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

[1] 工業革命於18世紀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資本主義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它是以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亟待打開亞、非、拉落後國家的大門,把整個世界納入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體系。

[2] 越南古稱,安南一詞,最初作為地區名出現於中國載籍,是唐代初葉的事。

[3] 明清以來的中外貿易,中國規定以貨易貨,中國金銀不准流出去,只准西洋的銀兩流進來做交易。

[4] 綠營兵主要由招募的漢人組成,因用綠色旗而名綠旗兵,以營為主要基層編製,也稱綠營兵。綠營兵除在京師五城戍衛以外,絕大部分分駐全國各省。提督為各省綠營的最高武官。

[5] 明朝崇禎年間,加派的賦稅名,遼餉、剿餉、練餉,合稱三餉。

[6] 明太祖朱元璋出於政治上防範日本的需要,和經濟上重商主義的考量,杜絕貴金屬外流,在對外貿易上除允許部分國家或部族通過“朝貢”的方式進行貿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貿易一律禁止。永樂以後,隨著中國海防的鞏固和社會的穩定,禁令漸弛。後隨抗倭狀況禁令時緊時松,開放海禁後,為資本主義的萌芽提供了條件。

[7] 英國東印度公司操縱著中國的對外貿易。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展開,工業資產階級越來越不滿由東印度公司操縱的壟斷性貿易,他們想直接參與對東方的貿易,1833年,議會又通過法案,取消該公司對中國的貿易壟斷權。

[8] 從17世紀末葉到19世紀中葉,印度、東印度群島同中國之間的貿易叫港腳貿易,這些商人叫港腳商,其中主要是經過東印度公司特許的從事貿易的私商。

[9] 募兵制也就是僱傭兵役制度。招募者與應募者是僱傭關係,從宋代開始,應募的多是些地痞無賴,無組織紀律性。

[10] 戰列艦,又稱為戰鬥艦、主力艦、戰艦,是一種以大口徑火炮的攻擊力與厚重裝甲的防護力為主要訴求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

[11] 墨西哥從1823年自鑄銀元,成色重量皆仿本洋,因鐫有鷹徽,俗稱鷹洋。鴉片戰爭後,鷹洋大量流入中國,在南方、中部各省幾乎成為主要貨幣。據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戶部調查統計,當時流通的外國銀元約有11億枚,其中1/3是墨西哥鷹洋。

[12] 十三行是清代設立於廣州的經營對外貿易的專業商行。它是清廷實行嚴格管理外貿政策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於防止中外商民自由交往,由封建官府勢力“招商承充”並加以扶植,成為對外貿易的代理人,具有官商的社會身份,也是清代重要的商人資本集團。十三行作為清代官設的對外貿易特許商,代海關徵收進出口洋船各項稅餉,並代官府管理外商和執行外事任務。

[13] 治外法權是指免除本地法律司法權的情形,一般是互相給予。

[14] 片面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國在通商、航海、稅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給予另一國享受現時或將來所給予任何第三國同樣的一切優惠、特權或豁免等待遇。

[15] 禮儀之爭是在天主教向中國傳播時,圍繞對孔子和祖先的崇拜、對天的祭祀、關於天主的名稱及內涵問題發生的爭論。這一事件幾乎危及天主教在中國的存在。

[16] 引自《中國人史綱》,柏楊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17] 咸豐上任後,查處了一批在鴉片戰爭中主和的官員。葉名琛之前,咸豐起用的兩廣總督徐廣縉也是個不願與外敵妥協之人。

[18] “馬神甫事件”,是指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違法進入中國內地活動,於1856年2月在廣西西林縣被處死一案。

[19] 保正是宋朝開始設置的意在加強民間統治的官職。500戶設一保正,掌管戶口治安、訓練壯勇等事。

[20] 潘旭瀾(1932-2006),漢族,福建南安人,195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其所著《太平雜說》在史學界影響很大,是一部不多見的優秀作品。

[21] 參閱潘旭瀾《色情、貪腐與殺戮:揭開洪秀全的歷史真面目》,原載於《炎黃春秋》2005年第2期。

[22] 參閱《追尋歷史的真相》,張秀楓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

[23] 據潘旭瀾《色情、貪腐與殺戮:揭開洪秀全的歷史真面目》,原載於《炎黃春秋》2005年第2期。

[24] 引自英國人富禮賜所著《天京遊記》。原載於《華北先驅週報》,簡又文譯,1935年收入《太平天國雜記》第一輯。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富禮賜以英國翻譯官身份訪問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後以其見聞寫成此書。

