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吃

用美味糕點征服他的心吧,穿越女go on!【特色點心】

又到一年穿越季,本時空旅遊公司恢復營業,開門見喜,優惠八折!

按照我大吃貨帝國的悠久傳統,一年之計在於吃,民以食為天。所謂吉祥喜氣,就是飄溢出來的煎炒烹炸的各種美味香氣。我們的唐穿之旅也不例外,特別是很多熱愛穿越的妹子都篤信「要征服男人的心,必先征服他的胃」,懷揣各種食譜去獵殺唐朝帥哥的女客真是不要太多哦!

不過呢,之前我們已經說過了,唐朝沒辣椒,沒土豆,沒炒鍋,沒花生,穿越女們要端出一盆水煮魚或宮保雞丁是不可能的,就算簡單煮個玉米或烤個紅薯都做不到。於是很多妹子另闢蹊徑,打算用「抹茶蛋糕」「奶油曲奇」「北海道吐司」之類的糕點去驚艷唐朝人。

如意算盤打得也很好:焙烘糕點用的原材料不是很簡單嗎?麵粉、油、水、糖、茶末等調味料有啥算啥,馬馬虎虎湊合一下……

可是第一個問題,烤箱您從哪裡去弄?自己搭個燒磚窯湊合?第二個問題,您當烤蛋糕麵包用的麵粉,跟我們平時蒸饅頭做麵條的麵粉一樣?第三個問題,從哪裡去弄強力發酵的「泡打粉」?第四個問題,您知道酥酪、奶油、雞蛋、糖、蜜這些必不可少的輔料在唐朝有多貴嗎?商品經濟不發達的年代,經常是有錢也買不著好嗎。第五個問題,蛋糕托、烤盤之類的工具您也打算自己做是吧……

總之,如果孤身一人穿越到唐朝,我勸您還是別往「西點烘焙女王」的目標去努力了,從燒炭打鐵開始的工程量太大。不過值得安慰的是,「糕點」這個目標的大方向還是正確的,因為唐朝人確實非常喜歡吃點心,特別是那些甜滋滋、油膩膩、花裡胡哨、五彩斑斕的各種糕餅,不但是居家閒食必備,還能成為酒席盛宴上的主角呢!

您不信?那我們今天就穿越到唐朝富貴人家的廚房裡去看看。

落地一睜眼,面前就有個像管家的男子恭恭敬敬遞給您一卷厚紙:「阿郎拜尚書左僕射,上燒尾,食賬擬定,呈娘子過目。」

這一串中古漢語又讓您頭大了吧!哈哈……別著急,咱們慢慢來理解。「阿郎」是唐朝奴僕對自家男主人的稱呼,「娘子」是稱呼有身份的婦女,看樣子您是穿越到這家做了女主人。「尚書左僕射」是什麼呢?具體地說是尚書省的首長,您可以簡單地理解成朝廷等級最高的官員,您丈夫這是剛剛當上大官呢!

「上燒尾」又是什麼?這是個很有趣的風俗,來源說法不一,大多數人相信的故事是這樣:

黃河中下游有個地方叫「龍門」,兩岸峭壁對峙,水流很急。每年春天,黃河鯉魚們溯水而上來到這裡,如果有魚能躍過龍門,立即會有雲雨生成,天火降下擊燒掉魚尾,這條魚從此就化為龍啦!由這個典故生發出來,唐朝人當了大官以後,就像「化魚為龍」一樣,也要「燒尾」,就是請皇帝和同僚朋友們吃飯,這頓飯就叫「燒尾宴」「燒尾食」,大家都來給陞官的人「燒尾」。

請朋友同僚吃飯可以在自己家裡開宴,皇帝卻不是能輕易請得動的。最穩妥的辦法還是把一席山珍海味送進宮裡去,由皇帝自己做主,愛吃的吃兩口,不愛吃的分賞別人完事。這種「往皇宮裡送美食」的行動就叫「上燒尾」啦。

既然是送給皇帝吃的,那當然要聚集當世最豪華奢侈抽風燒包的各類美食,數量龐大,氣勢驚人,所以「食賬」(菜譜)就必不可少。當所有美食按賬目逐一烹製完成、擺放裝置妥當,「食賬」本身也要抄寫在一卷精美貴重的紙帛上,用金玉錦緞裝裱好,跟著食物一起送進宮裡去以備查驗。

現在呈遞給您過目的「食賬」,只是一份草稿,寫在幾張零散的麻紙上。您一頁頁翻看,沒看多久就頭暈眼花了:

