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 羅馬帝國的古典文明

在過去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不僅出現了許多像埃及、巴比倫尼亞和克里特這樣的文明國度,其中也不乏像亞歷山大領導的這樣的偉大帝國。希臘和埃及之間的商業貿易把近東古文明中的埃及文明傳播到了希臘人生活的世界中,當然,埃及文明的傳播首先要經過克里特島。波斯帝國是巴比倫和亞述等古文明的傳承者,它悍然向希臘城邦發起了進攻。希臘各城邦團結一致粉碎了波斯帝國的進攻,使希臘的城邦文明進入了輝煌時期。

亞歷山大征服波斯帝國之後,引進同一時代的希臘文明。不僅如此,他還使整個近東地區都受到了希臘文明的影響。雖然黑海沿岸和地中海西部地區也深受希臘化文明的影響,但是它卻是近東地區文明的主要構成之一。

在歷史戲劇的舞台上,羅馬儼然成為下一齣戲的主角。正如第8章所描述的,在北方的伊達拉裡亞人和南方的希臘人之間的台伯河岸,羅馬開始興盛。不久之後,羅馬便征服了整個意大利。隨後它從意大利開始,使整個環地中海地區都臣服在它的腳下,建立了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的建立,標誌著羅馬從共和國時代進入了君主統治時代。第10章向我們講述了羅馬帝國是如何繼承近東地區的希臘文明,又是如何予以融合改善,然後傳到其他地區的。意大利、法蘭西、西班牙以及非洲北岸的廣大地區都受到了它的影響。

第8章 羅馬城邦的興起

一、羅馬興起前的意大利

正當希臘化的文明在地中海東部沿岸盛行之時,一個新的強國正在悄悄地孕育。意大利的一個城市使得意大利邁上了通往世界帝國的道路,這個新興的城邦必然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

意大利諸部落?在青銅時代末期,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如果我們來到此時的意大利,會發現有許多聯盟部落生活在亞平寧山脈西南富饒的平原上。這些意大利部落其實是混居的民族。他們之中,有的人是農夫,負責種植小麥和豆子等穀物,畜養牛群,釀造葡萄酒,而且還給他們的妻子和女兒紡織提供亞麻。而有的人是銅匠,他們能夠用青銅鑄造精美的刀劍和日常生活用具。他們的房屋多是用土和柳條建造而成。居民們從事很多不同的職業,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讀書識字,也沒有人能夠設計一座寺廟,更不用說用大理石建造一座宮殿了。居住在台伯河畔四周群山頂部的拉丁人本是拉提烏姆的一個部落,拉丁語和拉丁法律從這裡誕生並通過羅馬城傳播到全世界。

伊達拉裡亞諸城市?大約在公元前900年,一群探險家,不,或許說他們是一群海盜更合適。他們沿著意大利西海岸向上游航行,在拉提烏姆偏北地區登陸。他們強行佔領了這裡,並且由他們的親族在這裡建造了十幾座擁有圍牆的城市。在歷史上,他們被稱作伊達拉裡亞人,據說他們來自小亞細亞地區。他們在意大利所建立的城邦在歷史上被稱為伊特魯裡亞,在近代又被稱作托斯卡那。

伊達拉裡亞人把意大利文化同東方古代文化聯繫在一起,對於人類歷史的進步具有重要作用,遠遠超過了他們自身的價值。在很久以前,伊達拉裡亞人和希臘人之間的商業貿易便十分發達。希臘人十分樂意用他們的陶器和布匹去換取伊達拉裡亞人的銅和鐵。同樣,希臘人創造的字母、盔甲、戰術,以及希臘的繪畫和雕刻風格也傳入了伊特魯裡亞,伊達拉裡亞人又把這些文化傳入了羅馬。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還擁有巴比倫人建造拱門的手藝以及污水處理技術,不僅如此,後人在他們的城邦內還發現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古文明的痕跡。

希臘諸殖民地?緊隨著伊達拉裡亞人的步伐,希臘殖民者很快便接踵而至。希臘的殖民者主要佔據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地區,持續時間最長的一處殖民地是庫邁。庫邁大約於公元前800年建成,位於台伯河的南邊,與那不勒斯灣北部的意大利西南部其他殖民地相比,還要往北。在公元前7世紀和公元前8世紀之間,殖民地的數量在意大利南部沿海和西西里島地區急速增長,尤其是在西西里島的東部更為突出。敘拉古城實際上已經成為當時最大的殖民地。正如我們所知,西西里島東部和意大利南部地區已經成了希臘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且還是極為關鍵的一部分。後來,這個地區被人們成為「大希臘」,甚至可以說是「更大的希臘」。大約到公元前300年,希臘的許多大城市才被認為比羅馬更為重要,更有前途。可是,此時希臘已經被羅馬征服,他們的文化也被羅馬文化所同化。

二、羅馬城

一個小國寡民的城邦國家?據羅馬古代流傳下來的傳說,羅馬是在公元前753年由被一隻母狼哺育養大的孿生兄弟建成,他們是羅慕洛和勒莫。然而,這畢竟是傳說,近代歷史學家並不相信。羅馬曾經是一個小國寡民的國家,或者可以說是一個城邦。它屢次和周圍國家產生糾紛,甚至是戰爭。它的最後一個朝代是塔克文王朝,於公元前6世紀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據歷史記載,羅馬於公元前509年發展成為共和國。

空前強大的共和國?早期的羅馬是農業國家,農業是羅馬的經濟基礎,所以農人理所當然地成為早期羅馬的頭等公民。在那時候,種地是一個光榮的職業,他們的農田和牧場就在城牆的外邊,他們不僅為自己的國家提供著豐富的資源,還承擔著保衛國家的責任。在那個以農業為主的時代,很少有商業活動和物品間的交易,也沒有用於交易的貨幣,所以他們把牛和銅塊充當交易的媒介。羅馬曾衍生出海洋文明,所以坐落於河流邊的羅馬城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海邊的城市發達,例如:台伯河邊的城市就要比愛琴海邊的城市要落後一些。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對於藝術和文學並不是太欣賞,自然而然也就沒有菲狄亞斯、埃斯庫羅斯、蘇格拉底這些人的誕生。那個時候的羅馬公民文化程度不高,住所也很簡陋,大多是土牆茅屋。

羅馬人相信並供奉著神靈,他們向伊達拉裡亞人學習為神靈建造廟宇,不同的是他們把普通的粗石作為建築材料,而不是像伊達拉裡亞人一樣用花崗石或大理石。但是他們仍然得僱傭伊達拉裡亞和希臘的藝匠,裝飾他們的新建築。而在那個時候,羅馬鐵匠已經能夠製造農具、防身用的甲冑,以及具有攻擊性的武器。

優良的位置?衍生了大河文明的這些地方都很懂得利用便利且豐富的海洋資源,這些便利資源有利於正在發展中的市鎮。台伯河附近的城市相對安全,可避免海盜襲擾,台伯河又為其提供了便利的水上交通,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海上貿易,所以他們有著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台伯河上有一座溝通南北的小木橋,有七個小山丘聚集在小橋周圍,分佈在河的兩岸。這些地方,既適合建造廟宇和宮殿,也是能起到防禦作用的地勢,肥沃的農田分佈其間,為城市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伊達拉裡亞的影響?伊達拉裡亞使羅馬從一個土牆茅屋的村落,逐漸變成一個以方石為建築材料的國家。在完成轉變的過程中,伊達拉裡亞對羅馬的影響是最大的。因為在公元前6世紀及以後,羅馬各方面受到伊達拉裡亞的影響都極為深刻,所以我們推斷羅馬最後的幾個國王可能就是伊達拉裡亞人。伊達拉裡亞人從庫米學得了書寫,羅馬人又從伊達拉裡亞人那兒學得了經過修改後的希臘字母。然而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羅馬人為了增強軍事力量,學得了希臘的方陣。在此以前,羅馬人和其他意大利部落一樣,在打仗的時候,不講究軍事秩序或紀律。然而他們向伊達拉裡亞人學會了用希臘的盔甲、長矛、盾牌等裝備步兵,並且採用密集隊形進行作戰。

羅馬的宗教?早期的羅馬人從事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家戶和農場,家戶是最重要的廟堂,也是一家禮拜之地。每家供奉的神靈都很多,比如祖先的神靈拉裡(Lares),灶火之神維斯塔。除了每家每戶外,城邦也有各自的神。天神朱庇特被認為是羅馬特有的保護者,猶如雅典的雅典娜。最高的女神朱諾是婦女的保護者。門神雅努斯有它的廟宇,打仗的時候把廟門敞開,和平的時候把廟門關閉。而馬爾斯是戰神,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神。

三、羅馬的貴族和平民?