[25] 團練是中國地方武裝的一種,是在正規軍之外就地選取丁壯、加以訓練的地主武裝組織。

[26] 名教,一般指以正名分、定尊卑為主要內容的封建禮教和道德規範。

[27] 兵備道是明朝設置的整飭兵備的官職,置於各省重要地區,清代沿置。

[28] 庚申之變,是指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北京,燒燬圓明園,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最終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對列強作出巨大讓步這一重大事變,該年為庚申年。

[29] 總督在清代為地方最高級長官,職掌總理軍民事務、統轄文武、考核官吏,為一方面軍民最高長官,世稱封疆大吏。

[30] 淮軍是晚清在曾國藩指示下由李鴻章招募淮勇編練的一支軍隊。淮軍出於湘軍,是清朝統治階層中一個重要的武裝政治集團。

[31] 引自鄭觀應《〈盛世危言〉初刻自序》。

[32] 《天演論》書名直譯應為《進化論與倫理學》,作者赫胥黎,英國博物學家。《天演論》的基本觀點是:自然界的生物不是萬古不變,而是不斷進化的;進化的原因在於“物競天擇”,“物競”就是生存競爭,“天擇”就是自然選擇;這一原理同樣適用於人類,不過人類文明愈發展,適於生存的人們就愈是那些倫理上最優秀的人。

[33] 劉永福是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天地會領導人之一,其隊伍以七星黑旗為戰旗,故稱黑旗軍。“太平天國”失敗後,黑旗軍活躍於中越邊境。

[34] 暹羅,現今泰國的古稱。

[35] 引自《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王樹增著,海南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36] 1876年,日本迫使朝鮮簽訂《江華島條約》後,朝鮮逐漸淪為殖民地。隨著朝鮮國內社會矛盾加劇,1894年2月,東學黨領導人全琫准領導農民起義,攻佔古埠郡衙,活捉郡守。起義軍攻佔郡城後建立革命政權執綱所,提出“滅盡權貴”的口號。3月,農民軍擊潰前來鎮壓的反動軍隊,並乘勝前進。5月底,一舉攻佔南方重鎮全州,起義浪潮席捲全國。

[37] 在明清兩代,朝鮮與中國是宗藩關係。藩屬國的國王繼位,須經過宗主國的冊封,才算取得合法的地位;藩屬國需定期向宗主國進貢;宗主國負有幫助藩屬國維護統治秩序的責任。

[38] 另據史料記載,衛汝貴治軍不嚴,常縱兵搶掠,但在平壤之戰中,他率盛軍在西南戰場作戰,重創日軍。平壤失守後,清廷以衛汝貴罪責嚴重,將其革職逮問。1895年1月,被斬於菜市口。

[39] 另有一種說法,此信並非衛汝貴家信,而是另一位清軍將領的家信。

[40] 黃海海戰歷時5個多小時,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以及觸礁後被毀的廣甲五艘軍艦。來遠受重傷。

[41] 制海權指交戰一方在一定時間對一定海區的控制權。目的是確保己方兵力在海上行動的自由,剝奪敵方兵力海上行動的自由;保護己方海上交通運輸的安全,阻止敵方的海上交通運輸,使該海洋區域為己所用而不為敵所用。

[42] 節略,外交文書的一種。用來說明事實、證據或有關法律的問題,不簽字也有用印,重要性次於照會。

[43] 引自《李敖有話說3》,李敖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6年1月版。

[44] 同上。

[45] 引自《李敖有話說3》,李敖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6年1月版。

[46] 格致是中國古代認識論的一個命題,指窮究事物的道理而求得知識。

[47] 汪大燮(1860-1929),原名堯俞,字伯唐,原籍安徽黟縣,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舉,援例為內閣中書,升侍讀,戶部郎中,後考入總理衙門章京,以明敏謹慎著稱。辛丑和議時,沙俄妄圖在山東享受特別權利,汪上書陳述利害,被清廷採納,拒絕了沙俄的無理要求。1914年,汪任教育總長,明言廢除“中醫”之舉,為近代中國第一次掀起廢中醫之議。1917年,汪任代理國務總理。同孫寶琪、錢能訓合稱“三老”。晚年致力於紅十字會慈善事業。

[48] 李提摩太(1845-1919),英國浸禮會教士,1870年來到中國,最初他在山東、東北一帶傳教。積極投入山東、山西的救災活動,在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期間,他積極活動在上層人士中間,曾建議將中國置於英國的“保護”之下。他主持廣學會達25年,出版《萬國公報》等十幾種報刊,通過譯介西學,出版刊物,李提摩太影響了許多官員和知識分子。他參與了戊戌變法,被維新派視為精神導師。李提摩太在中國近代外交舞台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經常參加中國和列強間的斡旋活動。另外,他還熱心中國的教育,創辦了山西大學堂,這是中國最早的教會大學之一。1916年,由於健康原因,李提摩太回到英國。著有《親歷晚清四十五年》。

