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3節

  32
  工業區一正式投入使用就立刻暴露出了一個大問題。只有廠房,沒有宿舍。這一點不僅賀曙光他們沒有考慮到,就是有相當施工經驗的長城建築工程公司也沒有想到。這一下麻煩大了。在皇鳳崗工業區開工廠的都是外資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人多,用賀曙光從管理書籍上看到的話說,就是基本上都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即便像麥建的新那個組裝玩具廠,也有三十多人,而且按照他的意思,很快規模就要擴大到上百人,如果把整個工業管理區工廠的工人和管理人員全部算上,好幾千人,沒有配套的宿舍,住在哪裡?
  人不是機器,工作一天之後,一定要好好休息。
  現蓋肯定不行。沒錢,沒地方,也沒時間,總不能讓工人站在那裡等他們蓋好了宿舍再開工吧?
  麥建新還好辦,他租賃了一層廠房,目前只用了一半,他就地取材,把另一半簡單地隔了一下,勉強住人。還有的公司租賃了整棟廠房,這時候乾脆騰出一層當員工宿舍用。另外還有一些企業直接在樓頂上架起了鐵皮房充當宿舍。但是,所有這些都是權宜之計,不是長久辦法。
  這時候,陸續有人到村裡來要求租房,但村民不答應,主要是羅沙村的人沒有這個規矩。自己的家,為了幾個錢,就讓不認識的外人住進來,男男女女的,生活習慣不一樣,規矩不一樣,連說話都互相聽不懂,不方便。況且,現在村裡人有錢了,都是股份公司的股東,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家讓外人住,怕被別人笑話。
  這件事情給賀曙光很大啟發。賀曙光認為,出租村民的房子是當前解決工業區人員住房的最好辦法,既解決了工業區人員居住困難,又為村民增加收入,而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就等於村裡有錢了,等於股份公司的實力增強了。別的不說,到時候公司的發展需要用錢的時候,村民也能拿得起。所以,賀曙光認為這是個好事情。至於村民沒有對外出租自己房屋的規矩,賀曙光也想過。他認為那是因為以前這裡是邊防,客觀上根本就不會有人來租房子,就是有,從管理上的要求出發,當時的人民公社也不允許社員這麼做,那時候住旅館不都要個介紹信嗎?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成了風俗,成了規矩,所以,客觀地說,村民不對外租房子的規矩是長期的歷史條件造成的,而現在改革開放了,深圳成立特區了,這裡的外來人口一下子比中國任何地方都要密集了,客觀條件改變了,村民對外出租房子就成了客觀需要了。所以,這個規矩要改。
  賀曙光首先把想法對大佬張說。大佬張立刻就表示贊同。不但贊同賀曙光的觀點,而且還贊成賀曙光的分析。說他以前也感受到了羅沙村的這個習慣,比如他一直住在村委會,如果在他們老家,肯定搭伙住在別人家裡了,但是他並不清楚羅沙村的人為什麼會有這種習慣,現在聽賀曙光一分析,明白了。他堅決支持改變這個習慣,並且相信這個習慣一定能改。他贊同賀曙光的說法,既然形成這種習慣的客觀條件發生了根本改變,那麼這個習慣早晚要改,晚改不如遲改。
  大佬張風風火火,馬上就要去找七叔公。賀曙光問找七叔公幹什麼?大佬張說讓七叔公召開一個村民大會,動員一下,問題就解決了。
  賀曙光和大佬張找到七叔公,把意思一說,七叔公沒說話,似乎很為難。大佬張催七叔公趕快答覆,行就行,不行也給一句痛快話。
  七叔公說,想法很好,但做法不好。
  大佬張問做法怎麼不好了?
  七叔公說:「現在報紙上反覆強調不要瞎指揮,出租房子是村民自己的事情,我們專門開大會動員,不等於是指揮村民嗎?再說,出租房子肯定要收錢,這樣做是不是合乎國家政策我們也沒有把握,上面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精神。」
  大佬張一聽,不願意了,說七叔公保守,還說上面雖然沒有具體的精神,但是總的精神是有的,那就是改革開放,實事求是,現在工業區人員需要住的地方,鼓勵村民出租自己的房子給工業區的人住,就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就是最大的實事求是。上面怎麼能知道我們這裡的具體情況?怎麼能為我們這裡發生的特殊情況給一個具體的精神?
