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行人莫問當年事

你聽得秋色打黃了金井梧桐,夜霜涼透了珠簾不卷。

而今金殿開否誰人奉帚平明,團扇也過了今夏,何用共徘徊?

自是昭陽殿下搗衣聲,白露堂中細草跡。

幾人吊長信。

鄭越神色晦暗不明,嘴角卻兀自帶笑,他忽然放下那封泛了黃的信箋,淡淡地說道:「前朝萬盛年間,太傅隻身到了上華,挖空心思鑽營至上位,是為了我燕祁——後來京州破,庸帝自刎,說太傅是天下第一功臣也不為過。

」他言語中竟然有了歎息的意味,蘭子羽低低地埋著頭,和所有人一起都靜悄悄地聽著他說。

「之後,和樂年間上華集會,朕恐逆賊西戎意圖不軌,乃至太傅鞠躬盡瘁以身犯險,深入西戎,坐鎮我西南江山——這些,朕都記得。

」他看著蘭子羽,復又是看著整個鴉雀無聲的大殿,「不單朕記得,天下人全都記得……可是太傅,你這又是何苦呢?

」「就以此論,便是這金鑾殿你都坐得——」他此言一出,眾人立刻誠惶誠恐地跪下一片,鄭越輕輕地歎息了一句,「你可是好生糊塗啊!」任他語氣悲慟如何,蘭子羽都一動不動,一聲不響。

鄭越深深地吸了口氣,好像要平復自己的心情一般,眼眶微微有些泛紅,他將信紙拿起來晃了晃:「我們都是走過戰亂的人,太傅,亂離人何種光景我們都親眼看見過,如今江南水災連年,哀鴻遍野民不聊生,流民遍地而十室……去之□□也,朕每每午夜夢迴都是滿地餓殍、或有易子而食者,悲聲縈繞不去,你就不動容麼?

!你就不動容麼?

!」後一句他低沉和緩的聲調猛地提高,這一聲好像耗盡了他所有的力氣,年輕的帝王靠在龍椅上,面上有說不出的疲頹顏色。

有人小聲說道:「皇上,保重龍體。

」蘭子羽雙手撐在地上,顯得有些粗糲的關節處泛著青白。

良久,鄭越才閉上眼睛,累極了似的揮揮手,對米四兒道:「拿出來吧,給蘭大人看看。

」米四兒應了一聲,從懷中掏出一份厚厚的奏章,下了大殿的御階,遞到蘭子羽面前:「大人請看……」蘭子羽動作遲緩地伸手接過,良久,才慢慢地打開。

激憤之情彷彿能從紙間透出來一般,這是一封檄文——討逆臣蘭子羽書……逆臣,他忽然有些想笑,當年在上華為燕祁內應的時候,自己是個名滿天下的逆臣賊子,卻從來沒人當面這樣說過,而今,自己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地一心為國為民,卻當堂接過這紙文采斐然,卻字字要命的討逆賊蘭子羽書,又是,何其諷刺。

結黨營私,貪贓枉法,欺君罔上,魚肉百姓——還有獨攬朝政越俎代庖私結匪人僭越廢禮草菅人命……他沒有細細閱讀那些罪狀,而是翻到了末尾,落款的陣容真是龐大——六部九卿的大名幾乎全部橫陳於上——羅廣宇,張勳……這些不用說,還有裴志銘,劉平……世事變化,真是無常。

他微微偏過頭去看自己曾經的同僚好友,所有人都裝作畢恭畢敬誠惶誠恐地低眉順目,沒有人敢和他目光相接。

這怪不得誰,眾人各自泥菩薩過江,保住自己,才是最關鍵的。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眾叛親離,蘭子羽仰頭剛好對上鄭越的目光,深深淺淺,全是看不清的東西。

早年並肩作戰的、看著長大的人……如今已經是,腳下踩著整個江山,不容任何人觸犯龍鱗。

不知道是不是該說欣慰。

鄭越搖搖頭:「這封折子在朕這裡壓了數天了,朕承認自己有私心,就想這麼壓下來,無論如何念你勞苦功高,也要得上善終,可是——太傅,你太傷朕的心了……」他咬咬牙,「蘭太傅,蘭子羽大人,你可有什麼要說的?

