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墳戶春秋何淑玉口述

時 間:1998年9月11日

地 點:北京市海澱區某中學宿舍

訪談者:定宜莊

在場者:張繼榮(何淑玉之女)

[訪談者按]何淑玉女士的家原是保福寺的墳戶。與上述肅王府墳戶白四不同的是,她家看的可能只是一般人家的墳。像這樣的墳戶,當年在北京也許比王府的「墳包衣」或稱「墳少爺」更多。

這篇訪談做於17年前,當時的保福寺還是公交車的一個站名,現在則成為北四環上一座立交橋的名字了。關於她家是墳戶的情況,我是從她女兒張繼榮口中聽說,也是因此才請張女士幫助安排與她交談的。但連我自己也未曾料到的是,這是我做得最辛苦的訪談之一。何女士雖然90多歲了,但頭腦清楚,反應敏捷,由於被劃為富農而在「文革」時挨過整,心有餘悸,對於所有與她談及當年守墳生活的人,一律當成是來鬥爭她的革命群眾,無論她女兒怎樣一遍又一遍地向她宣講形勢、交代政策,都一概徒勞無功。這讓我在恍恍惚惚之間產生一種錯覺,彷彿真的回到了幾十年前,回到「文革」時下鄉去鬥爭地主富農的語境之中,那樣一盞昏昏暗暗的燈光,那樣一個咬死不鬆口的老人,還有那樣一個口乾舌燥並且愈來愈喪失自信的我——在那個酷熱的晚上,我和她的女兒、女婿三人,喝光了她家冰箱中所有的飲料。

在我做訪談的過程中,經常可見心有餘悸的老人。而且心有餘悸的程度之深之重,常常出乎我的意料,這成為我做訪談時經常遇到的障礙,何女士不過是比較極端的一例而已。

本想將這篇訪談稿割捨掉,但幾經猶豫,還是收入了,因為它雖然簡略,畢竟反映出了在其他諸篇訪談中都不曾見到的、與王府守墳戶不同的又一種生活狀態。何況還有她並不避諱的,關於她所嫁給的旗人家庭的生活。

1.反正沒房子沒地

定:您是哪年生人?

何淑玉(以下簡稱何):1907年9月19(日)。

定:您父親的老家在哪兒您知道嗎?

何:我娘家姓何,六輩七輩了,一直在保福寺住著。我們是老戶了,在保福寺。我知道的就是我爺爺,還有我老祖,我爸爸他們那輩兒。種地吧反正是,給人家種地,納糧,我們家自個兒沒有地,房也沒有,給人家有錢人家看墳,那家人姓樓。他們家有錢,開當鋪,要不怎麼就雇我們家看墳了。樓家不是旗人。給他們看墳的就我們一家。

定:一直都是給他家看墳嗎?

何:看了幾年墳我說不好,我一記事就給他們看墳,我爺爺就給他們看墳,好幾輩了。都是給這家。他的地,大概其30畝吧,旱地。種老玉米,高粱,豆子,收成也不給他,也不給他錢,給點東西吧,就是要有白薯就給送點白薯就完了。關係都挺好的。待我們家好著呢。我們一大家子,算起來有30多口,自個兒沒房,都是看墳的這家給蓋的房,他看這房不成了,就給蓋了5間房。

我母親家姓孔,就在白家疃注73,也不是旗人。我都沒瞅見過我姥姥。我姥姥家就一個兒子是傻子,就是我有一個傻舅舅。我媽也是缺心眼兒,我媽40來歲就死了。我聽他們說過,我姥姥也不機靈。這個我記得。

定:您的姥爺是幹什麼的?

何:那就更不知道了,沒瞧見過。記不住了。我小時候沒念過書,在家什麼也不幹。家裡這點活兒,有我奶奶,有我姑姑,用不上我。我奶奶她們,我嬸,我倆姑姑做飯。我是我姑姑給弄大的,我媽什麼也不會,缺心眼兒。

定:您小時候日子不算太苦吧?

何:反正不挨餓。

何淑玉之女(以下簡稱女):您是不是不敢說啊?「文化大革命」以後她有顧慮。她成分不好,富農。

定:他們不是給人看墳的嗎?那怎麼成了富農呀?

女:(問何)「文化大革命」時候沒有地怎麼定為富農啊?

何:我兄弟不為人……反正沒房子沒地。

……

定:您有幾個兄弟姐妹?

