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南遷延川郭家溝

延川地處陝西省北部,大約位於黃土高原的中部,在延安市的東北部,距離延安80公里。延川縣東臨黃河,與山西省永和、石樓縣相望,北與榆林市清澗縣接壤,西與子長縣毗鄰,南靠延長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清澗及其支流黑龍河自北部、西北部向東南橫貫延川縣境,河流兩岸居民集中,黑龍河及其支流沿岸的永坪川、清平川地勢平坦,土壤相對肥沃,自然條件較好。

延川縣建於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因縣城腳下的一條河——「吐延水」得名,距今有1400多年歷史。

古老的延川縣,與陝北之北的榆林市一樣,都曾經是不同部落更迭和多民族匯聚生息的地方。到明代初期,才基本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群居格局。

千百年來,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這裡的山川,幾經滄桑,備嘗憂患,狩獵牧耕,遷徙往返,爭戰廝拼,屯戍開發……民族的血緣、多民族的生活習慣交相滲透,中原、邊塞文化相互融匯,漸漸形成獨特的黃土文化歷史風貌。

黃河,這條流淌了160萬年的母親河,不僅浩浩蕩蕩地流經延川境內,令延川人見識了什麼是雄奇和偉大;而且,彎折多變、氣勢磅礡的黃河,更像是對延川有著繾綣之心,在延川境內,陡然急轉,形成320度的大轉彎,酷似巨大的「S」形。

這個神秘的河灣造型,留下了一個古老的神話。相傳遠古時,太昊伏羲氏在這裡「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河灣裡藏著兩個小村莊,一邊是山西的河懷村,一邊是陝西的伏義河村。兩個村莊所在的兩個山頭,恰似兩條平放的「陰陽魚」。這個乾坤大轉彎,像極了太極陰陽八卦圖中的「S」,灣道遂得名——乾坤灣。

在黃河5464公里的流程中,有著眾多的黃河大拐彎,彎得最秀麗、最漂亮、最有歷史感和文化感的,當數延川縣境內的乾坤灣了。

造物主竟然有如此的大手筆,隨隨便便一勾一畫,就把奔騰不息的黃河變成了一幅陰陽八卦圖。

罕見的蛇曲景觀,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在延川境內形成的五道大彎被統稱為河曲,科學名字為蛇曲。蛇曲是被河流沖刷形成的像蛇一樣蜿蜒的地質地貌。延川黃河蛇曲是目前我國干流河道蛇曲規模最大、最好、最密集的蛇曲群,是罕見的景觀。它由北而南地延伸,依次是:漩渦灣、延水灣、伏寺灣、乾坤灣、清水灣。五大灣道像兄弟一樣,自上而下,排列如隊,相依相望,構成了黃河峽谷大河旖旎、怪石林立的壯美景象。有著強烈的陽剛之美,帶給人巨大的震動和激盪。

乾坤灣環抱鬱鬱蔥蔥的青山。山上住著人家,炊煙裊裊。岸邊的草灘上,一群黃牛正在河邊飲水。所以,乾坤灣不僅壯美,還是一幅黃土高原的生活圖畫。

延川縣還是中國共產黨在陝西活動和建黨較早的縣份之一,是陝北革命根據地和陝甘寧邊區的中心縣份之一,武裝鬥爭、土地改革、民主建設、擔架運輸、互助生產運動紅紅火火,轟轟烈烈,人民較早沐浴在新社會雛形期的雨露陽光裡。

1940年的春天,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徒步走到延川的王在朝一家老老少少,並沒有精力和時間瞭解延川的這些自然地理風貌,王家但求迅速安定。很快,王家老少融入郭家溝村。

位於延川縣城西的郭家溝村,坐落在黃土山坡上,被兩座土山夾在中間。西邊是東窪山,東邊是小疙瘩山。坡下是一灣清澈的小河,小河對面是劉家圪村,小河緩緩流出溝口匯入文安驛河。河灣裡有許多高大茁壯的柳樹,一棵棵枝葉繁茂,青翠碧綠,樹冠遮天蔽日。這裡,也算是一方便於耕作,利於生息的土地。

郭家溝村圪裡圪大約有八九個院落。從沿山的公路下來,走進村口,跨過那條清澈的小河,再沿著一條蜿蜒的鄉間小道,上了一道坡,一個比溝底高出約20米的院落,就是王在朝一家落腳延川的家院了。