「……單籠金乳酥 曼陀樣夾餅 巨勝奴 貴妃紅 婆羅門輕高面 御黃王母飯 七返膏 金鈴炙 光明蝦炙 通花軟牛腸 生進二十四氣餛飩 生進鴨花湯餅 同心生結脯 見風消 冷蟾兒羹 唐安餤 金銀夾花平截 火焰盞口 水晶龍鳳糕 雙拌方破餅 玉露團 漢宮棋 長生粥 天花 賜緋含香粽子 甜雪 八方寒食餅 素蒸音聲部 白龍臛 金粟平 鳳凰胎 羊皮花絲 逡巡醬 乳釀魚 丁子香淋膾 蔥醋雞 吳興連帶鮓 西江料 紅羊枝杖 昇平炙 八仙盤 雪嬰兒 仙人臠 小天酥 分裝蒸臘熊 卯羹 清涼臛碎 箸頭春 暖寒花釀驢蒸 水煉犢 五生盤 格食 過門香 紅羅飣 纏花雲夢肉 遍地錦裝鱉 蕃體間縷寶相肝 湯浴繡丸……」

被這些五花八門、莫名其妙的食物名稱打敗了?沒關係,您先保持淡定,向管家奴僕點頭表示認可,然後提出要去廚房驗看這些食物的製作情況,叫他前頭帶路。

既然是大官的府第,一般都會有很大的廚房。如果院子足夠寬闊,設計又比較合理,那麼廚房會跟倉庫、磨碓棚、柴草堆、雞鴨鵝豬圈……這些功能相近的部分組成一個單獨的區域。

廚房本身也會是一組既高大又寬敞的建築,房樑上吊著風雞燻肉,牆角屋簷下放著醋甕醬缸,若干廚婢庖丁站在高腳桌案後洗剝切剁,幾個大規模的爐灶口呼呼地往外噴著火焰……

娘子您可別站得太近了,您當這是穿越前家裡的天然氣灶、煤氣灶、蜂窩煤爐子?這些快有一人高的大灶都是燒柴草的,很不好對付,一個控制不好,爐膛裡的火苗就從燒火風門口噴出來濺您一身火星,身上的綾羅綢緞可就全毀了。再來個不注意,沒及時添柴,灶裡的火悄沒聲又滅了,正烹製的食物一下子玩完。所以富貴人家廚房裡往往會有專門的「燒火丫頭」「燒火小廝」,別的不管,只管照看這些爐灶裡的柴火,算是技術含量最差、地位最低的奴婢。

不過大灶也有大灶的好處,您看這幾個灶上有三四個火眼,能同時蒸煮三四鍋食物呢。如果不這樣,您手上的食賬裡那大幾十樣佳餚,猴年馬月才能做完送入宮?

對啦,食賬。下面我們可以開始對號入座、對名認食啦!

「『單籠金乳酥』目下如何?」您問管家,他把您帶到一座大灶旁邊,時辰正好,灶上的蒸籠一掀,一陣混合著濃郁奶香味的白霧熱騰騰直衝您臉。

您揮開水霧,定睛一看,這層蒸籠上,只放了一枚金黃油亮、軟綿綿、松趴趴的大包子。聽旁邊廚役講解,是用黃酥油跟麵粉糅在一起做出來的,原來這「單籠金乳酥」就是奶黃大包啊……

這具爐灶其他火眼上,還蒸制著別的食物,您可以繼續視察。「蒸」是唐朝人最常用的烹飪技術之一,蒸出來的各種發面死面、有餡無餡、內餡外餡的麵食(當時統稱為「蒸餅」),也在唐朝點心裡佔了重要地位。

您掀開旁邊的蒸籠,發現又是一籠饅頭,不過很膨鬆、很軟,嘗一個還是甜甜的,有您熟悉的蔗糖味。這糖饅頭叫啥呢?就是您手上食賬裡的「婆羅門輕高面」了。在唐朝,蔗糖製法剛從印度傳來不久,「婆羅門」則是唐人熟悉的佛經裡對印度及印度人的稱呼,這款點心既然以此命名,那估計跟印度和佛教都有點關係,製作技術也挺神秘,比如說,揉面是不是要用恆河水呢……

「娘子看這邊。」廚役又掀開一個蒸籠,向您炫耀他的手藝。這一籠裡是圓形花朵狀的蒸糕,看上去平平無奇,但聽廚子吹噓,這是他用極軟的麵團層層抹上油膏,反覆折疊翻轉了七次,最後做成圓花蒸出來,所以叫「七返膏」。咬上一口,滋味夾糾纏結,鬆軟甜香,別提多好吃了——其實就是現代的「花卷」吧。