何:倆妹妹倆兄弟。倆妹妹都沒了,二妹妹是八十多了沒的。倆兄弟死了一個,這都分家了,我大兄弟分到大鐘寺,二兄弟還在保福寺。我的侄兒都有孩子了。

2.我們老頭子在旗

何:我老頭子名叫張培增。是我爸爸的妹妹家給介紹的,那會兒我也不懂得什麼,就知道他們家是鑲紅旗,在旗的,住在西直門裡頭,老地方了,罐兒後頭注74,老地名了。細事就不知道了。(對其女)你爺爺也不幹事,就關點兒米呀,關錢糧關米,什麼也不幹,上哪兒關去我說不好。

定:聽沒聽說過什麼馬甲呀,小甲呀什麼的?

何:分不少名呢,我也說不好,還有什麼紅帶子,我也說不好了,他們家不是。我那老頭子都沒趕上。我聽他們說,她(指其女)爺爺後來就給人家抻底子,納鞋底子,自個兒做鞋。也沒活過幾年。

我那老頭子7歲,他母親先死了,他母親家裡沒生計,出去找事兒去了,給人家有錢的使喚著,搭上爐灶了,給人家做飯,做完飯去那屋睡覺,點著火有煤氣呀,讓煤氣給熏死了。死完就完了,第二天早上死,到晚上拉回來了。然後他父親就拉稀,老拉稀不吃東西,吃藥哪兒有啊?一點藥沒吃,拉了不少日子。那會兒哪敢使水啊,水都得使錢買,就拿一點水洗洗,多使點水都不成。我那老頭子受了罪了,他7歲就侍候他爸爸,一年多吧,就在人家家,在他舅舅家,他媽娘家,就在海澱街裡。然後他沒有爹媽了,就跟著舅媽過,是他們給他弄起來的。

定:他們是旗人嗎?

何:他舅舅舅媽都不是旗人,就我們老頭子在旗。他們是做買賣的,在海澱街做買賣,在老虎洞賣米賣面,興源家。買賣也不算大,有掌櫃的,掌櫃的都不是咱們這兒的人,都是外地人,都是山東人。

定:有錢嗎?

何:他們家可以,要不能養活我們老頭子爺倆麼。在人家家,住在人家家,住一間擱煤的棚子,一小間,還沒這陽台大呢,矮著呢,我也沒瞅見過,這也是老頭子跟我說的。老頭子的父親死了以後,是他舅舅舅媽管他。他念過書,跟他們姑表弟他們一塊兒念的,就在娘娘廟那兒上學。上了不少年哪,7歲8歲9歲,上到11歲。

定:您男人念完書幹什麼呀?

何:念完書就學徒去了。在海澱南大街的萬順記,油鹽店,學了三年,也不掙錢就管飯。學完徒就留在油鹽店了。

女:我爸學的是做醬菜,各種醬菜都會做,醃的香菜、韭菜、黃瓜,蘿蔔乾兒,辣菜。做得特好。

定:您多大時候說給他的呀?

何:訂婚的時候二十一二歲吧。我比他(老頭)大3歲。我二十五結的婚。

女:我爸和我媽他們原來就有親戚關係。

何:他舅媽是我爸爸的親妹妹,就是我姑姑。來回套著親戚。要不怎麼把我給他呢。我們這一家子都不願意把我給他,說他沒房子沒地,就一人兒,就指著做買賣,一個月才掙4塊錢,我小時候挺嬌慣的,我姑姑都疼我著呢。除我爸爸願意,我爸爸就圖他單一個人兒,乾淨,沒公公沒婆婆,姐姐妹妹都沒有,就不受氣,要是有婆婆不是受氣嘛,早晨起來得請安,晚上睡覺得磕頭。上娘家去,她讓你去幾天你就去幾天,走的時候得磕頭,回來還得磕頭,給這婆婆。所以我爸爸說,這多乾淨啊,你一人兒愛怎麼就怎麼的。

結婚時他舅舅家出錢,他哪兒有錢啊。老虎洞有一個卦攤兒,給合的婚,用一個折子來回疊的,紅的,上面都寫上,有上等,有下等,我和他是中等,人家說上等也不好下等也不好,中等這就挺好的,我也不認字,我聽他們說的。要是下等就寫妨什麼妨什麼,那婚就不能結。我結婚時坐轎子,還有兩人抬著一個鵝,有點心,那會兒叫龍鳳餅,四方的,好像是20斤吧。

定:那時候滿漢不是不能通婚嗎?