貴族?羅馬是個貴族的共和國,早期的貴族叫作「帕特裡契昂」。貴族的身份是世襲的,只有貴族能在元老院裡得到席位,或擔任最高級的政府職位。貴族在公共禮堂裡當祭司;或是解釋法律,當然,當時的法律還是不成文的。

貴族不僅享有很大的政治特權,而且佔有最大的農場,擁有大批稱為「被保護民」的佃戶,他們在社會上被認為比平民高出一等。平民稱為「普勒布」或「普勒貝昂」。他們大多數是工人、傭人和地位低下的農人。雖然他們都是自由民和羅馬公民,但是他們享有的權利很少。平民們對生活現狀十分不滿,他們不能更多地參與政治,而且債款的利率過高,貴族的牛羊成群地在公共草地上放牧,導致平民所畜的奶牛無處餵養。此外,貴族還把大片公共所有的土地占為私有,導致平民頗有微詞,抱怨連連。

羅馬的主要官職?羅馬的行政機構中最高的職位由兩個執政官擔任,他們是行政長官和軍隊的指揮官。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羅馬行政機構漸漸擴大,在以前的基礎上又選出兩名「財務官」,負責司庫和管理檔案,後來逐漸增至四名。此外又選出「戶籍官」,負責人口普查,徵收稅款,管理公共工程的承包任務。另外,「營造官」負責監督市場、管理街道和用水供應等。公元前4世紀,羅馬又選出一些「司法官」來協助執政官,他們主要在訴訟中充當法官,並且公佈那些應予以實施的法律。此外,除了「營造官」由貴族擔任,其他官員必須由公民大會推選出來,以此來增加公民登上政治舞台的機會。至此,羅馬官制逐漸趨於完善。

元老院和平民大會?羅馬的元老院成員全部由貴族組成,這是一個極有權力的機關。所有的法律和所有重要官職的候選人都需要經過這個機構批准,由此不難看出元老院的權力巨大。與元老院這種貴族政治相對的,是羅馬的平民大會。平民大會的形式是在一直變化的,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式。在公元前5世紀,它主要是平民的集會,稱之為集會,自然不會有太大的權力,更不能和同時期雅典的公民大會相比。平民集會常常只是批准已經由官員們起草好了的法律,已經訂定的條約,公佈已經由貴族領袖們選擇好的候選人。所以這個時期的平民大會可以說是「虛有其表」的形式會議。

平民的進步?平民曾屢次揭竿而起,威脅要退出、脫離羅馬的統治並建立他們自己的政府,雖然這些反抗並沒有成功,但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他們在公元前466年贏得了在平民成員中選舉出的四個新的官員,稱為「保民官」,即保障平民利益的官員。不久之後法律又開始成文化,開始有了有據可依的固定條款,貴族不再隨心所欲地按他們的意願解釋法律,平民大會更為民主了。

到公元前5世紀末,財務官開始可以由平民擔任;公元前4世紀,又有了第一個平民的執政官,從此之後,兩個執政官中必須有一個是平民。在公元前4世紀,平民也初次被選為獨裁者、司法官和戶籍官;到了4世紀末,城邦祭司的職務也允許他們擔任了。這一切改變使得每年有少數平民進入元老院,因為有一些平民擔任著要職,而這些身居要職的高級政府官員退職後都是元老院的終身成員,所以平民開始進駐元老院。在羅馬平民與貴族的利益鬥爭中,顯然平民以緩慢的速度逐漸進軍,擔任官職不再是貴族的特權,平民也開始參與其中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並逐漸活躍於政治舞台。

在公元前287年,平民大會獲得了更大的立法權,因而平民在與貴族的利益爭奪中又邁進了一步。所以,經過了漫長而曲折的艱苦鬥爭,平民和貴族之間大部分舊有的原本不可調和的矛盾逐漸被平民打破了。一部分原有的平民開始變得愈加富有,而且身居要職進入元老院,並打破了以往不能和貴族通婚的禁錮。從經濟觀點來看,一些逐漸發展起來的平民及上層階級同窮苦農人、佃農及城市工人之間,依舊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為解決這些問題,政客們許下了種種諾言以獲得聲望,但是這種口頭承諾依舊沒能讓土地問題和債務問題得到解決,因此,這些問題在未來的許多年裡仍舊困擾著羅馬。

四、羅馬統一意大利地區

正當上述這些政治變化發生的時候,羅馬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幾乎沒有停止過。大約從公元前350年到公元前265年之間,從阿諾河到盧比孔河以南,意大利的全部領土都被羅馬掌控。

羅馬的戰爭裝備?羅馬進行的征服戰爭幾乎都成功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羅馬的戰爭裝備非常精良。羅馬人從伊達拉裡亞人那裡學到了裝備方法,通常擺出配有雄厚裝備的方陣,這在平原作戰中十分有效。但是當羅馬軍隊進入丘陵和山嶺地帶,必須要長途征戰的時候,就採取另一種陣形和裝備方式。在戰爭中靈活變化裝備方式十分重要。正因為如此,羅馬人發明了軍團編製,並在軍隊中廣泛採用這種編制方法,通常一個軍團能分解成若干小軍隊,每一個軍隊都經過純熟的操練,能夠迅速變化成不同的隊形,配置不同的裝備。在必要的時候,軍團能很快分解成小集體,隊伍散而不亂,隨時能重新集合成大軍團。軍團裡的每個士兵都配有頭盔、盾牌和護甲,保護得十分嚴密。士兵手執重標槍,上面裝有銳利的鐵尖,可以遠距離朝敵人投擲過去,如果在狹窄的地方近身進攻,則可使用短劍。在軍團行軍途中,每晚都構築營壘,休整隊伍,嚴密設防。

羅馬的戰士?羅馬的軍事力量多依賴武器完備、隊形變化、訓練防禦等措施,這些都對羅馬軍事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但是,在軍隊裡,人比機器更為重要。士兵們都是在防禦敵人的環境中成長起來,他們早已習慣了四面楚歌,習慣了為活命而戰鬥。隨著羅馬人口的增多,資源越來越匱乏,於是士兵們又要為搶奪土地和戰利品而戰。另外,羅馬人崇拜英雄,他們都會為個人榮譽進行戰鬥。

羅馬和維愛?伊達拉裡亞共擁有十二個城市,其中距離羅馬最近的城市是維愛,位於羅馬北部十二英里。羅馬和維愛之間的矛盾通常用戰爭解決,雙方打了很多年,彼此都不願意妥協。公元前396年,高盧人的軍隊從北方進攻伊達拉裡亞,羅馬趁機攻陷了維愛,將這座城市破壞殆盡。九年之後,羅馬遭受了同樣的厄運,高盧人成功進攻羅馬,並放火燒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城市。對於這件事情,歷史上有不同的記載,羅馬人自稱,高盧人最終被他們趕走,沒佔到什麼便宜。而另外的記載是高盧人拿到了一千鎊金子的贖金,這才退出了羅馬的地盤。

拉提烏姆的征服?不久之後,羅馬從高盧人的入侵破壞中重新恢復實力,而且建立了更大更強的帝國。在拉提烏姆邊境上,羅馬人攻佔了兩個意大利部落,分別是埃魁和沃耳西。其他拉丁城市親眼目睹羅馬的成長和強大,都感到十分妒忌。一個世紀以前,這些城市和羅馬結成一個組織鬆散的聯邦,被稱作「拉丁同盟」。然而一百多年後,其他城市和羅馬之間爆發了戰爭,戰鬥整整持續了兩年(公元前338—公元前336年)。在反覆的進攻和圍困之後,羅馬成為這個平原上毋庸置疑的主人。

薩莫奈人的戰爭?在羅馬的東部,那不勒斯北部的亞平寧山脈中,有一些凶悍頑強的部落,它們由住在山地裡的薩莫奈人組成,逐漸引起別人的注意。這些部落擴張勢力範圍,南下直接進攻平原地區,因為平原地區沿海,而且極為富饒。薩莫奈人的入侵使得那不勒斯和卡普亞驚慌失措,紛紛向羅馬求助。羅馬當即出兵支援這些地區,同時也是為了幫助自己。但是薩莫奈人異常頑強,不容易屈服,雙方的戰爭不但曠日持久,而且猛烈殘酷。羅馬屢次被對方打敗,但是它始終沒有放棄認輸。從公元前325年到公元前290年,這場戰爭整整延續三十五年。最後以薩莫奈人的戰敗收場,羅馬征服了薩莫奈人及其聯盟夥伴。於是這些部落都變成了羅馬的「盟邦」。

征服伊達拉裡亞?公元前280年以前,羅馬征服了伊達拉裡亞的所有城市,比如維愛等,這些城市都變成了羅馬的「盟邦」。而與此同時,高盧人也被羅馬驅逐到盧比孔河以北,他們的土地都被羅馬佔領併吞了。這樣一來,羅馬的北部邊境一直推進到了盧比孔河和阿諾河。

大希臘?在意大利半島南部,一些具有高度文化的城市被稱作「大希臘」,如利基翁、羅克裡、赫拉克利亞、圖裡和塔蘭托。但是,這些城市都不善於戰鬥,城邦公民早已失去希臘人曾經好戰的性格。當時,其他許多希臘城市都與它們一樣,公民不當兵參加戰鬥,而是依靠僱傭異族人上戰場幫他們打仗。不但如此,城邦之間極其缺乏團結,這足以證明它們擁有希臘的風格和特性。城邦之間摩擦不斷,互相爭吵,圖裡曾經請求羅馬幫忙攻打塔蘭托,而塔蘭托又派使者向東出發,渡過海洋向伊庇魯斯求助,當時伊庇魯斯的國王是皮洛士,他年紀輕輕,而且野心勃勃。

皮洛士正像他的名字的含義一樣,性情剛毅如烈火,而且精明強幹。他帶來了一支最好的軍隊,羅馬人從來沒遇到過如此優秀強大的對手。此外,皮洛士還帶來了象群,都是受過軍事訓練的戰象。羅馬軍團從台伯河七丘出兵,卻遭受慘敗。皮洛士乘勝追擊,從意大利南部長驅直入,幾乎一直打到羅馬的城門口。在羅馬城外,皮洛士再度出擊,羅馬軍團被全盤擊潰。然而,羅馬並不屈服求和,反而聯合了迦太基,十分頑強,繼續堅持戰鬥。

這種情況下,皮洛士只能把戰爭持續下去,並進一步把戰線推到西西里島,希望以此打敗迦太基。不幸的是,皮洛士倚靠他在西西里島上的盟軍,但他的這些希臘「朋友」卻背叛了他,沒有提供應有的援助,結果迦太基人將他的全部艦船擊沉,他的艦隊徹底覆滅。當他退兵回到意大利,卻被羅馬人擊潰了。皮洛士只好帶著他的軍團方陣狼狽逃回伊庇魯斯,曾經強大的軍隊只剩下殘兵敗卒。皮洛士變得沉默憂鬱,但也學得更聰明了。不久之後,塔蘭托臣服羅馬,對羅馬開放了門戶。到了公元前270年,整個意大利的南部,都在羅馬的統治範圍之內。

羅馬人都很實際,尤其從戰爭的表現中就能看出來,他們在戰爭中獲得很多戰利品,撥用了其中一部分,建成一條三十七英里長的高架渠,可以很順利地將山上的清水引到羅馬城裡去。