您覺得這些蒸點的配料都太單調、太油膩了?那咱們來個華麗清素的。旁邊那一籠,掛著「天花」的簽子——別怕別怕,這個「天花」不是後世那種傳染病啦,全名叫「天花菜」或「天花蕈」,是生長在山西五台山附近的一種菌菇,白色,形狀如松花,很好吃。

「天花」則是一種像包子的有餡麵食,通常餡裡包含米飯。米飯,再配上剁碎的天花蕈粒、一種經反覆調製的香料——「九練香」,一起做成餡,包上面皮蒸熟,就是這款清香四溢的珍蘑米餡包子,不,「天花」啦。

包子餡不但能塞在面皮裡頭,還能攤在外面。您再看這一籠「金粟平」,扁扁平平的蒸餅面上,攤鋪著像金色小米粒一樣的東西,猜猜是什麼?

哎,不用客氣,拈個咬一口吧,吃出來沒有?粒粒滑軟在口腔中爆開,濃鮮迸發……對啦,這可是西元21世紀最流行的世界珍味之一——魚子醬!鮮死人了吧,哈哈……您說這不是整個一魚子醬比薩餅嗎?呃,我不反對您這麼叫,不過跟唐朝人談起來您還是用它的原稱吧,要不然還得解釋馬可·波羅啥的,多麻煩。

用海鮮入味的蒸點,不止這一種。您看那邊還有一籠叫「金銀夾花平截」的,打開看,是用刀切開的一截截小蒸卷。取個來嘗嘗,喲,正宗螃蟹味!

廚子管家在旁邊介紹,這是先把麵團擀成皮,在上面放置剔好的蟹黃、蟹肉,再捲成一個長卷子,用刀切(截)為小段,上籠蒸熟。卷子的橫斷面呈現出黃白交織的顏色,所以叫「金銀夾花平截」——您覺得這老北京雞肉卷,不,老長安蟹肉卷味道怎麼樣?

您說還挺好吃,就是樣子太普通了,蒸來蒸去不是花卷就是饅頭包子,看著不帶勁。行,咱們來看個形狀花哨的蒸點。

開——您瞧這一籠點心!上面是一叢叢燃燒的火焰,下面是淺淺的杯狀,像不像奧運會開幕前大家拿在手裡傳來傳去的那個「火炬」呢?呃,您說更像洋快餐店裡的甜筒冰激凌?隨便啦,這個叫「火焰盞口」,也是蒸餅的一種。

再來一籠既好看又好口彩的「水晶龍鳳糕」。這是糯米做成的糕,糕面用棗子鑲嵌出龍鳳形狀,上籠大火蒸至糯米爆花就可以吃了,米糕白亮如水晶,配上紅瑩瑩的棗子,喜氣洋溢啊。

說了半天,不是麵食就是米糕,有沒有不帶主食的蒸點?

有,有,您看這款「蔥醋雞」,就是用蔥和醋給雞肉去腥解膩後上籠蒸熟的……這邊還有一籠「西江料」,是用西江豬肩肉剁碎蒸出來的大肉丸子……那兒還有一道「暖寒花釀驢蒸」,是用黃酒蒸得極糟爛的驢肉,冬天吃來祛寒氣最妙啦。

呃,您說雞肉豬肉也還罷了,您不喜歡狗肉驢肉之類偏僻奇怪的東西?那個……那您別往這邊走了,這邊沒啥「分裝蒸臘熊」之類的野生動物,真的……

蒸制的食物我們就看到這裡好了。話說您不是喜歡烘焙嗎?唐朝也有烤出來的點心哦!雖然海綿蛋糕是不用想了,但烤個餅啊面啊還是可以的。

烤爐在廚房的另外一個角落裡,您看看,好巨大的一座呢。這種大烤爐叫「公廳爐」,很多官衙裡都有,是用來供給大食堂的,需要一次做出大量食物來給很多官吏同時吃,所以容量驚人。現在爐子旁邊放著不少已經烤好的點心,這一盤長圓形的像雞卵一樣的烤餅,裡面是有餡的,這叫「曼陀樣夾餅」,「曼陀」又叫「風茄兒」,餅的形狀是在模仿這種植物的果實。

烘烤的點心往往有模具,唐朝點心也不例外。這一盤金黃色的像鈴鐺一樣的點心,是麵粉裡攪拌了酥油,灌進模子裡烤出來的,嚼在嘴裡也是酥脆有聲,說不定跟後世一道叫「炸響鈴」的菜有點親戚關係……我說笑話呢您別當真。

當然啦,烤炙的食物也不限於麵點。在您那食賬裡,「光明蝦炙」是烤活蝦,「昇平炙」是烤三百條羊舌鹿舌拌在一起吃,「箸頭春」是烤活鵪鶉,「格食」是烤豆粉裹羊雜,這些都算小意思。烤食裡最壯觀的是這道,噹噹噹噹,烤全羊!