何:沒聽說過,沒這一說。

定:您跟他結婚是按旗人的禮兒還是按漢人的?

何:不按旗人那個,按我們家的。我沒裹過腳,外地人才裹腳呢,本地人沒有裹腳的。要裹過腳在旗的不要,在旗的不要裹腳的。

定:您覺得嫁給旗人有什麼不一樣嗎?

何:事多著呢那老頭子。給他做那活兒,差一點都不成,挑活兒挑得厲害。拖著地穿的大棉襖我都給他做過,他等著穿呀,一晚上點著煤油燈,哪兒有這亮呀,一晚上釘一針襻,歪一點兒都不成。吃飯也事兒多,這不好吃那不好吃,中午剩的晚上都不吃,多好的東西都不吃剩的。吃菜都得盛在碟裡,像咱們似的飯菜都盛在一個碗裡,那不成。煮麵條硬點不成,爛點也不成。到死也這樣,邪乎。

女: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灌輸的,我哥哥1946年生的,也這樣,天生就事兒多,一丁點兒活兒都不幹。要吃飯得把碗擱好了,碗擱得不對都不成,還脾氣大。我們就說是基因。

我媽的親侄女兒管我媽叫大爺。我都覺得挺奇怪的。(問何淑玉)管您叫大爺是怎麼回事啊?

何:不是叫大爺好嘛。那不是旗人的規矩嘛。

3.結婚後的生活和孩子

何:我結婚的時候,他(丈夫)學徒就學出來了,可是我們還住他舅舅家,住人家的房,一間房,那也得花房錢啊,還得給他們幹活,做活兒,洗衣裳,我一人洗,使手洗,一洗就是兩大繩子。跟他們在一塊兒住些日子,分出來了,就不在海澱南大街住了,就搬到保福寺去了。搬得離我們娘家近。我就給人做活兒,做多少活兒啊,誰家的活兒都做,誰有活兒給我拿來。我給人做活兒比他還掙得多呢,這一輩子沒少做活兒。

一解放油鹽店就都關張了。那就在家吧,跑口做買賣,到康莊、張家口那邊,買糧食賣呀,在那邊買了糧食在這邊賣,賺幾個錢。好,也不容易,受那個罪呀,說給沒收就沒收了。糧食就不給了。都是晚上去明兒早晨回來。

女:怎麼去啊?

何:坐火車呀。後來糧食給扣了。要不怎麼上冰窖了。老冰窖就在娘娘廟,後來讓北大給佔了。注75

女:他在冰窖入的股,一百塊錢。一開始建冰窖就是他們幾個人建的,有三五個人,入股這幾個人我們都知道,當然別人股大呀,有一個股東,是果局子張三,在海澱很有名的,在下窪子那塊兒都知道。他股份最大,他開的。果局子張三我聽好多老人都說過。果局子是賣鮮果的,蘋果呀香蕉呀,賣水果的。

何:他是冰窖掌櫃的。那會兒有錢吧,也不是太有錢的。

女:還有一個王有國,老肖。公私合營以後就給合了。

何:我們老頭子就在冰窖當會計,有準時候掙錢了。工資55(元)的時候好多年,5口人不輕鬆,再拿點紅利,一月十幾塊錢。

定:還沒算資本家吧?

女:怎麼不算啊,「文化大革命」我們家也掛過牌,老頭掛一小黑牌,「資本家」三個字還是我寫的,我都受刺激。

何:(解放後)我就在家侍候老頭兒,給人瞧孩子。到他死,這一輩子就在冰窖。

女:我印象她在家也不容易,給人看孩子,看姐兒兩個。以後就「文化大革命」了,就不幹了。

何:我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26歲,男孩子,我33歲的時候他死的,要活著這會兒七十多了。

女:您不是說在我哥哥上邊有6個嗎?

何:有一個西瓜胎注76,還有4個都是小月子,流產。沒少受罪。

女:我最大的哥哥是1946年生的。我就這一哥哥。我姐姐是1948年的。我媽生我的時候四十四了,有說這樣生出的孩子身體不健康的,年齡大了生小孩不健康,傻,我覺得我還挺好的。

何:就是本地老太太給接生,也不懂得。(對女)你哥哥活這麼大還真不容易,也沒有奶,吃點小米面,打糨子喂。

女:這老太太有這麼個特點,一輩子沒和任何人發生過口角。脾氣特好,跟街坊,跟家裡孩子包括兒媳婦,從來不跟人爭、罵,沒有。從來不跟人吵架。


《城牆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