[49] 這裡保教的“教”,特指儒家思想。

[50] 清朝的工部主管興修水利、主要的土木建築工程。

[51] 引自《近600年歷史的天安門》。

[52] 另一種說法是,宣戰詔書實際上未發佈。

[53] 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是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以海外中國人為主的一個全國性的革命政黨。

[54] 孫中山認為,歐美社會演進分為三種,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三者代表歐美社會的三種演進過程。

[55] 新軍全稱“新建陸軍”,是清朝政府於甲午戰爭之後編練的新式陸軍。這支軍隊的特色是完全使用西式的軍制、訓練以及裝備,是清朝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正規軍。

[56] 廣州起義實際犧牲者不止72人,該人數是指收屍後葬在黃花崗烈士墓的人數。

[57] 內閣制政府是以向議會負責為特徵的政體。

[58] 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外交家,中華民國政府首任內閣總理。

[59] 籌安會是民國初年為袁世凱復辟帝制製造輿論的政治團體。

[60]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月。

[61] 翰林院是朝廷考議制度、詳正文書、咨議政事的機構,翰林官的主要活動多為朝廷日常性工作。能夠直接進入翰林院的,是科舉進士名列前茅者。

[62] 護法運動指1917年-1918年,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維護臨時約法、恢復國會而聯合西南軍閥共同進行的反對北洋軍閥獨裁統治的鬥爭。

[63] 引自《劍橋中華民國史·上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64]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協約國)和戰敗國(同盟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史稱“巴黎和會”。會議標榜建立和平,英國、法國、美國、日本、意大利等戰勝國在會上分配戰爭贓物、重新瓜分世界。

[65] 十月革命指1917年11月7日,俄國工農兵在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下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人類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革命。

[66] 《劍橋中華民國史·上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67] 保定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軍校,前身為清朝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北洋陸軍的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

[68] 1926年3月20日,開始執行反共政策的蔣介石,設計將中山艦調出廣州,隨後又以該艦未接命令擅自移動為名誣其陰謀暴動,隨即下令逮捕該艦長、中共黨員李之龍,並展開一系列的清共行動,史稱“中山艦事件”。

[69] 中山艦事件後,蔣介石策劃從國民黨的領導機構中排擠共產黨,全面控制國民黨的黨權。

[70] 西方軍官軍銜分為元帥,上、中、少、准將;上、中、少校;上、中、少尉。我國軍官軍銜劃分為上、中、少將;大、上、中、少校;上、中、少尉。

[71] 日本的大陸政策分六步走,該政策立足於用戰爭手段侵略和吞併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對外進行擴張。

[72] 偽滿洲國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利用前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東北建立的一個傀儡政權。這一政權包括現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內蒙古東部及河北北部。

[73] 東北抗日聯軍簡稱東北抗聯,由東北抗日義勇軍餘部、東北反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三部分組成。

[74]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是日本成立的傀儡政權之一,1935年11月25日由殷汝耕等人成立,最早為“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以通州為政府所在地,管轄通縣、三河、密雲、懷柔、薊縣、遵化、玉田、平谷、順義、興隆、臨榆、遷安、灤縣、昌黎、扶寧、盧龍、豐潤、樂亭等18縣,還包括昌平、香河、寶坻、寧河以及察哈爾的延慶、龍門、赤城3縣,此外還管轄唐山市、塘沽、大沽、秦皇島等地。

[75] 甲種師團是日軍的一種師團編製,主要為二戰前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約15000至20000人。成軍時間久且歷經大戰爆發前在中國發生的大小戰事,戰鬥經驗以及訓練上相對紮實,對日軍來說是其組成中列於首位的作戰主力。

[76] 引自《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77] 皖南事變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轄下的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部隊與新四軍之間的一次衝突事件。新四軍奉命北上到日寇後方開展游擊戰爭,到達茂林一帶時,突遭國民黨軍隊7個師、8萬餘人的包圍襲擊。因寡不敵眾,除突圍2000多人外,其餘3000多名指戰員皆傷亡。

[78] 迪克西使團是美國派向延安的一支觀察小組,“迪克西”意指美國內戰時期叛亂的南方諸州,在這裡則暗指陝北解放區。

[79] 參閱《解放戰爭的轉折點:揭開四平之戰的內幕》,《世界博覽》2009年第14期。

[80] 引自《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

[81] 北寧線地貫遼西走廊,西起北京,東至瀋陽,全長800多公里,沿線有天津、塘沽、昌黎、秦皇島、山海關、錦西、錦州等重要城鎮,是連接關內外的重要陸路通道。

[82]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這個歷史挺靠譜:袁騰飛講中國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