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賢

在《水滸傳》中,宋江第一次上梁山,曾受過他救命之恩的晁蓋便要拜他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堅不肯從,說:「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卻讓不才?」他甚至還聲明,如果晁天王硬要讓賢,那他情願去死。

後人評《水滸》,評到這一段的時候往往就有一種意見,認為宋江十足虛偽,明明心裡高興,卻還要假惺惺地忸怩作態。其實這種分析反而是違背了《水滸傳》的本意,因為宋江在書中乃是正面人物,絕對的男一號,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的所有言行都不能逾越作者所認同的江湖道德規範,而這種所謂的江湖道德規範,核心的東西其實就兩個字:義氣。

行幫各派,義氣為重。晁蓋讓賢是「義」,宋江推辭也是「義」,他們都是在巨大的利益和好處面前互相進行推讓,以此證明自己的價值觀。

作為一個長期闖蕩江湖的綠林中人,義氣二字同樣為張作霖所認同和尊重,所以不管他心裡對做一把手究竟有沒有意思,嘴上一定會堅決推辭。

張景惠不肯罷休,第二天,他把部下都召集起來,對眾人說:「張雨亭(張作霖字雨亭)年富力強,志向遠大,我情願擁護他做團練的領袖,大家跟著他圖個好的前程。」

張景惠這麼講義氣,張作霖只能向宋江老前輩學習。當下他不僅執意不從,而且還吩咐手下收拾行李,表示如果張景惠一定要這麼做,他就只能離開八角台了。

事情驚動了張子雲,他親自對張作霖進行挽留。在二張互相推讓這件事上,則主張從全鎮利益出發,讓全鎮人商議決定究竟誰來當民團的一把手。

在八角台,數張子雲的面子最大,他一站出來,二張都無話可說。接下來一切順理成章,在張景惠的竭力推薦下,鎮上的人都同意張作霖坐頭把交椅,張作霖實在推辭不過,這才接受下來。

得馬者未必為喜,失馬者未必為憂,經歷挫折後的張作霖意外撿到金元寶,從此在八角台站穩了腳跟。這裡也成為他恢復元氣和進一步發展的基地,憑借八角台相對充裕的財力物力,張作霖開始招兵買馬,擴大團練規模。

隨著實力的增強,張作霖同周圍其他幫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一個綽號「項傻子」的「鬍子」與金壽山等聯合,對八角台實施了夾攻。見對方人多勢眾,張作霖忙派湯玉麟帶一部分人到鎮外駐紮,與八角台形成掎角之勢,自己則與張景惠一道在鎮上堅守。

對於八角台這樣的「硬窯」加「紅窯」,「鬍子」通常都是要麼不砸,要砸就往狠裡砸。因為都知道窯裡油水足,一旦「砸響」(打進去)便可以進去花天酒地,縱情享樂,所以在八角台「槍頭子硬」,即便硬攻進去,也要死許多「崽子」(即嘍囉)的情況下,「項傻子」等仍不肯收兵。

就在這一節骨眼上,張作相來了,立刻局勢大變。

張作相是泥瓦匠出身,原來住在錦州柳條邊牆一帶。那一帶在地理上是漢蒙兩族居住的邊界,民風彪悍,向有聚族械鬥的傳統習慣。家族中誰被人打死了,如果停靈不葬,就預示著他們要集合整個家族的力量繼續進行復仇。

有一天,張作相的本家族弟遇上土匪,被打死了。族人便停靈不葬,並公推張作相帶隊復仇。張作相到處打聽仇人的下落,後來得知對方已經入軍營當兵,便緊追過去,找機會幹掉了他。仇人的家屬在當地也很有勢力,馬上到縣衙鳴冤告狀,為躲避官府的捉拿,張作相只得帶上十幾個本家兄弟浪跡江湖,帶著人馬前來八角台投奔張作霖。

張作相的人馬雖然不多,但都很能打,又是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時候,因為他的加盟,張作霖終於擋住了「項傻子」的進攻。

張作霖與張景惠、張作相皆為海城老鄉,且一見如故,有著相當好的私誼。三人於是結拜為兄弟,按照年齡順序,張作霖居於老二,他稱張景惠為「我大哥」,稱張作相為「我三弟」。

加上湯玉麟,張作霖帳下已擁有三員頗為強悍的大將。有人分析認為,張作霖在東北綠林既是晚輩,初起時其力量同其他幫派相比也十分薄弱,後來實力之所以能夠擴展得那麼快,和手下這幾員大將其實有著很直接的關係。

《張作霖大傳:一個亂世梟雄的崛起與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