實力政策?對待那些被征服的民族,羅馬人很有手段,辦法非常精明,而且十分成功。羅馬一旦制服對手,通常允許他們繼續保留大部分的土地,並照舊遵循他們自己的法律,用他們自己的習俗管理本地的事務。但羅馬在那些征服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每塊殖民地上大約遷居三千羅馬公民,每個公民都可以分到一小片農場。建立殖民地不僅是為了緩解羅馬人口的壓力,給羅馬人提供充足的土地,還可以確保邊遠地區建有公民社區,這些公民全都對羅馬忠心耿耿。當被征服的民族的確效忠羅馬,並且付諸行動的時候,羅馬會更加寬待這些城市,制定更為仁厚的管理政策,只要它們繼續表現良好,就不斷地給它們增加特權。

羅馬的道路?同時,羅馬也隨時做好準備,應對緊急情況的發生。例如,羅馬修建了平坦寬闊、四通八達的道路。有句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實際上,他們最初修路的主要目的,是想擁有可以從羅馬通向其他城市的道路。真正的用意在於戰爭時軍團能從羅馬出發,迅速向各地進軍,同時也方便羅馬城聯繫殖民地,並保持緊密的關係。然而,羅馬的道路卻成為文明發展進步的大動脈,大大促進了內外交流和商業貿易。換句話說,羅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之後,建立了接觸希臘文明的道路。大約在公元前269年,羅馬人鑄造出了最早的銀幣,貨幣隨著羅馬道路的發展散播到四方各地,道路成了貿易交往的路線,大大刺激了商業的發展。羅馬的第一個戲劇家是一名希臘俘虜,他從塔蘭托被俘,沿著著名的亞庇烏斯大道被帶到羅馬。這條大道一直通往南方,當年亞庇烏斯·克勞狄和薩莫奈人打仗時,為了取得戰爭勝利建造了這條大道。

羅馬的道路往往也帶來機遇,羅馬人能及時地抓住這些機會。當亞歷山大的帝國徹底瓦解時,羅馬帝國正在醞釀和締造中,而羅馬的道路一直將它引向了帝國之巔。

第9章 羅馬共和國的得與失

一、入侵迦太基西部

條條大路通羅馬,顯示了羅馬的強大。按理來說,在這樣強大的國家裡,國民應該為建設自己的家園而更加努力,但是羅馬的農人和士兵似乎沒有這樣的想法。

貪婪和恐懼?羅馬之所以侵佔迦太基,是因為它的貪婪和內心的恐懼。貪婪的是迦太基的財物和土地,恐懼的是日益強盛的迦太基超越自己的國力,最終有一天吞併掉自己。迦太基是布匿人的驕傲、腓尼基最大的殖民地(布匿是腓尼基人的拉丁名稱),歷史要比羅馬更古老,國力也更富足。紫色是提爾著名的代表色調,但是卻逐漸被迦太基的紅色色調所遮蓋。迦太基的紅色其實就是紅色絲織品,這種絲織品遠銷海外,但這也僅僅只是迦太基繁多商品中的一種而已。海濱上每日都有停滿海港的商船和軍艦,大量的商品以這樣的方式銷往海外。龐大的地中海西臨西西里島,東到直布羅陀海峽,但它僅僅是迦太基的內湖而已。相傳,迦太基的一個船長曾經驕傲地說:「沒有我們的允許,羅馬人就不能在地中海裡洗手。」迦太基巨大的財富和日益強盛的國力,其實也是布匿戰爭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布匿戰爭?在公元前275年的一場大戰中,皮洛士戰敗,被迫離開西西里島。他憂鬱地安慰自己,不是自己太弱,而是羅馬和迦太基的聯合太強大了。想到這裡,他突然想到了自己被迫離開西西里島,那麼西西里島這兩方會如何分配戰果呢?認真分析後,他預言羅馬人和迦太基人肯定會為此大動干戈、互相殘殺。對於西西里島,兩方絕對不會妥協讓步,這將成為他們相互爭奪的一塊骨頭。事情果真如皮洛士所想,擁有肥沃田地和富饒城市的西西里島成為羅馬和迦太基首要爭奪的目標,這也正是第一次布匿戰爭的開端。布匿戰爭從公元前264年開始,一直打到公元前146年,這是一場羅馬和迦太基都深受其害的悲劇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中,羅馬人建造了一支艦隊,以此來應對迦太基人。通過艦隊,羅馬可以在西西里島上與迦太基人戰鬥,也可以在海面上與其作戰。公元前260年,雙方在米拉海域開戰。米拉海戰是歷史的轉折點。在米拉海戰中,羅馬表明了它既會是一個陸上的強國,又會是一個海上霸主。但是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根據古代作家的記載,在第一次布匿戰爭的二十四年中,羅馬損失了七百條船,犧牲了二十萬士兵。在公元前241年,迦太基不堪重負,被迫按照羅馬的條件議和。在付出了大量黃金作為賠款,並放棄了在西西里島西部所佔有的一切的情況下,迦太基終於獲得了短暫的和平。

西西里島,一個擁有大量麥田、橄欖林和葡萄園的島嶼,就這樣被羅馬無情地侵佔。在西西里島的管理方面,羅馬沿襲了迦太基的稅收方案,徵收百分之五的農作物收成稅和出口貨物稅。僅是西西里島的稅收,羅馬每年的國庫收入就增加了一百萬元左右。

在之後的幾年中,羅馬不斷建設新的海軍,從迦太基手中奪取了科西嘉島和撒丁島,即使這樣它還不滿足,竟然越過亞得裡亞海,在伊利裡亞侵佔了一個據點。

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了,這場持續到公元前201年的戰爭是一場真正的巨人間的較量。迦太基的巨人是哈斯德魯拔和漢尼拔,而羅馬的巨人是費邊和西庇阿。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的主將是別號巴爾卡(「閃電」)的哈米爾卡爾。他的兒子名叫漢尼拔,意寓「巴爾神的恩典」。漢尼拔九歲時,哈米爾卡爾把他帶進一座神廟裡,漢尼拔發下了誓言:永遠仇視敵對羅馬。也正是這個誓言,漢尼拔和他的兄弟哈斯德魯拔發動了第二次布匿戰爭。顯然,漢尼拔就是這次戰爭中最傑出的人物。

作為統帥,漢尼拔很清楚羅馬和迦太基的利益糾葛,對於地中海西部的控制權,迦太基不可能就這樣妥協下去,羅馬和迦太基遲早會再次開戰。身負替父報失敗之仇,並要踐行自己一生誓言的重任,他故意挑釁羅馬,挑起了第二次布匿戰爭。在公元前219年,他佔領了西班牙的一個城市薩貢托。當時,西班牙是羅馬的一個盟邦。羅馬要求交出漢尼拔,迦太基強硬地予以拒絕。於是羅馬計劃兵分兩路,一路到西班牙同漢尼拔作戰,打敗這個敢於挑釁帝國權威的傢伙,另一路進攻迦太基,給迦太基以顏色。但是漢尼拔提前洞悉羅馬人的意圖,發誓把戰火燃燒到意大利本土。他率領部下戰士從西班牙,經過法蘭西南部和瑞士,由北向南進入意大利。但是由於嚴寒,半數的戰士和全部的戰象都死在阿爾卑斯山脈。當他到達波河流域的時候,身邊只剩下步卒兩萬,騎兵六千。然而漢尼拔並沒有因此妥協放棄。因為他深知羅馬雖然有二十八萬可以上戰場的公民,並且它還能從意大利諸盟邦裡徵調出更多的士兵,但是由於羅馬的慣例,它通常每次只派四萬人上陣,而其中很多人已因多年的和平而基本喪失了戰鬥力。不僅如此,他還會有其他的援軍。正如漢尼拔所預料的那樣,阿爾卑斯山脈南面的高盧人同意和他合作。因為他們正被羅馬侵略,深受羅馬其害,所以想對羅馬來一次狠狠的反擊。在幾個月後,漢尼拔得到了二萬五千個高大的高盧戰士,擁有了叫板羅馬的實力,他帶領這些士兵開始了征戰。

在此後的十五年,漢尼拔在意大利南征北戰,一次又一次地戰勝了羅馬,但是卻始終沒能把羅馬征服,他深知想要征服羅馬需要攻陷他們的都城羅馬城,這樣才有可能征服羅馬。遺憾的是他沒有攻城器械,士兵的身體也不能和城牆硬碰,這樣只會讓他走向失敗。

公元前216年,漢尼拔在坎尼贏得了他最輝煌的勝利。這時羅馬的統帥是諢名「拖延者」的名將費邊,他想用他擅長的側擊戰術來拖垮漢尼拔,以達到勝利。但是羅馬人迫切需要一場勝利,所以費邊的戰術自然是不行的。於是瓦羅接替費邊的指揮權,他毅然決定出擊坎尼。結果,羅馬大敗。據古書記載,漢尼拔在收繳戰利品時,從陣亡的羅馬騎士手指上收集的金戒指就有一斗之多,也有些書上說是三斗。而與漢尼拔大勝相對應的就是羅馬的慘敗,這也是羅馬最黑暗的一天。但是對於羅馬人來說,他們有一種可貴的品質,就是對於戰鬥即使慘敗也絕不放棄,不勝利絕不罷休。

年復一年,在羅馬人頑強的抗衡下,漢尼拔的抗爭之路越來越暗淡。由於常年作戰,他的隊伍不斷減員,得不到家鄉的接濟,而且沒有新生力量加入,他的隊伍越來越小。基於這種困境,他的兄弟哈斯德魯拔試圖從西班牙率領一支軍隊來援助他,但是卻在通往阿爾卑斯山的路途中被殺,軍隊潰散。之後,年輕的羅馬天才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嶄露頭角,成為羅馬名將。他率領羅馬軍隊佔領了在西班牙的新迦太基,然後從羅馬出航進攻非洲的老迦太基。迦太基被迫再次求和,並從意大利召回了漢尼拔。

