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 上部 第三十四章

大傢都覺得,易青娥這一下,是可以徹底從夥房掙脫出來瞭。當天晚上演完後,這一話題就成瞭全團的議論中心。都說,沒想到人才從夥房給冒出來瞭。晚上吃夜宵時,當地領導請朱主任和幾個老藝人去吃酒,還特別邀請瞭易青娥。

易青娥卸完妝,仍吐得一塌糊塗。頭上勒出的印痕,胡彩香和米蘭兩個人揉瞭半天都沒揉下去。米蘭還對茍存忠開玩笑說:“你看你把娃的頭,都勒成老苦瓜瞭。讓娃將來咋找女婿呢。”茍存忠說:“你放心,咱娃還愁找女婿?你信不信,將來咱娃是王寶釧拋繡球,由咱選,隨咱挑哩。”說得易青娥哭笑不得地捂起瞭臉。易青娥不想去坐席,當地領導還不行,說看瞭戲,村上、鄉上的領導,尤其是書記娘子,都想看楊排風長的啥模樣呢。犟不過,就讓人傢把她接走瞭。

後來易青娥聽說,這天晚上團上吃飯時,大傢都給灶房祝賀哩。宋師還專門熬瞭兩隻雞,弄的黃瓜絲雞湯面。大傢吃得高興,就開起宋師和廖耀輝的玩笑來。有人故意說:“夥房是咋抓新人培養的,團上一天抓到黑,咋就沒培養出個易青娥來?易青娥竟然從灶門洞裡冒出來瞭。給大傢交流交流經驗吧。”宋師隻會咧著嘴笑,一句玩笑話都憋不出來。廖耀輝倒是能掰扯得很。他一邊用飯盆挨個加著湯,一邊說:“這都是宋師一手培養的。光祖這個人,思想覺悟高,天天給娃上課,要求娃進步哩。我就是人傢光祖的幫手,平常敲敲邊鼓啥的。俗話說,有苗不愁長。娥兒是一棵好苗苗,眼看就長成器瞭不是。”有人說:“你都咋培養的嗎?得給團上領導過過方子哩。”廖耀輝說:“咋培養?紅苕長大瞭就是大紅苕,長小瞭就是小紅苕唄。”惹得飯堂笑倒一片。

從鄉下演出回來後,大傢都等著團上放話,讓易青娥回到學員班當演員呢。誰知半個月過去瞭,還是沒動靜。易青娥還幾次碰到黃主任,黃主任就像沒看見她一樣,過去是啥態度,現在還是啥態度,好像啥事都沒發生過一樣。易青娥心裡就有些涼,燒火也沒心思,練功也沒心思,整天都是恍恍惚惚的。

茍存忠和古存孝他們有些不服氣,就又去找朱繼儒副主任。誰知他又在傢裡熬起瞭藥罐子。頭上還是勒著帕子。見人還是病得哼哼唧唧的。拉話也是吞吞吐吐、吊眉搭眼的樣子。古存孝就有些生氣,說:“老朱,你看我來團上都一年多瞭,幹瞭些啥,你心裡也是明明白白的。就說《逼上梁山》沒排出水平,寧州劇團就這瞎瞎底板,你叫我能上出啥好顏色來?這都不說瞭。那《打焦贊》總該是把全團都震瞭吧?幾千老百姓把手都拍爛瞭,臺子都快被喊叫翻瞭,反應夠強烈瞭吧?你也都是親眼看見的事,該不是我古存孝王婆賣瓜吧?老茍,老周,老裘,還有我古存孝,都是黃土埋起脖子的人瞭,還圖個啥前程、啥名分?就是給我弄一朵磨盤大的紅花,戴著又能咋?是能再娶一房啊,還是能當瞭主任、當瞭副主任?可易青娥還小,才十五六歲個娃呀!你團上能不能給個話,放個響屁,讓娃到演員隊裡,正正經經唱個戲,看能成不能成?大傢都做你朱繼儒的指望呢,沒想到,你也是廟堂裡拔蠟——漆黑一團的。我幾個老皮算是求你瞭,給易青娥賞一碗唱戲的飯吃行不行?難道你還要我幾個給你跪下不成?”朱副主任急忙說:“言重瞭,言重瞭,你們言重瞭。易青娥是咋回事,我朱繼儒是看得出來的。我跟你們心情是一樣的。我還是那句老話,娃的錐子尖尖,已經從佈袋裡戳出來瞭,誰也捂不住瞭。”古存孝更加生氣地說:“你朱繼儒都說的是屁話。既然捂不住瞭,那你團上領導還捂著?”朱繼儒就不緊不慢地說:“老古,你相信我說的話,地球是圓的,圓球是動彈的,動彈是有下數的。你都看看報紙,聽聽廣播,弄啥事都要有個氣候呢。快瞭,這娃的出頭之日快瞭。你們甭急著解佈袋口。佈袋口好解,有時一陣風就自己刮開瞭。關鍵還是要看錐子尖不尖呢。尖瞭誰也沒辦法。不尖誰也沒辦法。你們要繼續幫娃把尖尖朝鋒利地磨呢。磨得越尖溜越好,知道不?你都聽我的,絕對沒錯。”

誰拿這號領導也沒辦法。出瞭門,古存孝還罵瞭朱繼儒一句:“這個老滑頭,活該一輩子當副職,活該人傢黃正大每次要把‘副’字咬得那麼重。我就想拿起他的中藥罐子,照那顆尖腦袋,狠狠拍給一下,一回把滑頭的毛病治斷根瞭算球。”