」蘭子羽輕輕地笑笑:「吾皇聖明,該說的,皇上和各位大人都說了,罪臣無話。

」鄭越最後深深地看著他,衣袖輕震:「來人,拿下……」「皇上且慢!」終於有人站出來了,本來已經一步上前的侍衛看到這個人,情不自禁地都頓住腳步,相互對視了一眼,又用眼光去請示皇上。

鄭越擺擺手:「冉愛卿,有什麼事?

」冉清桓指尖掐著一個小小的石子,他附近站著跪著的全是文官,誰都沒看清楚這石子是從什麼地方飛進來的、什麼時候飛進來的。

他上前兩步,剛好在與蘭子羽平行的地方站定:「皇上,臣以為僅僅是這些東西便斷定蘭大人與河伯一案有牽扯,著實武斷了些。

」適才種種罪名,羅列在一起都說得上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有名無據,再嚴重不過是證明蘭子羽在朝中人緣不好,了不起罷官免職杖責流放——但都不是致命的,冉清桓看得透徹,致命的一刀只在那三十萬兩的欠條上,蘭子羽如果沒有牽扯河伯一案,如果沒有涉嫌貪污巨額國難財並將米自賢殺人滅口,那麼一切都還是有轉機的——唯一的問題是,怎麼證明他和這件事情沒有關係,而真的沒有關係的話,米自賢那裡怎麼會有他們三十萬銀兩的來往證據。

冉清桓手指尖輕輕地晃了晃,小石子掉落下來:「皇上,事關重大,臣自作主張,還請皇上恕罪。

」「冉愛卿做了什麼主張?

」「對於蘭大人和米大人借銀錢的一事,臣剛好知道些□□,適才罔顧朝禮,私下通知人回府拿了些東西,方才家人不懂禮法,取來東西便不顧場合地把石子丟進朝堂,實在是目無王法,請皇上恕罪。

」鄭越笑了笑:「非常時間非常對待,恕愛卿無罪,只是不知道……你所說□□是什麼,證據又是什麼?

」「皇上不下旨意,未敢闖入朝會大殿。

」「米四兒,去,呈上來。

」鄭越點點頭,扯動了一下嘴角,多少帶點皮笑肉不笑的感覺。

米四兒道聲是,出了大殿,不一會回來,手上捧著一個托盤,裡面是另外一封信,雙手呈給鄭越,鄭越接過來,嗤笑一聲:「這可奇了,又是張借條,各位大人的薪俸莫非都不夠花不成?

」「這倒不是,」這個時候還敢無知無覺地接話的人,除了冉清桓不做他想,「只是家長裡短的,誰都偶爾有銀錢周轉不開的時候,同朝為官,私交好些的,有借有還,倒也不成什麼大事,皇上您說是麼?

」鄭越點點頭:「話是沒錯,可是,冉大人,你告訴朕,這三十萬兩的銀子輕易來往,是居家過活來往的數字麼?

」「皇上有所不知,」冉清桓不慌不忙地道,「您手上現在的這封借條,正是米大人打給臣的。

」此言一出竊竊私語聲立刻嗡嗡地響起來,蘭子羽睜大眼睛抬頭去看冉清桓,後者嘴角掛著笑意:「雖然米大人和臣沒什麼深交,但是都知道臣日子過得吝嗇些,又承皇上厚待,拿得薪俸多了些,留著那麼多銀子在府上也沒什麼用,這才找上了臣,請問皇上,區區八千兩銀子,不算多吧?

」鄭越皺著眉,勉強笑道:「自然是不為過的,只是米自賢找你借錢做什麼?

」「哦,聽說是蘭大人要買房子置地還是怎麼的,」冉清桓看了蘭子羽一眼,對他笑笑,「前些日子不知道蘭大人受了什麼刺激,開始琢磨起自己告老還鄉以後的事情,想趁著眼下土地算得上便宜,在南方鄉下置上兩塊當棺材底,不知道是叫什麼人坑了還是什麼——」他轉頭對蘭子羽道,「三十萬兩啊,不是下官說,蘭大人真是不是稼穡的主,實在是貴了。

」鄭越輕咳了一聲,示意他說重點。

冉清桓接著道:「但是您想啊,蘭大人身為朝廷一品,到處借錢算怎麼回事,說出去多有傷國體,他要用錢,又拉不下面子,怎麼辦呢?