雖然再次失敗,但是漢尼拔的影響力依然非同小可。回到迦太基不久,他就成立了一支新的軍隊,勸導他的人民繼續同羅馬進行抗爭。但是結局似乎已經注定。公元前202年,他和西庇阿在迦太基背後的扎馬遭遇,無往不利的漢尼拔經歷了生平的第一次敗仗,他的失敗標誌著迦太基的再次失敗。西庇阿打敗了漢尼拔,對於羅馬人無疑是血洗前辱,所以他凱旋的盛況是世界上前所未見的。自從扎馬之役以後,漢尼拔也就被稱為「阿非利加的西庇阿」,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諷刺。再次戰敗的迦太基又被迫付出大筆黃金作為賠款,並且它所有的戰艦,只能保留十艘,其餘的都要交出,除此之外,還要割讓西班牙,包括它豐富的銀礦,最後還接受了最恥辱的一項約束:除非羅馬同意,否則不得再啟戰端。

第三次布匿戰爭?此後,和平地過了若干年。雖然是平靜了,但是迦太基人和羅馬人卻並不安心。巨大的屈辱和不平使得迦太基人惱火。而羅馬人則是整日恐懼、害怕,現在的他們並不害怕被人征服,而是害怕在商業和農業方面有人同他們競爭。所以迦太基的農人和商人在他們看來是必須慎重對待的,一旦在這方面被超越,可能還會有巨大的禍難。在羅馬,有一個極其仇恨迦太基的組織,領袖是名叫卡托的老農。這個老農的性格十分狹隘。他經常在元老院或其他地方進行演說,並且每次都用一句「迦太基必須毀滅」的話作為結束的話語。

最終,這個老農如願以償。公元前149年,迦太基與鄰居努米底亞產生矛盾,於是迦太基出兵懲罰努米底亞的國王。正是這件事給了羅馬借口,羅馬軍團借此開入迦太基。在羅馬的威脅下,迦太基人再次屈服,被迫交出了武器,同時還交出了三百多個貴族作為人質。但這遠遠沒有結束,隨後一個羅馬執政官冷冰冰地對他們宣佈,他們的城市必須毀滅。家園要被毀,迦太基人不能再屈服了。為了保衛家園,迦太基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抗戰準備,把每一塊可以找到的廢鐵都用來鑄造武器,婦女們剪下她們美麗的長髮,用來制弓弦。在此後的兩年,他們緊閉城門,嚴守城牆,頑強抵抗。兩年後,迦太基的城池還是淪陷被毀了。頑強抵抗的人大多被殺,而那些沒有被殺的人被賣為奴隸。為了以絕後患,羅馬人用犁在廢墟上翻了土,並且宣佈這個城市永遠不得重建。

就這樣,腓尼基人最大的殖民地就這樣走向了荒蕪。作為第三次布匿戰爭的戰利品,羅馬獲得了迦太基曾經佔領的部分北非地區——「阿非利加」。至此,長達一百一十九年的布匿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

布匿戰爭的結果?(1)布匿戰爭傳遞了古代地中海世界的文化,傳遞的過程是通過歐洲而不是通過非洲。(2)羅馬作為海陸強權霸主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3)西西里島、科西嘉島和撒丁島、西班牙和西北非洲都是羅馬的統治範圍,在地中海西部它是名副其實的霸主。(4)崇尚希臘精神表現了許多羅馬人對希臘文化的喜愛。(5)羅馬內部有不同階級的衝突,即窮人反對富人,小農反對大農場主,下層社會的群眾反對政府,並且矛盾相當嚴重。

二、征服希臘化的東方世界

希臘化的東方的征服?當羅馬攻佔西方國家時,也對東方世界虎視眈眈。羅馬與埃及的關係相當友好,當年漢尼拔入侵羅馬時,羅馬遭受了大饑荒,埃及及時送去了穀物援助羅馬。羅馬十分推崇希臘文化,他們崇尚希臘精神的熱情和渴望與日俱增。另外,羅馬非常懼怕馬其頓,因為馬其頓國王曾經支持漢尼拔進攻羅馬,他富有雄心壯志,想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

崇尚希臘精神?經過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人更加崇尚希臘精神,這股風氣越來越強烈了。羅馬軍團在西西里島看到了讓他們驚歎不已的希臘文明,那些大理石的廟宇和唯美的雕像,還有繪畫和劇場,都極富有希臘城市氣息。不久,希臘戲劇翻譯成拉丁文,接連在羅馬地區演出。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羅馬懲罰了敘拉古、卡普亞和塔蘭托等地,因為這些城市都在戰爭中協助過漢尼拔。羅馬對它們肆意劫掠,搶走了許多財寶物品和希臘頂級的藝術品。從那以後,希臘的奢侈品在羅馬上流社會風靡一時,人們狂熱地追求著希臘的文學藝術,這種狀況令卡托嗤之以鼻,他跟許多保守派一起斥責崇拜希臘文明的羅馬人,但是最終,卡托自己也開始學習希臘文。

希臘化的東方諸邦?如第二編所述,亞歷山大死後,他的帝國分裂成三部分,也就是三個王國:第一個是埃及,由托勒密統治;第二個是馬其頓,由安提戈努斯統治;第三個是西亞的敘利亞,由塞琉古統治。這三個王國位於東地中海,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之間,它們是當時世界的強國。這三個王國的君主都崇拜仰慕希臘的文藝和學術思想,支持希臘文化在本土發展,因此,三個王國裡,到處都能見到希臘商人和希臘教師。

在地中海區域,除了埃及、馬其頓、敘利亞三個王國之外,還有一些較小的希臘城邦,當時的雅典雖然衰落下去,經濟實力和商業發展都有所減退,並且失去了曾經的領導地位,但雅典在藝術和哲學方面仍舊十分發達,被譽為哲學故鄉和藝術聖地。希臘的海島城邦羅得逐漸崛起,在商業、文化、外交等方面成為希臘的重要中心。另外,小亞細亞西部的帕加馬也發展起來,並迅速趕超雅典,成為希臘藝術的繁榮地,也成為超級強國的首都。那時,愛琴海周邊的許多希臘城市都已經歸屬埃及,雖然,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希臘城邦大多數已經結成聯盟,成為亞該亞同盟的一分子,而位於希臘北部和中部的城邦也都結成同盟,稱為埃托裡亞聯盟。但希臘人獨立自主的舊傳統仍然沒有發生改變,這些城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各自的獨立性。

科林斯的歡慶?公元前196年,召開了地峽運動會,許多希臘城邦都派來了運動員和觀眾,場面極其熱烈。這時候,羅馬執政官站在一大群觀眾面前,宣佈科林斯和其他希臘城邦已經擺脫了馬其頓的控制,從現在開始重新獲得自由。全場立刻爆出雷動一般的歡呼聲。在不久之前,馬其頓國王為了實現成為亞歷山大的夢想,他率領軍團方陣,試圖征服希臘世界。馬其頓的出征震驚了埃及、羅得、帕加馬、雅典,以及埃托裡亞同盟成員,他們無計可施,只能求助於羅馬。而羅馬人對希臘文化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他們對所有的希臘城邦都抱有熱切的關心之情。羅馬的政治家們商討之後,都認為應該出面制止馬其頓國王的侵略行為。因此,羅馬將繪有金色飛鷹的軍旗高高舉起,強大的軍團嚴陣以待。最後在庫諾斯克法萊山,也就是俗稱的「狗頭山」,羅馬軍團打敗了馬其頓的軍隊。

羅馬大獲全勝,但是羅馬人顯得十分寬厚仁慈。四年前羅馬在對抗迦太基的戰爭中,搶奪了很多土地,並要求迦太基支付巨額黃金作為賠償。而這次羅馬卻什麼都沒要,反而保護了希臘諸城邦,並給予它們更多的自由和權利。這樣,羅馬成功地扮演了大姐姐的角色,與此同時,羅馬人進駐科林斯執政,成為希臘的擁戴者和保護人。

安條克?那時,敘利亞國王安條克侵略希臘,羅馬採用了同樣的方法和手段對待他。羅馬軍團打了一場著名的戰役,在溫泉關戰場上擊敗了安條克。公元前190年,戰爭發生的第二年,阿非利加的西庇阿率領羅馬軍團一路追擊安條克,將他趕到小亞細亞,最後在馬格尼西亞徹底摧毀了安條克的軍隊。安條克的野心其實是受到了漢尼拔的鼓舞,雖然那時漢尼拔已經被放逐外地,但羅馬仍將他視為敵人。更糟糕的是,埃托裡亞同盟曾經答應過,要幫助安條克征服其他希臘城邦,而在戰爭打響之後,安條克的「同盟夥伴」全都背叛了他。希臘人之間的這類糾紛極其常見,他們互相敵視,彼此拆台,而且沒完沒了,這種情況今後勢必還會發生。

還有一件事情十分有意義,也應當予以注意。羅馬擊敗安條克之後,雖然沒有吞併侵佔他的土地,但是卻劫掠了很多物品,羅馬軍隊從戰場上帶回了不計其數的戰利品。這件事情表明,羅馬將來還要進行一次次的出擊,可以料想到,他們必定會這樣做,再次攻擊其他城邦。卡托念念不忘的就是戰利品,而其他羅馬人參與戰爭也是為了有利可圖。因為他們認為,既然羅馬公民為了戰爭繳稅,他們的軍隊就應該在東方戰役中獲得好處,搶奪領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公元前168年,羅馬打敗了馬其頓另一個野心勃勃的國王。這次羅馬採取了新辦法,這是為了掌控馬其頓邁出的具有決定性的一步,羅馬將馬其頓分割成四個共和國,他們每年都得向羅馬繳稅上貢。透過懷柔的絲質手套,各國仍能感受到羅馬堅硬的鐵掌壓迫。

科林斯的傷心日?公元前146年,羅馬軍團徹底洗劫、焚燬了科林斯五十年前的歡樂場面。與此時的殘垣斷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於科林斯而言,這是一個傷心的對比。此時,曾經寬大仁慈的保護者已經變成殘忍暴虐的征服者。