  大佬張說話比較急,聲音也比較大,把七叔公的臉都說紅了。
  賀曙光趕快圓場,要大佬張不要急,七叔公也沒有說不讓村民出租房,只是考慮到村委會再小也是一級基層組織,沒有上面的精神,最好不要輕易召開大會動員什麼事情。
  「是啦,我就是這個意思啦。」七叔公說。
  「不召開動員大會,那你說怎麼辦吧。」大佬張衝著賀曙光問。
  賀曙光想了想,說:「我們帶頭。我先把我自己家的房子租出去。只要我這麼做了,就等於是鼓動了,其他村民一定會照著做。」
  七叔公點頭贊同。說其實早就有村民動心了,只是不好意思帶頭破例,只要一有人帶頭,你看吧,根本不需要動員,馬上就搶著出租。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賀曙光也有點不好意思。但是,這個頭他必須帶,所以,他先找麥建新說,因為麥建新是朋友,說起來方便。
  賀曙光沒有跟麥建新說租房子給他,而只是說大家是朋友,你一個香港老闆,跟員工一起住在廠房裡不合適,還是住在我家裡吧。
  埋建新反問:你家裡有多餘的房子?
  賀曙光說有,說他和老婆住在兒子的外公家,自己家房子空著呢。
  「多大?」麥建新問。
  賀曙光稍微想了一下,說整個二樓全部都可以騰出來,一共三間。
  「太好了!」麥建新說,「那你乾脆全部租給我吧。」
  麥建新告訴賀曙光,由於大陸這邊的房租和人工便宜,他的裝配成本差不多只有香港的一半,所以,現在除了他姐夫外,很多做玩具的老闆都找他,如果村裡能租房子給他的員工住,他就可以把全部的廠房用來搞裝配線,那就是幫了他的大忙了。
  賀曙光回去一說,賀三有些猶豫,說他自己倒無所謂,但賀曙光是董事長,又是黨的人,帶頭自己賺私人的錢,影響會不會不好?
  賀曙光只好對賀三說實話,說由於事先考慮不周,導致工業區只有廠房,沒有職工宿舍樓,麻煩大了,現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村民把房子對外出租,並且說他這樣做是跟七叔公商量好的。
  賀曙光這樣一說,賀三當然就理解了。主動幫著清理樓上的物品。但是,在清理的過程中,賀三還是覺得非常難過,因為賀曙光把屬於他自己和戚福珍的東西全部搬到七叔公家去了。賀曙光這樣做當然是對的,因為既然他和戚福珍現在全部住在七叔公家,而且樓上正好又要全部租給麥建新,他和福珍的東西當然要帶過去。可在賀三看來,這就意味著賀曙光正式到福珍家生活了,永遠離開這個家了,所以很難過。不過,他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把難過放在心裡。
  七叔公的估計沒有錯,賀曙光的行為轟動了全村。幾乎全村的人都跑來了,跑來看熱鬧,看新鮮,更是看村裡對這件事情的態度。那天七叔公也特意早早地趕到賀曙光家,雖然沒有動手,就那麼站著,但即便只是站在那裡,也等於是向村民宣佈:這樣做是可以的。結果,根本不需要做任何動員,第二天就掀起了搬家高xdx潮。彷彿村民早就準備好了,就等著有一戶帶頭,其他人立刻跟上。現在不僅有人帶頭了,而且帶頭的是股份公司董事長,並且村支書親自到場,笑呵呵地站在那裡看,一點也沒有生氣的樣子,明擺著是支持,比召開動員大會還有效。
  賀老二仍然比一般村民領先一步。當天晚上,麥建新和他帶來的兩個香港師傅就般進了賀老二的家。這也是事先說好的。就在賀三張羅著把自己家的二樓出租給麥建新的同時,賀曙光就找到了二叔婆,動員二叔婆把自己家的廂房租給麥建新和香港師傅住,因為他家二樓的三間房子安排工人還勉勉強強,再安排麥建新和香港師傅實在沒有地方了,總不能讓工人有房子住,而老闆和香港師傅沒有房子住吧?賀曙光是在七叔公家對二叔婆說的,二叔婆平常敢做敢為,但是真要碰上這樣的大事情她還需要跟賀老二商量。賀老二本來還沒有考慮好,可一見後院已經開始搬家了,並且看見七叔公居然也在場,馬上就對二叔婆說:「去,對他們說,讓他們今天就搬過來。」這樣,賀老二又算是有先見之明,比普通村民領先一步。
  33
  員工宿舍解決之後,麥氏企業迅速擴大。當然,所謂擴大並不是傳統意義上廠房面積的擴大,工廠還是原來那個工廠,準確地說還是那一層廠房,但人數卻大幅度增加,生產能力自然成倍增長。
  賀曙光問他怎麼一下子增加這麼多?麥建新說他自己也沒想到擴大這麼多。但是沒辦法,不擴大不行呀,這邊的工人工資只有香港那邊的十分之一,而裝配成本主要就是人工成本,所以他的裝配成本就相當的低,這樣,找他裝配企業就特別多,作為生意人,沒有看著到手的錢不賺的道理。
  麥建新還告訴賀曙光,企業越大,他的利潤率越高。
  賀曙光不是很理解。企業越大賺錢越多他能理解,但是利潤率越高他不理解,他懷疑是麥建新說錯了。賀曙光最近看了不少書,對企業的利潤和利潤率能分清楚,他不知道麥建新是不是也能分清楚,因為他發現,香港人的很多說法與大陸這邊不一樣。是不是把利潤說成了利潤率?