您說在食賬裡找不到這個名字?呃,這只外焦裡嫩、香氣噴湧的羊同志在食單裡叫作「紅羊枝杖」,有點怪哈。

「枝杖」是四腿四蹄撐著烤羊身的意思,「紅羊」呢,因為古人迷信,以為丙午、丁未兩年容易有大災,「丙丁」為火,「未」為羊,所以叫「紅羊劫」。既然這只烤全羊是獻給皇帝的,自然要取個吉利話,總的來說,您就理解為「吃了這只烤全羊能消災化劫」就好了。

除了麵點和肉類,甜食也能烤製出來。食賬裡有個很好聽的名目叫「玉露團」,是用豆粉烤乾,配龍腦、薄荷等香料蒸入味、凝結成霜粉,再拌糖蜜酥酪壓進雕刻木模子裡印花。另一味「甜雪」,也是加蜜烤制的白色麵食。

烤制食物看得差不多了,那邊還有一組煎炸大灶,娘子您這邊來。

站這兒就好,別走太近了。灶上只有一口大鐵鍋,鍋裡盛了不少豬油羊油,正在吱吱地煎炸食物,時不時往外迸點油星。就算油星濺不到您身上,這唐朝廚房裡可沒有吸油煙機,您離太近了不覺得嗆得慌?這地方待久了,自己都快變成燻肉點心了吧……

您手上的食賬裡,用油煎炸的食物也不算少。比如列第三位的那個「巨勝奴」吧,看名字是真猜不到啥模樣,到灶前了,才發現就是油炸的黑芝麻散子嘛。

用酥油、蜜水和面,拉成細麵條狀,麵條外層沾上黑芝麻(胡麻黑者名「巨勝」),重疊扭成粗辮子下油鍋炸熟,這種食物當時又叫「寒具」,後世被稱為「散子」,現在還是西北地區常見的小吃呢。

油炸的點心,往往會起個比較奇怪的名字,像食賬上的另一味「見風消」,做法是把糯米搗成粉,跟蜜汁、酒釀、糖一起揉成薄皮,稍烤一下,掛起來曬乾。等吃的時候,一片片揪下來扔油鍋裡炸熟,撈起裝盤上桌,又甜又脆,入口即消,一邊看電視——呃——一邊看歌舞表演一邊喝酒一邊當零食吃正合適。

做法類似的還有一味「過門香」,是把各種能炸食的米皮啦,面片啦,肉乾果干啦,通通切成薄片,投入沸油裡一燙即出,各種香氣噴湧。再有一種叫「雪嬰兒」的,呃,這個,您先做好心理準備再看啊。

招呼一聲,廚役端來一盤油炸物,您瞥眼一瞧,不由得五雷轟頂,唐僧附身,悲憤高呼:「這明明是未滿三日的孩兒,怎麼能吃人!拿走!拿走!善哉,善哉!」

咳,我大唐群眾沒這麼重口啦,沒災沒難的,誰家吃人肉當點心啊。您再仔細看看,這些小人兒是青蛙做的,用細豆粉糊在蛙骨蛙肉上,下鍋油炸出型,撈上來就像白胖胖的小嬰兒一樣。當然,吃青蛙也挺殘忍不環保的,而且用「嬰兒」來命名點心,細想想背後含義還是不大對勁兒……咱別看這個了。

油炸食品對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啊,要說營養又美味的烹飪方法,還是清蒸水煮比較好。您問:「點心還有水煮的嗎?」有啊,煮鍋在這邊。

這一道水煮的麵點叫「漢宮棋」,做成雙錢形的棋子狀,棋面上還有印花,下水煮熟了吃。旁邊還有一鍋麵片湯,面片都精心地做成了小鴨子形狀,很可愛吧?這叫「鴨花湯餅」。當年《紅樓夢》裡賈寶玉挨了打,想吃的「蓮葉羹」其實就是這面片湯,不過把面片做成了「小荷葉小蓮蓬」形狀而已。所以別看不起疙瘩面片湯,在富貴人家也是很受歡迎的一道食物呢。