說是說,罵是罵,從朱繼儒副主任那裡出來,他們四個人又開瞭一次會。會上,還拿瞭一沓報紙,相互翻瞭翻,也沒翻出啥名堂來。裘存義就說:“肯定是朱繼儒的推托之詞,這上邊還能看出個啥氣候來。天氣預報倒是有,可從來就沒準過。”最後他們決定:不管“地球咋動彈”,人傢黃主任咋盤算,他們還是繼續給易青娥打磨“錐子尖尖”。把《楊排風》整本戲排出來,不信把這些閻王小鬼震不翻。

易青娥還是那麼聽話。除瞭排戲、燒火,好像也沒有別的事可幹。她就又繼續過起瞭排《打焦贊》時的那種生活。他們先給她排的是《打孟良》。這折戲,本來在《打焦贊》前邊,因為沒有《打焦贊》精彩,作為單獨折子戲,也就很少有人抽出來排瞭。由於有瞭《打焦贊》的基礎,《打孟良》排得十分順利,幾乎才一個多月時間,四個老師就覺得比較滿意瞭。他們認為,該是給娃排大戲的時候瞭。接著,他們就開排《楊排風》瞭。因為易青娥在鄉下舞臺的精彩亮相,團上好多演員都看到瞭老藝人的教戲本事。尤其是那些還有點業務想法的人,就都想找機會,跟老藝人學點東西瞭。因此,《楊排風》想用人,抽調起來也就很方便。反正古存孝始終把握著一點:用其他人,都掌握在業餘時間。不要給團上留把柄,說他們幾個“牛鬼蛇神”,想拉桿子呢。

楊排風不僅有好多武戲,而且還有好多唱腔。這些唱,先由茍存忠老師教套路。茍老師畢竟是年齡大瞭些,唱得有戲味兒,但缺氣力。尤其是男聲學女聲,總顯得有點假,也少瞭胡彩香老師唱戲的那些技巧。胡老師是在省城進修過聲樂的,懂得發聲位置,講究共鳴腔,唱戲好聽。好在茍老師很開通,要易青娥還是跟著胡彩香學。讓胡彩香把楊排風的唱腔,再做些細膩的處理。他說:“演員把戲唱得好聽很關鍵。”但是,易青娥學得太像樣板戲和唱歌的地方,茍老師又會朝回扳一扳,說:“戲還是要唱得像戲。秦腔必須姓秦。要不然,你就不是你瞭。”

就在《楊排風》排得正得勁的時候,米蘭老師走瞭。

米蘭老師走得很急,說是國慶節就要在省城舉行婚禮,並且連工作關系都一回轉走瞭。用廖耀輝的話說:“米蘭是連根從寧州剜走瞭。團上又把一個主角子沒瞭。”

米蘭老師離開的頭一天晚上,把易青娥叫到房裡,除瞭自己隨身要用的東西,幾乎把剩下的,全都交給她瞭。好多年後,易青娥想起來,還覺得自己是發瞭一筆橫財呢。不僅有被褥、澡盆、臉盆、臉盆架子,而且還有一個茶幾,一個床頭櫃,一口木箱子。僅換洗衣服,就給她留瞭大半箱。還有一個坐在桌上的長城牌電風扇,雖然有時得狠狠拍一下才能轉,但在那時,已經是太奢侈的傢用電器瞭。易青娥嚇得都不敢朝走搬,生怕是一種犯罪。米蘭幫她把這些東西,都搬到灶門口後,抱著她說:

“娃,你太不容易瞭!你是跟著你舅帶災瞭。好在時間長瞭,一切都慢慢會過去的。你也乖,把苦吃瞭,我覺得是會熬出頭的。不過,就是熬出頭瞭,唱戲這行也是挺難的。有時啊,其實就是自己人跟自己人杠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呢。你要有精神準備哩。現在看起來難,也許戲唱出名瞭,才更叫難呢。以後你也別把我叫老師瞭,就叫我米姐吧,我也就比你大十來歲。今後有用得著的地方,就給姐開口。姐找的女婿,除瞭年齡大點,其餘一切都挺好的。我關照不上你瞭。你舅在縣醫院被公安局抓走的那天,撲通跪到我面前,當時差點把我都嚇傻瞭,但我馬上就懂得瞭你在你舅心中的分量。這幾年,我也沒照顧上你啥,以後,就更照顧不上瞭。你胡老師跟我一直為爭角色,有些矛盾,但對你挺好的,你就跟著她吧!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心腸真的不壞。她虧待不瞭你的。我想把房裡的穿衣鏡留給她。但我不想直接送去,還怕她不賞我的臉呢。你等我明早走後,給她搬過去吧。舞臺姐妹一場,就算留個念想。”

說完,米老師還嗚嗚地哭瞭起來。

易青娥也哭瞭。

兩人抱頭痛哭瞭好久好久。

米蘭老師最後送給她的東西,還有一本翻爛瞭的《新華字典》。米老師說:

“我們小小的進劇團,都沒上多少學。可唱戲又是要有學問的。最起碼,得認識劇本上的字,知道說的唱的都是啥意思吧。這本字典我本來是想帶走的,已翻爛完瞭,好多頁都是拿糨糊粘起來的。可想想,還是留給你吧,遇見生字就查,查瞭就記下,時間長瞭,也會學下不少東西的。”

她知道,米蘭老師平常是愛學習、愛看書的。她常常坐在太陽地裡,讀著很厚很厚的書。有一本易青娥還記得名字,叫《安娜·卡列尼娜》。

胡老師還經常糟蹋米蘭說:“嘁,鬥大的字,不識一升,還豬鼻子插蔥——裝象呢。”

就在米蘭走後不久,她舅胡三元就回來瞭。

《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