  麥建新說他沒有講錯,是工人越多,企業的利潤越大,利潤率也越高。他給賀曙光舉例子。說他從香港帶過來的這兩個師傅,一個人的工資差不多就是這邊二十名工人的工資。
  賀曙光點頭。
  麥建新接著說。說這兩個師傅相當重要,一個幫他管QC,也就是質量檢驗,另外一個幫他管培訓,就是每到一批貨,都由這個師傅把裝配流程畫出來,然後把工人分組,排成生產線,再培訓每組甚至是每個工人到底做什麼,怎麼做,這樣才不會亂,也才最有效率。
  賀曙光再次點頭,表示理解。
  麥建新這才說到問題的關鍵。他說:「三十幾個工人的時候,這兩個師傅少不了,一百個工人的時候,兩個師傅也夠。你說,利潤率是不是大了?」
  這下賀曙光理解了。類似的理論中國老百姓都知道,叫做一隻羊是養,一群養也是養。他就有些佩服麥建新,因為麥建新對利潤和利潤率的理解比他更生動。
  晚上賀曙光跟戚福珍談心,說了這件事情,還說了自己的感受。說這個麥建新和他差不多,也是中學畢業,並沒有上過大學,為什麼對經濟現象的理解比自己更透徹更生動呢?只有一種解釋,就是環境造就人。雖然現在我和他生活的環境差不多,但以前我們這裡是農村,而他那裡是香港,直接接觸經濟活動的機會不一樣,對經濟現象的感覺就不一樣。
  戚福珍也很感慨,更來了興趣。想去工業區看看,想到工廠裡面的生產線上看看,甚至想直接上去當幾天工人。
  第二天,戚福珍真的到工廠看了,還真的在生產線上試了一下。當然,她並不是真當工人,而僅僅只是體驗一下。但即使體驗了一下,也感觸頗深。晚上回來她對賀曙光說了自己的感受。說當初上中學的時候,政治課上講工人階級最有組織紀律性,她還不理解,想著難道我們農民就沒有組織性紀律性嗎?現在理解了,與工人一比較就理解了。沒有組織紀律性不行呀,即便是像麥建新這樣的小廠,還不是正經的國營大企業,如果工人不是被有效的組織,有效地分工,而且有強烈的紀律性,安排這樣做就必須這樣做,叫怎麼做就怎麼做,那麼工廠就運轉不下去。而農民不是這樣,一個生產隊可以種田,一個家庭也可以種田,甚至一個人也照樣可以種田,不需要組織,也不需要分工,就照樣能完成整個生產過程,並且今天高興多干一點,明天不高興就少干一點,無所謂,反正沒有上個工序催著,也沒有下道工序等著,自然就散漫一些。
  戚福珍想出去上班了。
  賀曙光對福珍的想法能理解。一個高中畢業生,年紀輕輕的,總不能就這麼當家庭婦女一輩子。出去見識一下感受一下當然好,很有必要,他甚至想動員村裡的其他婦女全部都到工業區上班,目的不是單純地想掙工資,而是接受工業化生產的組織性紀律性和相互協作性的熏陶。他認為這樣做很有好處,非常必要。他想到戚福珍在生產線上試了一下就能有這樣的新認識,要是村裡的婦女在生產線上實際工作一段時間,對她們真正實現從鄉村到城市的轉變比幹部說教一百遍還管用。
  賀曙光對七叔公談了自己的想法。