征戰的雙方都有過失,羅馬人信誓旦旦地聲稱,要給希臘諸城邦自由和自治權利。同時,羅馬也希望希臘諸城邦尊重它的主導權,要求諸城邦最大限度地服從羅馬的意願。此外,羅馬給予的自治權力往往是偏袒希臘城邦的貴族,而那些民主派得不到實際的好處,自然會聯合起來與羅馬對抗。顯然,希臘的貴族和民主派相互對立,水火不容,而希臘諸城邦之間也是彼此仇視忌妒的。第三次布匿戰爭時,羅馬疲於奔命,希臘城邦之間也紛亂不休,而科林斯和亞該亞同盟成員看準了時機,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入侵斯巴達。然而,他們判斷失誤,羅馬軍團擊垮了它們的同盟,因此導致了致命的結局。公元前146年,科林斯在大火中被焚燬了,這對所有希臘人來說,都是一個觸目驚心的警示:任何人都必須尊敬羅馬的權威統治。

我們可以看到,科林斯和迦太基是在同一年(公元前146年)被羅馬毀滅的。經濟上的動機大概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這兩個城市在商業上極其發達,成為羅馬的競爭對手。

比這早一兩年的時候,馬其頓已經被征服,成為羅馬的一個附庸行省,並在羅馬總督的統治下生存。馬其頓被攻佔的原因,是由於它的國王野心勃勃,竟敢公然反抗羅馬的權威。

米特拉達特?東方的國王們都野心勃勃,就像我們已經知道的,敘利亞的安條克和馬其頓國王曾經是怎樣惹怒羅馬的,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挑釁了羅馬的底限,將它從保護者轉變成征服者。他們對此事的推動作用,不亞於那些爭吵傾軋的民主派。另外,蓬土斯的米特拉達特也進一步推動了局勢,儘管他可能是無意的,而且也不情願獲得這樣的下場。蓬土斯是一個小王國,它位於黑海區域,靠近南岸。公元前89年,羅馬和它的盟邦在意大利半島上猛烈交戰,米特拉達特趁機展開偷襲,在小亞細亞進攻羅馬的一些同盟友邦。當羅馬徹底解決了意大利的糾紛,就回頭攻打米特拉達特,狠狠地懲罰它。雅典和米特拉達特站在同一陣營,同盟還有其他一些希臘城市,通通受到了羅馬的嚴懲。這些城邦被迫向羅馬繳納巨額款項,同時還要納貢,割地賠償羅馬。短短幾年之內,米特拉達特王國便淪為羅馬統治的一個行省。羅馬在攻擊米特拉達特的戰爭中,派出了最為傑出的兩名大將,那就是蘇拉和龐培。

此後不久,敘利亞也難逃被羅馬征服的命運,並淪為羅馬帝國最重要的行省之一。這樣,小亞細亞地區的許多城邦都喪失了土地和主權,接二連三被羅馬納入統治之中,它們要麼成為羅馬行省,要麼成為向羅馬納貢的附屬國。

三、經濟和社會的變遷

階級衝突?布匿戰爭加劇了羅馬階級間的衝突,這是戰爭導致的最壞結果之一。在戰爭時期,元老院的權力很大,管理著外交和軍事事務,令公民大會和平民保民官的權力喪失。在經濟生活上,富人財富的迅速增長和貴族政治的復活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生。戰爭時期,狡黠的承包商人往往會趁此抓住機會,大舉斂財,導致商人和農人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而在農人代表羅馬參加戰爭的同時,其中很多人卻喪失了自己的農田,戰爭最終獲得的勝利果實也被他人奪走了。

元老階級?羅馬的東征西伐,大大地提高了少數貴族家族的富裕程度。這些家族的成員獲得了元老院大多數的席位或是政治、軍事方面的要職。貴族們也喜歡將新獲得的財富投資到農業的大規模生產中,來謀求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後,一方面,羅馬在新征服的行省中獲得了很多土地;另一方面,在意大利也有很多屬於羅馬的土地。這些土地被以三百到六百畝的標準來劃分,一塊一塊地出租給農人,但是大部分土地卻被富裕的大牧場主所佔有。這些大牧場主沒有取得土地的法律依據,並且也不用繳納地租。牧場交由奴隸來看管,而主人們卻在羅馬過著奢侈的生活。有時候主人們也會去自己的牧場,在他們稱為別墅的豪華鄉間公館裡住上一個季度。這些別墅裡有許多房間,房間裡鑲嵌著的地板,有大理石材質的柱子,還有美麗的花園、浴室、游泳池和噴水池。

希臘哲學正在被人們接納和傳播,奢侈品也逐漸為更多人所喜愛。那時的羅馬居民對古羅馬的那種強烈的正義感,以及對古代神靈和傳統習俗的尊敬都在減弱。離婚的人數在不斷增多,道德敗壞的人數也居高不下。伴隨著希臘文化精髓的傳播,損壞羅馬共和國基礎的各種力量也在慢慢滲透。而這些邪惡的力量主要影響著控制政府的元老階級。

有產者?布匿戰爭也大大增加了羅馬有產者的力量。這些有產者並不是元老階級的貴族地主,而是富裕的城市商人。有產者,即羅馬資本家,是暴發戶,也被稱為騎士。他們還沒有進入元老貴族階層。這些有產者並不全是羅馬本地人,有些是來自各行省的商人,還有很多是希臘或敘利亞血統的自由民(以前的奴隸)。這其中又有很多是包稅人,就是指承包政府批准的各項公共工程或一定地區收稅工作的人。包稅人也有他們自己的支持者,大將龐培就支持著一個包稅人,另外一個支持者是口若懸河的雄辯家——西塞羅。

農人?在元老和騎士們的財富和影響力不斷增加的同時,意大利的農人們卻在過著愈加艱難的日子。農人指的是在自己的小農場上耕種的人,他們一度是軍隊和國家的重要力量。農人既是糧食的供應者和戰士,更是擁護民主的公民。但是農人的數量因戰爭期間戰士的大量傷亡而大大削減,他們的農場也因戰爭被拆毀了。於是農人們只能零散地聚集在羅馬城裡,許多人飽受債務的困擾。但自由民還是佔有很大的比例,這些自由民裡有些是自耕農,另一些是大地主的佃農。這些農人進入羅馬城最重要的意義,是讓意大利擁有了更多的大塊地產、大理石別墅、離地領主和非本地出生的奴隸,它已經不再是一個主要由小農場和強壯的農人即公民構成的地方了。

奴隸?那些在戰爭中被俘虜的人最終都成了奴隸。有好幾千人被海盜所擄劫,然後在奴隸買賣中心羅德斯島上的奴隸市場中被賣出。大多數的奴隸被帶到意大利,安排在農場、橄欖園、葡萄園、牧場或工廠裡勞作。有許多奴隸是希臘人,那些特別有教養的希臘人主要的工作是抄書、教小孩子們功課或者是去當羅馬紳士們的顧問和門客。像大將龐培那樣的百萬富翁甚至可以用他的奴隸和佃農組建一支軍隊。正如他所說的,他只需要在地面上跺一跺腳,就可以召集來成千上萬的士兵。

士兵?軍隊正在逐步趨向職業化。它不再是由農人臨時組成。農人大部分時間都在種地,只是有時會在短暫的突發戰爭中充當士兵服役。當人們不得不連年地遠離家鄉去亞洲或法蘭西打仗時,士兵才會成為農人的首要身份。為國參加戰爭對於士兵和他們的將軍來說都是要為之奮鬥一輩子的事業,他們必須從戰爭中努力建立功勳來獲取榮譽和相應的報酬。

無產者?那些包括奴隸在內的不佔有財產的階級都被稱作無產者。他們大多是依靠體力勞動或販賣小商品來謀生。但有很多人並沒有正常的工作或謀生的行業,一旦落入失業的境地,他們就只能到處奔走,為謀求生路,不管接到什麼活兒,都要去做。在羅馬城高大輝煌的建築之下,隱藏著無數個貧窮的聚居區。許多貧民租住在骯髒擁擠的房屋裡。房屋正對著狹窄的街道和曲折的胡同,生存環境很不樂觀。這些貧民窟逐漸成為威脅羅馬社會穩定的一個安全隱患。

無產者在羅馬政治中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一個候選人如果十分富裕,能夠拿出大筆錢財來賄賂無產者,或很聰明做出土地隨便占、麵包不要錢、借債不用還之類的漂亮承諾,他就可以獲得一些無產者的支持和擁護。

四、煽動與獨裁

羅馬的無產者階級,可以利用土地、穀物、權力來爭取,而且他們很容易被金錢誘惑,被人賄賂收買。羅馬的騎士階級十分富有,但是卻迫切地希望在政府裡受到更多的重視。羅馬的貴族階級是元老,想盡辦法要保持它的古老特權。羅馬還有這樣一些傲氣的將軍,他們在戰爭裡經常屢建奇功,卻還想要新的勝利,並且整日沉醉其中無法自拔。這樣下去,想要建立一個公平安寧的政府肯定是越來越困難,而那些雄心勃勃並頗有才華的人物,則越來越容易成為煽動家和獨裁者。

格拉古兄弟?那些富有雄心的政客並不都是壞人,大多數政客希望做些好事。他們雖然有時也做出一些不夠明智的舉動,但目標往往是好的。提比略·格拉古和他的弟弟蓋約·格拉古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他們來自阿非利加,出身貴族,是西庇阿的孫子。然而他們卻支持無產者,而且站出來為他們說話。

在公元前133年,因為提比略·格拉古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政綱,所以他被人們評選為保民官。他的建議是:富人佔用公有土地作為牧場,面積不能超過1000尤格拉(666英畝)每塊土地。然後剩下的公有土地就將它劃成小農場,將它們分給沒有土地的公民,並且政府應為公民貸款購買農具和牲畜。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之後,這個建議就被推翻了。因為擁有土地的富有元老們利用另一保民官的建議把這個建議否決了。提比略並沒有放棄,隨後進行了反擊。他敦促平民大會把那個保民官罷免了,而且他的那些有關土改的法案也獲得通過。但是後來,一個元老及其同夥帶領他們的武裝奴隸對他進行襲擊,並將他殺害。原因是他無視元老院和憲法,並且他想要爭取連任,參加了保民官的重選。所以,元老們將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導致他因此喪命。