說到「羹」,咱唐朝也有。您手上食賬裡有一款「冷蟾兒羹」,是用蛤蜊熬的羹湯,放涼以後食用。還有一道「白龍臛」,是用鱖魚做的肉羹,色白味厚,又鮮又濃,趁熱吃最好。「卯羹」是兔肉羹。

另一款名字看上去很爽的「清涼臛碎」,嗯,主原料是您不太喜歡的野味、罪大惡極的「果子狸」。用狸肉做成羹,熬得濃厚膠結,然後放涼成團,再切碎食用。

「纏花雲夢肉」是用布把醃好的肘子卷壓堅實,用麻繩纏捆,下醬湯煮熟後切片涼吃。「水煉犢」是清燉牛犢肉。「仙人臠」是乳汁燉雞。「乳釀魚」就是「奶湯鍋子魚」。煮燉的葷食味道也是不錯的。

然後說說水煮的甜食,食賬裡有一道叫「賜緋含香粽子」的。粽子您當然吃過,「含香」是指糯米裡拌了各種調料,「賜緋」呢,則是粽子煮熟以後外面又淋了一層蜂蜜,呈現紅色。在唐朝,五品以上大官才能穿紅色常服,皇帝要籠絡不到五品的官員,可以特許他穿紅袍,這叫「賜緋」。用來形容粽子,也是討個好口彩的吉祥話吧。

蒸的、烤的、炸的、煮的,您以為這些就把咱家要進呈入宮的美食品種概括全了?差得遠呢,我大吃貨帝國的烹飪手法一向是奇思妙想層出不窮。比如下面這些:

—— 生拌著吃:「鳳凰胎」,取母雞肚子裡還沒生下的蛋,與魚白(胰臟)一起拌吃;「逡巡醬」,用羊肉和魚肉搗爛製成的醬;「丁子香淋膾」,生魚片或生肉片淋上丁香油吃;「五生盤」,把羊、豬、牛、熊、鹿五種生肉細切,拼成花色冷盤;「蕃體間縷寶相肝」,冷肝切好,層疊拼成寶相花形,疊裝七層。

——醃臘風乾:「通花軟牛腸」,用羊骨髓裝進牛腸裡製出的香腸;「同心生結脯」,把生肉打成回文同心結,風乾食用。

——發酵:「吳興連帶鮓」,用吳興鯉魚未經裝缸發酵製作的一種魚鮓。

——汆煨:「湯浴繡丸」,用碎肉和雞蛋做成大如繡球的丸子,想像成揚州獅子頭就行,下熱湯汆煨成型。

還有更複雜的食物,每一款裡都集合了多種手法烹飪好的多種食材,比如「遍地錦裝鱉」,是先把一隻甲魚蒸煮熟,再用羊脂、鴨蛋黃做一層錦緞般華麗的澆頭,裝飾到甲魚身上。

「御黃王母飯」呢,那是上好的黃米蒸出飯來,澆一層熱騰騰的肉油,再鋪上多種菜餚,做出來的超級雜燴蓋澆飯。您看這一大盆蓋澆飯,那真是量大料多毫不欺客,神馬KFC、吉野家都差遠了!

娘子您已經看得神昏腿軟了?別啊,咱們這邊還有最後一道華麗壯觀的壓軸大菜呢,僅這一道菜,就能佔滿一張大宴會食案!您來看——

「素蒸音聲部」!

「音聲部」是啥呢?在唐朝,宮內外的歌女、樂隊乃至家伎都叫「音聲人」,「音聲部」就是這些人的集合。所以這道點心是用面皮裹上各種蔬果餡,捏成歌女樂人的形象,而且一共要捏——70個!

把70個夾餡面人上籠蒸熟,再按想像中的「蓬萊仙女」模樣成組擺好,回頭沒準兒還要再塗個顏色啥的。這一大組麵點放在箱子、匣子上,浩浩蕩蕩、招搖過市抬進皇宮裡,多給您家主人長臉啊!至於這玩意兒會好吃嗎?呃,這個可能是傳說中的「看盤」,主要當擺設用,用完了再賞給下人充飢……

窮奢極欲的唐朝人啊,願天可汗拯救你們貪吃迷途的靈魂吧!

本篇主要參考資料&深度瞭解推薦:

(宋)陶谷撰,李益民等註釋.清異錄:飲食部分.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5

王賽時.唐代飲食.濟南:齊魯書社,2003

《唐朝定居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