王家一家人同心協力,老少齊上陣,加上鄉政府的幫助,很快開鑿出一孔窯洞,盤了炕,砌了灶,算是有了住處,有了家,又有了可耕作的土地,王在朝一家經歷了短暫的不穩定的遷移艱苦之後,在延川的郭家溝逐漸安定下來。

王在朝的大兒子王玉德忠厚善良,又能吃苦耐勞,年少時就開始擔當著家中老大的責任,協助父親勤儉治家。

歲月不饒人,當王在朝老漢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大兒子王玉德閃了上來,個頭不高,一份好苦力,睜開眼到再上炕睡覺,手腳不停一陣,耕一天地,回家還捎回一大捆柴,連陰雨,別的受苦人睡乏覺,他卻擔土墊圈,滑倒了,爬起來,再擔。更讓王在朝欣喜的是,玉德忠厚善良,待人實在,變工、幫工、運鹽、支前,從不知道耍奸溜滑,老戶們都攀著和他搭伴,不幾年就掙下十幾個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拜識」(拜把兄弟)。有了能撐得起門面的替手,王在朝就退居二線,家政托於大兒。

王玉德沒有辜負乃父的厚望,他主持家務,捨得使力,捨得出糧,也捨得花錢,十幾年間,送老父上山,二弟玉寬和三弟玉富的婚事,都是他一手操辦。事情過得排場體面,等把二弟打發回清澗老家,讓三弟在捨和溝教上書,他多年苦心積攢的家當也耗費殆盡,還累出一身病,此後,他吃苦耐勞的優勢開始銳減,光景漸趨衰落。(高歌《困難的日子紀事》)

王家長子王玉德,在沒有遷移延川時,父親王在朝就在清澗老家用60元錢的彩禮,為他娶了清澗縣趙家溝村一個17歲的小女子——李桂英入了王家門。

這個大兒媳婦,不擅長針線活,卻是心地善良、吃苦耐勞的勤快人。陝北婆姨根深蒂固的觀念,丈夫就是自己的天,賢惠、敦厚、善良、守婦道,是女人的本分,李桂英一一做到了,只是老天爺並沒有眷顧這個好女人、好婆姨、好母親。

自嫁到王家,李桂英就忘記了自己是李桂英,她是王在朝家中的大兒媳婦,是王家大兒子王玉德的婆姨,是王家兩個年幼弟弟的大嫂。從清澗一路跟隨著丈夫王玉德,上服侍公公婆婆,下照顧兩個弟弟,李桂英都是任勞任怨,又肯在山上地裡下力氣地勞作,為王家長子王玉德和家長王在朝減輕了不少的負擔。只是天不遂人願,這個善良的老大婆姨李桂英,自嫁到王家,雖然先後生了三個孩子,到頭卻是一場空:

不是「四六風」,就是一些說不清的怪病早早奪去了娃娃的命,一個也沒有抓養活。王家認定這是命,不能怨天尤人,老大女人心裡開始頗不服順,待到後來也不得不認命了。(白描《路遙身後的故事》)

1947年,王家老二王玉寬返回老家清澗縣。不久,在大哥王玉德和大嫂李桂英的操辦下,老二用毛驢馱回個新媳婦:

老二討回的這媳婦,比大媳婦的身價可高多了,彩禮一萬塊,儘管當時使用的貨幣比多年前貶值了許多。可也是大媳婦的彩禮翻多少個跟頭也追不上的。對此,大媳婦心裡沒有半點不平,而且這老二媳婦是她一手操辦娶進門的,人家模樣俊,身架好,心靈手巧,哪樣都比她強,彩禮不超過她就冤了人家。她的心裡順順溜溜,兄弟妯娌和睦相處。命運也是個怪東西,從開始到後來,在王家倆媳婦之間,它似乎更青睞老二窯裡那個女人。(白描《路遙身後28的故事》)

路遙的親生父母

老二王玉寬娶回來的婆姨名叫馬芝蘭,身材高挑,模樣俊俏,是綏德縣田莊鄉麻地溝村人,天生性格開朗活潑,是個愛說愛笑,又愛唱民歌小曲的俊女子。馬芝蘭15歲嫁給王玉寬之後,18歲為王家添丁續口。她一共生了10個孩子,活了7個,頭胎就是個大胖小子。

清澗縣一帶講究五男二女,認為五男二女是好命,王玉寬夫婦活下來的子女剛好是五男二女——他們有這福分。

這個綏德俊俏女子馬芝蘭,便是後來成為作家的路遙的母親。

《平凡世界裡的路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