十年之後,蓋約·格拉古被人們評選為保民官。他是提比略的弟弟。他慫恿平民大會重新制定推行他哥哥的土地法。接著他提出的很多有利於無產者的措施也得到通過。他建議修整道路,因此運輸道路得到了改造,從外面運送農產品進入羅馬更方便了。同時,他建議無地的羅馬人去建立新的殖民地,並將他們遣送到迦太基、卡普亞、塔蘭托等地。他還採取了一項新措施,以市價一半的價格向羅馬貧民出售穀物,顯然,這是一項十分激進的措施。

這些激進的改革導致經費嚴重不足。蓋約建議通過制定一條法律,想辦法增加羅馬在亞洲地區行省的稅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改革所需的經費。亞洲的稅款將由包稅人和承包者收取,他們都是資本家,因此這個建議獲得資產者一致好評,都拍手稱讚。另外,他又建議把羅馬公民權的地理範圍擴大,包括拉丁和意大利諸盟邦,也就是所有意大利的人民都包含在內。這個建議大大地提高了蓋約·格拉古聲譽,雖然最終並沒有真正實施。

他在政治上的努力使他風靡一時,成為無數無產者的偶像。於是他再度當選為保民官,並且成為羅馬政治上的「領導者」。但他也給自己樹了敵人,特別是在元老院,這當然是不可避免的事。在他競選第三任保民官期間,他離開羅馬去迦太基建一個殖民地。而這時他的對手趁機在競選上發動暴亂,擊敗他的競選計劃。在他返回羅馬時,正好趕上城內鬧事,元老們和他們指使的奴隸們趁著混亂將他殺害(公元前121年)。幾年之後,格拉古土地法被修改,小農場的分配措施也停止實施。而元老們擁有的牧場和種植園一直都絲毫未動。

馬略和軍隊?格拉古兄弟未能保持住自己的政治權力,因為他們只有無產者的選票和支持,可謂勢單力薄。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做一個羅馬獨裁者,就必須擁有一支軍隊。凱尤斯·馬略就是一個經典例子。凱尤斯·馬略只是一個騎士,因為承包工程而變得富有。雖然他不是貴族,但是他在公元前107年被選為執政官。馬略作為執政官屢建戰功,因而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地位步步高陞,名聲煊赫一時。他擊潰了努米底亞國王朱古達,同時又挫敗意大利地區凶悍的日耳曼部落。日耳曼部落是從北部入侵的辛布裡人和條頓人。當初蓋約·格拉古只有兩年掌權時間,但是馬略卻當了六年的執政官。他們有明顯的區別,沒有一支軍隊為蓋約·格拉古效力,而馬略卻有一支為他賣命的軍隊,還擁有許多朋友和追隨者,一直跟隨他到從政壇退出。

社會戰爭?馬略卸任後,意大利人民為了爭取自己的公民權利陷入了一場衝突。這場衝突通常被稱為社會戰爭,但是把它稱為意大利內戰也許更準確一些。由於羅馬拒絕把公民權擴大到意大利其他地區,所以此次內戰從公元前90年一直持續到了公元前88年。經過三年的戰鬥,羅馬不是以武力取勝,它依靠和平外交的手段進行壓制,把已經建立起來的和與它敵對的共和國都壓了下去。羅馬賦予所有投降者公民權利,以此贏得了勝利。從此以後,意大利就是羅馬,所有的意大利人都是羅馬人了。

蘇拉和他的公敵宣言?身為貴族的科爾奈利烏斯·蘇拉曾經跟馬略學習過軍事。後來,他在意大利內戰時統率軍隊,贏得了諸多聲譽,而馬略的聲譽下降了許多。當羅馬打算出兵東征米特拉達特時,他和馬略都特別希望能統率這支軍隊出征。但是此時蘇拉率領他的軍團剛和意大利人打仗歸來,氣勢正盛,馬略及其支持者失去了機會,只能放棄。於是蘇拉在元老院的祝福下,帶兵東征。

等蘇拉再回到羅馬時,已經是四個年頭之後。他在希臘和小亞細亞連續取得勝利(公元前87—前83年)。然而他發現自己的政敵,也就是馬略的朋友們,已經沒收了他的財產,還剝奪了他的公民權,他的朋友和支持者也慘遭殺害。於是蘇拉開始了令人驚駭的報復,他一天接一天在羅馬廣場上公佈名單,並將名單上的人宣告為公敵。而「宣佈為公敵」的意思是說,他們的公民權被剝奪,財產將被沒收,性命也要被殺害。幾千名政敵就是這樣被他迫害而死。另外,蘇拉用土地和別墅來報答支持他的兵士和支持者,這些財產都來自被他推翻的政敵,其中許多人是富裕的騎士。

蘇拉成為從公元前82年至79年的獨裁者。最大的原因是他有軍隊和貴族作為後盾。雖然他可以被稱為國王或皇帝,但他依然保有卡托式傳統的樸實風格。他制定了改革政策,並略加修改,使之適應世界帝國的需要,而他的目的則是為了恢復元老院的貴族統治。毫無疑問,他相信自己已經把羅馬政府安置在牢固的基礎上,接著他就退休回美麗的別墅裡安享晚年,第二年他就安心地死去了。然而,人們不久就忘記了他制定的法律,因為還有別人期望著做煽動家和獨裁者。但是人們卻記住了他給世人樹立的好榜樣。

克拉蘇和龐培?李奇尼烏斯·克拉蘇和格奈尤斯·龐培都在蘇拉部下服過役,在政治上都有超過蘇拉的雄心。他們都曾和蘇拉一樣反對馬略和民主派,但卻都和無產者達成交易,最後當上了公元前70年的執政官。原因是他們取得了無產者、騎士們和打了勝仗的軍團的支持,而且對元老院進行了恐嚇。龐培的任期滿後,又獲得了名將的聲望。因為他在地中海東部滅了海盜,加上他再度擊敗了米特拉達特,又吞併了敘利亞。而克拉蘇多次參與販賣奴隸、銀礦和羅馬地產的事務,進行持續的投機,變得越來越富有。他們兩人都希望在政治上獲取更多的榮譽,目光敏銳地注視著政局的變動。

五、尤利烏斯·愷撒的獨裁

龐培同克拉蘇的聯合取得了成功。然而,龐培意識到,他和克拉蘇兩個人的力量太小,如果再有一個人幫助他們,一定會更有成就,他認為這件事是毫無疑問的。果不其然,不久之後,第三個人尤利烏斯·愷撒出現了,他們三個人聯手,然而龐培和克拉蘇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年輕的愷撒後來會那麼有成就,從而被歷史銘記。可是等到龐培真正明白這一點的時候,他只能非常沮喪而毫無辦法。

第一次的三頭政治?龐培、克拉蘇和愷撒三個人的聯合統治被稱為三頭政治,即三個人的政治團體。龐培在軍事上是傑出的人才,克拉蘇在財產上非常富有,而愷撒的能力傑出,他既是機敏的政客,很善於處理政事,也是富有才華的演說家。當年的蘇拉稱自己為「幸運的人」,龐培也被他授予「偉大的人」這一稱號。而克拉蘇則被人稱作是「大富翁」。那時,還沒有人給愷撒冠以任何稱號。但是不久之後,愷撒給自己締造了一個偉大的稱號。如果說龐培是個有名氣的軍事家,克拉蘇是個有錢的富豪,那麼愷撒則是個擁有智慧和野心的政治家。他這時年紀大約四十歲,但在政治上已經是一個相當有影響力的人物,他曾經到處演講,是個頗有成就的演說家,他也非常精通法律,堪稱法律專家。另外,他還是富有戰鬥經驗的軍官。他出身於當時的名門望族尤利烏斯,但是他在政治上卻和族人不一樣,他選擇支持民主派。愷撒的姑母曾是馬略的妻子,他還與一位傑出的民主派領袖關係密切,並迎娶他的女兒做妻子,而他自己的女兒尤莉婭後來成為龐培的妻子。

愷撒在高盧?公元前59年,和愷撒一起共事的同伴們用盡各種辦法,使他當選為兩個執政官中的一個。作為執政官,愷撒在任職期間利用手中的權力,成功操控了一些法案。比如把一些公共土地分給龐培手下的老兵們,批准龐培在亞洲進行一切活動;對於那些與克拉蘇友好的包稅人,他也曾做主承諾,會減輕他們繳納亞洲收稅特權費,允許他們向公庫少交三分之一,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進而,龐培、克拉蘇、愷撒三個人將羅馬世界瓜分殆盡。愷撒分得西部的土地,克拉蘇分得東部的土地,而龐培則分得中部和南部的土地。期間,愷撒在高盧當了五年總督,也在其他地方任過總督。而克拉蘇率兵出征波斯,同時龐培統率意大利軍隊和地中海艦隊,在羅馬等待著機會。

愷撒在高盧的戰績是赫赫有名的。一個接一個部落被他征服並「安撫」;為了擋住日耳曼人的進攻,他又建了一座橫跨萊茵河的橋樑。他還兩次率兵渡過海峽,向不列顛出征。愷撒用十分流利的拉丁文記錄自己的偉大事跡,這本書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學生非常喜歡閱讀的一本書。愷撒在高盧擔任總督,任期從五年一直延長到了十年,他的軍團也不斷擴充,實力隨之增強。羅馬的邊界隨之擴展,北至萊茵河,西至大西洋。他又為羅馬贏得了一塊龐大的地盤,名叫阿爾卑斯北高盧行省。愷撒是一位傑出的羅馬政治家,他第一個公開承認高盧人在羅馬軍團裡是非常優秀的戰士,而且高盧人也是合格的羅馬公民。