」四下看了一圈,他一雙狐狸似的眼角微微閃爍著些許調侃,被掃到的人卻不知道為什麼,都不由自主地低下頭去。

「所幸平日裡和米大人關係不錯,便托著他出面了,皇上請看那個信封裡面另外一張紙,那個一式兩份,早在臣去蓼水前蘭大人便托著米大人將其中四千兩還給了臣下,剩下四千還欠著,若是皇上派人仔細探查米府,還能找到另外一份一模一樣的。

」他深深地施了個禮,「米自賢是否冤枉,是否和河伯一案有牽扯,臣不知道,但是這三十萬兩的欠條——卻是個誤會。

」鄭越臉色陰晴不定,轉頭看看於卓光,輕輕地說道:「於大人,這便是你辦事不利了,這麼重要的證物,怎麼就沒看到呢?

」於卓光忙跪下,表示立刻派人核實。

其實不用看,結果鄭越也知道,冉清桓說的東西定然是在的,而且恐怕還是某個以休養為名,神通廣大的武林高手親自放進去的——這幾天晚上將冉清桓留在宮中議事的功夫看來是白費了,他請動了櫻颸,還有什麼地方是探不得的?

鄭越頓了頓:「但是蘭大人,諸位大人參你的這一本,上面所列種種,你應是不應?

」蘭子羽深深地吸了口氣,大禮頭點地:「臣自知有罪。

」鄭越點點頭:「朕知道你勞苦功高,是我大景開國元勳,然而法不容情,朕免去你要職,摘去你品位,你服也不服?

」「謝主隆恩。

」「罷了。

」鄭越揮揮手,「退朝。

」他站起來走人,米四兒忙跟上去,在別人看不見的角度,鄭越狠狠地瞪了冉清桓一眼,後者低著頭,只裝做沒看見。

待得人都走淨了,冉清桓才伸手去攙扶蘭子羽,輕聲道:「蘭大哥,地上涼,先起來吧。

」蘭子羽起身,向他深深地拜了一拜,沒說什麼,卻是大恩不言謝。

「我如今只能做到這種地步……」冉清桓頓了頓,「你……」蘭子羽卻笑了笑,不是苦笑自嘲,倒像是解脫了什麼一般,徹徹底底輕鬆了的笑容:「有道是無官一身輕,我現在算是感覺到了,小冉,什麼都莫說了。

」他頓了一下,這才輕聲道:「你不惜以身犯險地救我,這情,來世結草啣環也報不清——我這一輩子算是死有餘辜了,其實……蓼水的事情,多少我是知道的。

」不用他挑明,蘭子羽自來與世家勢力牽扯良多,朝中更是保守一派代表,若說這些人髒兮兮的小動作能瞞過他,倒真是新鮮了,否則他用錢也不會去找米自賢。

「身居高位而不能為民做主……」蘭子羽搖搖頭,「你說我豈不是很該死?

」「蘭大哥……」蘭子羽打斷他,從懷中取出一個小瓶子,晶瑩透亮的甚是好看,他塞到冉清桓手裡:「三十萬兩銀子,我確實是私用的,但是……」冉清桓不明所以地接過來,只聽他接著道:「是為了小晴。

」小晴指的是誰,年輕的人半天才反映過來:「我姐?

」蘭子羽點點頭沒再說什麼,掃視了整個空蕩蕩的大殿,退後幾步,對著高高的、已經空了的龍椅三跪九叩:「罪臣蘭子羽,如今再不能為我聖朝做什麼了,願大景風調雨順、民生和樂,千秋萬代永無凋敝——萬歲萬歲萬萬歲——」他說完起身,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只留一個清瘦的背影印在冉清桓心裡。

至此,大景初年驚動天下的第一大案河伯案,便以首輔蘭子羽罷官為終之後,草草收場不了了之了,這朝堂內外,雕欄玉砌從前朝綿亙到今朝,又將一代又一代地流傳,卻真應了那句俚俗戲謔的話——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無數人或呼風喚雨,或經天緯地,都在這裡留下諸多的遺憾,只給後人剩一個決然或是倉皇的背影。

便是歷史了。

《廣澤舊事·上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