毛巾,一人紅眼病全排紅眼病。這樣,豫湘桂戰場大潰敗。不過日本終歸是強弩之末,到日寇投降的時候,所謂大陸交通線也沒能全線通車。抗戰就要勝利了。

1945年,中共召開了「七大」,鞏固延安整風的成果,毛澤東發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主張同國民黨建立聯合政府。大會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日本霸圖空

國際戰場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1945年7月,中美英三大盟國發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首相斷然拒絕,不予考慮。當時日本陸軍大臣公開叫囂一億國民「玉碎」。日本要戰鬥到底,全民動員,家庭婦女、和尚、相撲手手持弓箭、竹矛、祖傳的寶刀對抗美國的坦克、戰列艦、B-29重型轟炸機。美國看到日本本土37.7萬平方公里的精神病院,關著7500萬瘋子,打這個地方要有100萬的傷亡,不划算。於是美國決定讓日本嘗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丟了兩顆原子彈。

1945年春,日本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尋求迅速結束戰爭之途,為了進一步打通粵漢鐵路南段,在湘粵贛邊區發動一次攻擊。岡村寧次還部署華北方面軍進攻老河口等地的空軍基地。同年4月1日,美軍開始在沖繩登陸,日軍戰況不利。中國方面軍作出部署,反攻桂林、柳州,收復廣西。

1945年8月7日晚9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緊急召見日本大使佐籐尚武,告知準備對日宣戰。佐籐聽完,不光左邊疼,渾身都疼了。三個小時後,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三個禮拜,關東軍灰飛煙滅,日本移民東北的夢想就此破滅。

8月15日,日本天皇再難堅持,發表了《終戰詔書》。日本國民第一次在廣播中聆聽到了天皇陛下的聲音,9月2日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簽署投降書,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舉行。八年抗戰,中國軍隊取得了最後勝利。

一雪國恥

抗日戰爭是中國100多年來第一次取得的反帝鬥爭的完全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國不僅收回了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的領土,也收回了甲午戰爭失敗後割讓給日本的台灣、澎湖列島,一雪國恥。

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羅斯福總統的兒子問,為什麼要援助中國?羅斯福總統跟兒子講,你想一想,如果中國崩潰了會發生什麼事情?幾十個師團的日本兵從中國戰場抽調出來,毫不費力地武裝起500萬同樣是黃種人的中國人向我們進攻,他們可以佔領東南亞,佔領澳大利亞,佔領印度,打到高加索跟德國人會師,如果這一切發生,將是基督教文明的末日。中國為保衛民主世界、文明世界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盟國對我們的幫助作用是很大,但是我們自己熬出來的勝利更不容易。

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日兩國的關係。自鴉片戰爭以來,受盡屈辱的中華民族終於能夠長舒一口氣。中國國際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1945年聯合國一創建,中國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這都是拿鮮血與生命換來的。

《這個歷史挺靠譜:袁騰飛講中國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