由於愷撒和其他政治軍事家的努力,羅馬在地中海世界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但是強大的軍國主義勢力也逐漸強大,並逐漸影響羅馬的命運。馬略和蘇拉為羅馬人樹立了榜樣,他們的功績是抹殺不了的。不久之後,愷撒又給那些有雄心的戰士們一個實際的榜樣。

跨過盧比孔河?愷撒和龐培之間的感情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兩人的關係逐漸疏遠。如今,羅馬唯一的執政官由龐培擔任,他企圖解除愷撒的兵權,想擊垮愷撒在高盧的龐大勢力。他們的矛盾愈演愈烈,從權勢爭霸演變成兩大軍團之間的敵對,對於羅馬政局來說,這無疑是讓人痛心的。愷撒帶著他的軍團,怒氣沖沖返回羅馬,雙方劍拔弩張,形勢非常嚴峻。當愷撒到達盧比孔河時,他看到昔日羅馬北方的邊界,於是停在那裡,猶豫不決。他心裡非常清楚,如果帶著勢力龐大的軍團渡過盧比孔河,再朝著羅馬前進的話,勢必會讓人誤會他準備向龐培宣戰,兩人也必然要相爭到底。而愷撒不知道,龐培和元老院此時早已預備妥當,他們聯合在一起想要對付他。而克拉蘇又在哪裡呢?事實上,克拉蘇已經過世了。在這不久之前,克拉蘇跟波斯人打仗,結果遭受慘敗,被敵人活捉回去。波斯人知道克拉蘇有錢,又聽說他酷愛金子,於是他們就想出一條狠毒的計策,他們把金子熔成金汁,然後再灌進他的喉嚨,以這種殘忍的戲謔手段來發洩他們內心的仇恨。這樣一來,羅馬的世界不再歸三個人所有,羅馬的統治權也從三人轉移到兩人手中,這兩個人就是愷撒和龐培。

愷撒做事向來雷厲風行,於是當即決定反擊,他的性格就是如此。他跨上戰馬大呼道:「骰子已經擲下去了!勝負在此一舉!」他的戰馬躍過了盧比孔河,愷撒率領大軍向羅馬長驅直入。而在他的身後,緊緊跟隨著他的擁戴者——力量強大的羅馬軍團。

這一天是公元前49年1月7日。愷撒衝進羅馬城,立刻宣佈自己是羅馬的新執政官,他是羅馬的新主人。龐培見大勢已去,只能向意大利逃亡。元老院也唯唯諾諾,他們不敢抵抗愷撒和他的強大而可怕的軍團,因為他們戰鬥力極強,曾經征服並安撫兇猛的高盧人和日耳曼人。第二年,愷撒親自率領一支軍隊,向東進攻色雷斯,並在法爾薩拉的戰役中狠狠襲擊龐培,將龐培徹底打敗。龐培無處可去,只好往埃及逃竄,但卻沒料想剛到埃及,愷撒就派人將他暗殺了。此後的三年,在埃及和小亞細亞有很多人反對愷撒,不斷發生暴動,愷撒多次出兵鎮壓。此外,在法爾薩拉戰役發生的前一年,愷撒派兵迅速攻入西班牙,對龐培的同黨和支持者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圍剿,並迫使他們臣服於自己。結果正合他意,許多人都跟隨了他。

愷撒的權力和稱號?愷撒將羅馬的一切實權都掌控在自己手裡,但他採取元老院繼續舉行公民會議,只是他設法控制了元老院的權力。羅馬的執政官仍舊是兩個人,愷撒是其中掌握權力的那一個。換句話說,凡是羅馬執政官的權力範圍所及之地,愷撒說的話就相當於法律。另外,愷撒也繼續設置保民官這一職務,但是保民官的主要權力都已被愷撒剝奪了。財務官、助理執政官和其他部門不太一樣,他們的人數增加了一倍,因為這些人都是愷撒的親信和擁護者。愷撒在羅馬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有權對外宣戰、調和、統率軍隊、支配財政、調用國庫和任免官員。實際上他已經成了羅馬的獨裁者,而且還是終身的獨裁專制,除了「國王」的稱號以外,愷撒幾乎獲得了其他所有的統治者稱號。有人甚至認為,愷撒也很想被授予「國王」這個稱號,但是後來卻得到了比國王還要讓他引以自豪的稱號,他被羅馬人稱為「國父」。

愷撒的改革?雖然愷撒的雄心壯志是由於他自己的獨裁野心,但他確實為人慷慨,是一個富有抱負和遠見的人。他在軍事上取得多次勝利,並通過軍事勢力獲得政治上的權力。事情都是兩面性的,雖然他動用武力,但是他卻用武力維持了和平,為商旅貿易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從而保障和刺激了商業發展。另外,曾經混亂的意大利的城市管理也發生了巨大改變,由於愷撒頒行了各種市政法律,使得政府管理有了統一標準,市場也因此擺脫雜亂無章的局面。在亞洲的各行省,改革也隨處可見,從前許多人要被迫忍受包稅人無限制的勒索,而愷撒制定了正規的賦稅來取締曾經的弊端。另外,他的軍團裡沒有種族歧視,意大利以外的人也可以加入軍團,他使得每一個階級的政治權利都有所增加,又相應加強了地方政府的權利,為了激勵民眾遵守羅馬法律,愷撒將公民權作為獎賞;他在意大利半島和各個行省都建立了羅馬殖民地,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迦太基和科林斯等殖民地。隨著人口的增多,羅馬的游手好閒之徒也不斷增加,愷撒就採取措施減少發放救濟糧,以此來抑制這種歪風邪氣。縱觀愷撒的一生,他為羅馬做了很多事情,而他所有的事業中流傳最久的是新曆法,這是由愷撒制定的曆法,為了紀念他,至今人們稱之為愷撒曆法。

愷撒之死?但是愷撒的權力擴張和政治改革,不僅令他的敵人震怒,就連他的朋友也都無法忍受。因為他野心勃勃,日益增長的權力已經威脅到了很多人的利益。公元前44年3月的一天,在羅馬元老院的會堂裡,眾人正聚集在一起討論一項法案,此法案是關於是否允許愷撒在意大利以外同樣可以享受國王尊號。也就是這一天,愷撒的兩位朋友馬可·布魯圖和愷尤斯·卡西烏斯,帶領著愷撒的其他朋友,合夥把愷撒刺死了。他們認為,正是為了廣大民眾的利益,所以要選擇「犧牲」愷撒。莎士比亞曾寫了一部關於愷撒之死的劇本,這些刺殺者宣稱:「我們很愛愷撒,但我們更愛羅馬!」愷撒身上被刺中二十三刀,鮮血從傷口中流出,披風蓋住了他的臉,緩緩地倒在了龐培塑像的腳下。

六、奧古斯都帝國的君主政體

愷撒大帝和龐培一樣,都是古羅馬沒有加冕的王者。但是他們也有不同之處,愷撒為君主政體的真正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這一點上來說,龐培是無法與愷撒相比的。雖然後來愷撒大帝被刺客暗殺,但是事實證明這件事絲毫沒有影響愷撒的聲譽,同樣也沒有改變他在羅馬人心中的崇高地位。西塞羅的詭辯也沒得逞。

第二次三頭政治?馬可·安東尼曾一度狂熱追逐最高權力。在高盧時,他是愷撒的部下。在愷撒獨裁時期,他曾擔任執政官的職位。安東尼用盡辦法使人們想起逝去的愷撒的功績。首先,他發動了愷撒的舊部下反對暗殺愷撒的刺客們。接著他向羅馬公民公佈了愷撒的遺囑。遺囑中寫到,愷撒願意把自己的花園改成羅馬公園,供羅馬公民遊玩觀賞。並且,愷撒承諾給羅馬的每個公民一筆贈款。安東尼所做的這一切,不過是為了用巧妙的手法接替愷撒,成為羅馬的最高統治者。

然而他卻沒料到他會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屋大維。愷撒在遺囑中明確寫到要把屋大維收為自己的養子,並且把自己的巨大財產轉到了屋大維名下。雖然屋大維是愷撒的姐姐的孩子,但是,安東尼並沒有把他當成威脅。因為當時的屋大維只有十八歲,並且,他既沒有統治軍隊的權利,也對政治不感興趣。

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屋大維卻成了另一個愷撒。他回到羅馬,繼承了愷撒的遺產,然後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凱尤斯·尤利烏斯·愷撒·屋大維。他和元老院的共和黨一起反對安東尼。因此他被元老院任命為將軍,並被授予一支軍隊。西塞羅本來想把屋大維當作一枚棋子,等到利用完以後就把他丟棄。卻沒想到他竟然像愷撒一樣,率領他的軍隊逼近羅馬,強迫元老院和平民大會宣佈他為執政官。

屋大維遵循了愷撒留下來的先例,在公元前43年,與自己的對頭安東尼,以及愷撒昔日的舊部下,現任騎兵首領的雷必達結成了三頭同盟,建立起一個由三人共同主宰的政治團體。屋大維、安東尼和雷必達將輪流擔任三頭統治的執政官,任期五年。

決定性的戰役?在這三人組成的團體,屋大維雖然繼承了愷撒的財產,但仍是三人中最沒名望的一個。其實,他模仿愷撒的方式,組建歷史上第二次三頭政治聯盟,也是別有意圖的。他真正的目的,是通過和安東尼的聯合,推翻元老院裡的共和黨,並擊敗步魯圖和卡西烏斯所率領的共和黨軍隊。這恰恰證明了財富和名望遠不如天才的影響力大。

包括西塞羅在內,大約三百多位元老被三頭同盟殺害。屋大維、安東尼、雷必達和他們手下的士兵,將這些元老的土地一分而盡。公元前42年,在馬其頓打響了著名的菲力比戰役,這場戰役對於擊敗步魯圖和卡西烏斯率領的共和黨軍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卡西烏斯和步魯圖一共集結了八萬軍隊,但最終還是敗在了三巨頭的手上。卡西烏斯和步魯圖最終選擇了用自殺來結束他們的生命。三個勝利者瓜分了羅馬帝國。安東尼得到了最大的一份土地(高盧和東部各行省),雷必達只得到了阿非利加一個行省,屋大維得到了西班牙和意大利。沒過多久,雷必達便辭去了自己的職位。於是,阿非利加便成了屋大維的囊中之物,屋大維從此成為最大領土的擁有者,實際意義上的西方的主人。