  七叔公對賀曙光的想法表示理解和支持。並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這個問題。說上面已經多次說了農村城市化的問題,城市化的關鍵是人的城市化,我們這樣做與上面的精神是一致的。不過,具體到戚福珍出去工作的問題上,七叔公不贊成。他沒有直接說,而是在肯定賀曙光想法的同時,強調這個問題不要一刀切,身體不好的,懷孕的,或正在哺乳期內的,就不一定要去。
  雖然七叔公沒有明確說明不想讓戚福珍出去上班,但賀曙光還是理解七叔公這番話的意思,並且理解七叔公是讓他說服福珍暫時不要出去上班,而不是要他這個做外公的人來說。
  賀曙光說服戚福珍,戚福珍則說不礙事的,早上餵飽了走,中午回來還能喂,中途小傢伙餓了,喂點牛奶就是。
  戚福珍還強調:反正我的奶水不夠,就是我一天到晚在家裡不出門,小傢伙也要補充牛奶。
  賀曙光理解戚福珍的心情,也理解七叔公的心情,這時候雖然承認戚福珍講得對,但仍然說:「我的意思不是不讓你出去上班,而是說等阿鵬稍微大一點,斷奶了你再去。」
  「要去就是現在去,」戚福珍說,「要說不方便,斷奶之後仍然不方便。你以為小傢伙斷奶以後就沒有事情了?說不定麻煩事情更多。」
  戚福珍還跟賀曙光說,現在她還年輕,看上去跟那些打工妹差不多,過幾年年紀大了,就真不方便了。
  賀曙光很想說這是七叔公的意思,但忍住沒有說。一來七叔公並沒有明確說不讓戚福珍出去工作,只是賀曙光的猜測,他怎麼能憑猜測就說是七叔公的意思呢?二來即便七叔公真是這個意思,賀曙光也不能說出來,說出來不是對自己不自信嗎?難道說服自己的老婆一定非要抬出老岳父不可?賀曙光是做父親的人了,又是股份公司的董事長,應當有能力自己解決家庭內部的問題。
  賀曙光還在思考,戚福珍又繼續說話了:「你不是想動員村裡的婦女都去工業管理區上班嗎?如果我不去,怎麼動員別人?」
  「那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比如身體不好的,懷孕的,哺乳期之內的,或家裡實在離不開的,就不一定去。」
  賀曙光這次回答得挺快,但回答完之後立刻就發現了問題,這不是七叔公的話嗎?戚福珍不知道,賀曙光知道。意識到之後,他竟然忍不住笑出來。戚福珍問他笑什麼?賀曙光沒來得及思考,一張口就把秘密說出來,說這話不是我說的,而是你老豆說的。說完之後,又趕快補充,說不是你老豆說的,是我老豆說的。這下,不僅他自己笑了,連戚福珍也忍不住笑起來。
  趁著戚福珍高興,賀曙光說:這事我們再考慮考慮吧。
  戚福珍則說:不管怎麼考慮,反正我是要出去上班的。
  這樣,賀曙光竟然陷入了兩難,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吃過晚飯,賀曙光突然想出來走走,順便回自己原來的家看看。雖然他現在已經住在七叔公那邊了,但他仍然沒有忘記自己屬於賀三這邊家的人,沒有忘記自己當初的承諾,在同母異父的弟弟賀子強能支撐這個家之前,他仍然屬於賀三那個家,仍然充當那個家的頂樑柱。
  賀曙光過到那邊的時候,一家人正圍坐著看電視,見賀曙光回來,繼父賀三和弟弟妹妹都很高興,繼父為他讓座,妹妹賀子英為他倒茶,搞得賀曙光不自在,像外人了。
  賀曙光問:他們都不在?