在東方的安東尼曾企圖征服波斯,他也曾一度勵精圖治。不過,最後卻敗給了才智和美色。聰明才智之劍來自於屋大維,而美色誘惑則來自埃及年輕的女王克裡奧帕特拉。他像他以前的上司尤利烏斯·愷撒一樣,陷入了「尼羅河巫女」的情網。不過,兩者又有所不同,安東尼陷入太深,以致無法自拔。克裡奧帕特拉的美色令安東尼魂牽夢繞,舉止失態。屋大維的妹妹屋大維婭是安東尼的妻子。安東尼只讓她一人獨自待在意大利,而自己卻整天與克裡奧帕特拉在一起。因此,他不僅因他的妻子和屋大維決裂了,更與整個羅馬分開了。

安東尼夢想著自己成為另一個亞歷山大,整天生活在奢靡的生活之中。為了征服波斯,安東尼向屋大維索要軍隊,卻被屋大維拒絕了。於是,他率領克裡奧帕特拉的戰艦和自己龐大的軍隊將矛頭直指屋大維。公元前31年,發生在希臘西邊海岸阿克提翁的一次海戰決定了整場戰爭的勝敗。屋大維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成為整個帝國的主人。安東尼自殺了,妖媚的克裡奧帕特拉還想誘惑屋大維,被屋大維斷然拒絕。走投無路的她,最終也選擇了自殺。

兩年後,也就是公元前29年,屋大維在羅馬慶祝他的勝利。正如他所說的,他是一切事物的主宰。的確,從名字和事實來說,他都不愧稱得上是第二個愷撒。

偽裝的專治政體?屋大維的統治長達四十三年之久(公元前29年到公元14年),而不是像愷撒的統治一樣只持續了四年;他壽命很長,並且最後壽終正寢,而不是像愷撒一樣被人暗殺。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深諳君主政體的特點,懂得君主政體需要偽裝。屋大維比尤利烏斯高明之處是他成功地給君主專制政體披上了共和政體形式的面紗。他和尤利烏斯一樣,是執政官和大祭司,並享有保民官所具有的權力。他被稱為Imperator(將軍)和Pater(國父)。但是,他又是聰明的,他沒有實行執政官任期終身制,更沒有實行獨裁。不錯,他接受了奧古斯都的稱號,而且他也不否認把普林切普斯(Princes元首)一詞用到他的身上。雖然這個名詞是英文「prince」(王子)一詞的來源,但是這個詞在屋大維身上,僅僅表示「羅馬的首席公民」。在封號方面,他完全摒棄那些浮華與禮節。他的一生倒如同元老式貴族一般,而不同於那些東方的暴君。

權力?羅馬在表面上保持著共和國形式,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奧古斯都在羅馬幾乎擁有絕對至上的地位,以及凌駕一切的權力。他不僅在外交、宣戰、講和、供應城市糧草這些關鍵事務上擁有最高的支配權,而且軍隊統率和諸行省管轄這些最重要的權力也都掌握在他手中。雖然這些權力是每隔五年或十年授予一次,但他總是連續獲得這些特權,其間從未發生過任何阻礙。

那麼他的最高權力又是怎麼來的呢?是單單來自於某種特殊職位和稱號嗎?當然不是。他用個人財富修建廟宇、公共建築、高架渠、街道和公路,從而積累了名譽,為自己建立了超前的聲望,他通過職務獲得的這些權力,恰恰是基於他日益增長的聲望之上。除此之外,他個人的機智和對軍權的實際控制也是權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他還擁有大量的財富,各種職位權力綜合之後,便讓他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

和平?羅馬的和平離不開奧古斯都的努力。羅馬人民對於戰爭無比厭倦,特別是羅馬內部的戰爭。所以在歷經兩個世紀之後,當公元前29年,戰時才會打開的雅努斯廟門關閉的時候,群眾一片歡聲雷動,激動異常。事實證明奧古斯都給羅馬人帶來了和平。於是人們在馬提烏斯廣場(閱兵廣場)上樹立了一座聖壇,稱為「奧古斯都的和平」,聖壇的雕刻極其精美,作為羅馬人對奧古斯都的紀念。

這份和平在羅馬維持了將近兩百多年,這期間僅有少數幾次短暫和不幸的衝突。然而在遠離帝國本土的地方,羅馬軍隊卻不斷地開拓疆土。

奧古斯都為了把帝國的邊界推進到更容易防禦的地方,比如海洋和大河,因此邊疆的戰爭還是持續不斷。他率領軍團通過征服佔領的方式增加了一些新的行省。直到他去世之時,羅馬帝國的邊疆已經東至黑海、幼發拉底河和阿拉伯沙漠,西至大西洋,南至撒哈拉,北至多瑙河和萊茵河。

繁榮?和平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商業的繁榮和文化的興起。即使少數羅馬軍團仍然間歇地在邊疆進行著戰爭,但環繞地中海周邊的地帶卻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和平盛世。地中海相當於羅馬帝國的一個內湖,處於和平世界的中心,維持著良好的和平秩序。商業的發展自然也是欣欣向榮,地中海上有成千上萬的帆船行駛穿梭,船上運載著小麥、紅酒、橄欖油、布匹、毛料、碗碟和金屬器皿。毋庸置疑,這是一個繁榮富庶的時代,龐培城和其他古代遺址城市顯示的繁華可以證明。奧古斯都曾自豪地說:「我見到羅馬時,它是一座磚砌的城市。而我離開時,它卻成為一座大理石砌成的城市。」這話若是僅僅指興建廟宇和公共建築,那麼事實的確如此。但若是看看高聳的建築背後,還有下層民眾居住的破敗貧民窟,便知道是言過其實的。

文學?在文學上奧古斯都時代稱得上是羅馬的「黃金時代」。詩人維吉爾寫出了偉大的史詩《埃涅阿斯紀》。史詩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特洛伊王子,在特洛伊城陷落被摧毀之後,四處流浪。內容與荷馬的史詩《奧賽德》裡主人公奧賽德的坎坷遭遇極其相似。維吉爾的作品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徵,在形式上,它類似希臘的荷馬史詩,只不過是採用拉丁文;在內容上,它進一步發展了希臘神話,並將羅馬文化和愛琴海世界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另外,這部作品也讚美了羅馬,並歌頌了羅馬統治者,據說當時的羅馬統治者家族來自埃涅阿斯的後裔。

這個時代還有一個著名的詩人,那就是賀拉斯。他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創作了一首美麗的抒情詩《頌歌》。還有一位詩人奧維德,他擅長抒寫愛情題材,經常根據希臘傳說和拉丁神話,把諸神的愛情和其他故事編寫成優美動人的詩篇。還有一位是著名的散文家李維,他以連載文章的形式,發表文辭簡練深沉的長篇羅馬史。

除此之外,當時多數作家都在編寫與斯多噶派和伊壁鳩魯派有關的哲學、修辭學、建築學等十多種學科的書籍。奧古斯都還聘請家庭教師編纂了一部百科全書。在藝術和文學方面梅切納斯是一位著名的評論家,同時也是皇帝身邊的御用文臣,又是對皇帝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密友。梅切納斯一生曾慷慨贊助過很多詩人,使他更有名望。

文學的興盛不僅僅是在羅馬,而且也逐漸擴展到世界各地,特別是受希臘文明影響的東方,大批的藝術家和學者、作家為奧古斯都時代的文明增光添彩。這個時期還有一位最偉大的地理學家名叫斯特拉波,他是小亞細亞人,曾經多年居住在亞歷山大城,專心研究地理。與此同時,雅典吸引了無數羅馬學者,它的魅力從未間斷或消失過。不管是詩歌、散文,還是繪畫和雕刻,這個繁榮的時代和這位偉大的統治者都值得頌揚。

宗教?這個時代羅馬的神和希臘神話裡的神已經融合。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眾對於他們的信仰卻日益減弱。他們忘記了拉裡,忘記了朱庇特和馬爾斯。他們要麼轉移目標,對研究希臘化的哲學感興趣,要麼就沉溺於肉體物質方面的享樂。大多數羅馬人都是如此,尤其是上層階級的貴族更為明顯,羅馬社會的風氣變得愈發輕浮和淫蕩。這種世風在羅馬蔓延,日益猖獗。奧古斯都採取措施,極力恢復昔日的傳統美德,並倡導維持穩固的舊式羅馬家庭結構。為此他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他通過立法的形式保障已婚男子享有固定的權利;他因奧維德寫作放縱驕奢淫逸的詩歌而將他放逐;他甚至趕走了自己的女兒,因為她的戀愛私情很不光彩,影響極壞。但是,即使他盡了很大的努力,收效卻不明顯。往昔的神祇崇拜和傳統的羅馬美德依然日趨消亡,無法扭轉。

耶穌在奧古斯都統治時期誕生於伯利恆。我們將在後面的章節裡敘述關於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發展。

黑暗的陰影?公元9年,也就是奧古斯都死前五年,一支羅馬軍隊與日耳曼人發生激烈的衝突,雙方在日耳曼的森林裡展開戰鬥,羅馬人慘敗,被打得潰不成軍。這如同一個悲劇性的警示,意味著羅馬的黑暗時代已經到來,此時的羅馬需要舊日美德和英勇的支撐。馬略曾經把日耳曼人阻攔在阿爾卑斯山脈,愷撒曾把他們擋在萊茵河外;顯然日耳曼人在等待一個機會,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就將渡過萊茵河與多瑙河,越過阿爾卑斯山脈,來分裂瓦解這個曾經繁榮一時的龐大帝國。

第10章 羅馬帝國與希臘羅馬文明

一、奧古斯都的繼承者們

《全球通史(上):從史前史到21世紀》