  「天天加班。」賀三說。說的時候還陪著笑臉,客氣過分。
  其實賀曙光是沒話找話,他當然知道樓上的工人天天晚上加班,這個時候是不可能回來的,只是想用對話打破雙方的拘謹。不過,他這個目的顯然沒有達到,因為賀三仍然很客氣,太客氣了。
  賀曙光覺得這樣不行,首先自己不要把自己當外人,或者說,自己不要太客氣,於是,這時候故意嚴肅了一點,對賀子強賀子英說:「看完新聞聯播就行了,趕快就做作業去吧。」
  賀子英臉微微紅了一下,不聲不響地進去了。賀子強也跟著進去了,但是臨到房門口,又回頭做了一個鬼臉,不服。
  賀曙光沒有跟他計較,假裝沒有看見,等弟弟妹妹全部進去了,才對繼父說:「我不能每天過來,您要監督他們倆學習。如今不比以前了,做什麼都要有知識有文化,能上大學盡量讓他們上大學,現在不努力,將來考不上的。」
  賀三聽了,頭抬起來,看著賀曙光,想表達什麼,嘴巴微微動了一下,但是並沒有發出聲音,倒是房門裡面立刻伸出兩個小腦袋。
  「我不想當大學,我想開汽車。」賀子強說。
  「我想上大學,將來當老師。」賀子英說。
  賀三回頭吼他們,讓他們進去好好做作業。
  賀曙光則說:「不管是開汽車還是當老師,將來沒有文化都不行。」
  「不上大學也能開汽車。」賀子強強嘴。
  賀曙光想了想,認真地說:「不上大學當然可以開車,我自己就沒有上大學,以前不也是開汽車嘛。但是,等你長大了,你的想法就會變,我以前開汽車,現在不是不開了嗎?現在做董事長了。你將來難道不想當董事長或做其他更有技術性的工作嗎?」
  賀曙光這樣一說,倒把問題留給了賀子強,迫使他不得不想了想。
  「不上大學也能當董事長。」賀子強終於想好了,所以說出來的話有一定依據,因為賀曙光就沒有上過大學,也當董事長了。
  賀三發覺了賀子強的不禮貌,這時候又吼他,讓他不要跟哥哥頂嘴,快進去做作業。賀曙光則說不忙,讓他把話說完。不過,賀子強反倒不說話了。
  雖然賀子強不說,但賀曙光還是知道他想說什麼。他主動把話挑明,說:「你是說我沒有上大學也當董事長了吧?」
  賀子強仍然沒有說話,但是卻笑了。賀子英也笑了。
  「我這是特殊情況,」賀曙光說,「矮子裡面拔將軍,村裡人都沒有上過大學,如果村裡人都上了大學,能讓我一個高中生當董事長嗎?」
  賀子強不說話了,用手撓自己的腦袋。
  賀曙光走過去摸摸他的頭,彷彿是替他撓腦袋,說:「我們這裡已經是城市了,現在大家也都有錢了,以後村裡一定很多人都上大學,你不上就比別人差,你願意比別人差嗎?」
  賀子強使勁咬住嘴,搖搖頭,表示不,他不願意比別人差。
  賀曙光說:「所以你要好好上大學,上了大學之後,如果你仍然想開車,也一定比沒有上大學開得好。如果想做其他事情,也一定有更多的選擇,而如果沒有上大學,萬一將來你不想開車了,能選擇的範圍就很小。你說是不是?」
  賀子強仍然像剛才那樣使勁咬著嘴,但不是搖頭,而是點頭,一下一下,認真地點頭。
  賀子強和賀子英重新進到裡屋之後,賀三特意去把房門關好,然後又拘謹了一下,試探性地對賀曙光說:是不是可以把房子再加一層?
  賀曙光剛想回答,工人們回來了,一回來就唧唧喳喳,一大群,而且他們都和賀三一樣,對賀曙光非常客氣,一堆人走進院子,先跟賀曙光和賀三打招呼:「董事長好!大伯好!」然後從院子的一側上樓去了。
  賀曙光和賀三的對話暫時被打斷。
  不僅如此,工人們的招呼聲還驚動了走在後面的麥建新。麥建新本來只是路過這裡,但聽到工人們喊「董事長好」,就知道賀曙光在這裡,因為「董事長」是工人們對賀曙光的專用稱呼,儘管麥建新自己也是他自己公司的董事長,但人們卻從來不這麼叫,而是直接喊「老闆」,所以,麥建新聽見工人們喊「董事長好」就知道賀曙光在這裡,於是,就拐了一下,進來和賀曙光打招呼,同時向賀三問好。
  賀三對賀曙光說:「你去吧,我隨便說說。」
  賀曙光這才發覺,他今天回家的真實動機並不是勸說賀子強好好學習將來上大學的,而正是打算找麥建新說說話的。
  賀曙光對賀三說他知道了,明天再說,然後就出去跟麥建新說話去了。

《三十年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